旋转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0863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3 09:21
一种即使固定侧壳体受力发生变形,勾结结构也不容易脱离的旋转连接器,具有固定侧壳体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固定侧壳体连结的可动侧壳体,所述固定侧壳体具有外筒体和底面构件,且所述外筒体通过多个勾结结构固定在所述底面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勾结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勾结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筒体上的第一卡合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面构件上的第二卡合部,在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底面构件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卡合部较所述第一卡合部更接近于所述旋转连接器的旋转轴轴心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装备在机动车等的转向装置中作为气囊系统等的电连接机构使用的旋转连接器,尤其是涉及旋转连接器中的构件互相连结时采用的勾结结构。
技术介绍
旋转连接器的外形是大致环形,包括能够伴随转向操作部件的旋转而旋转的环形的动圈(可动侧壳体)以及设置在动圈下方并能够支撑动圈自由旋转的定圈(固定侧壳体)。通常,定圈由圆筒状的外筒体和从下方支撑外筒体的底面构件构成,并且外筒体与底面构件之间通过多个勾结结构固定在一起。图1是表示一种现有的旋转连接器中的定圈的分解立体图。图1中的定圈1由大致圆筒状的外筒体2和从下方支撑外筒体的底面构件3构成,外筒体2与底面构件3之间能够通过5个勾结结构4固定在一起。每个勾结结构4由设置在外筒体2上的卡合突起5以及设置在底面构件3上的卡止片6构成。卡止片6具有能够收纳卡合突起5的贯通孔6a,通过将图1中的各个卡合突起5分别卡合于对应的贯通孔6a中,就能够将外筒体2与底面构件3固定在一起。对于图1中示出的结构而言,当外筒体2和底面构件3仅受到上下方向的力的情况下,卡止片6不容易从卡合突起5脱离。但是如果因底面构件3受力而发生了使卡止片6朝向径向外侧变形的情况,卡止片6就会容易地从卡合突起5脱离。例如,在某种情况下图1中的底面构件3的一部分3a受到了来自箭头A的方向的力,那么底面构件3就会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图1中靠近该一部分3a的两个卡止片6有朝向径向外侧变形的倾向,卡止片6有可能从卡合突起5脱离。因此,以往的旋转连接器的勾结结构存在当构件发生变形时容易脱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即使构件发生变形,勾结结构也不容易脱离的旋转连接器。技术方案1的旋转连接器具有固定侧壳体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固定侧壳体连结的可动侧壳体,所述固定侧壳体具有外筒体和底面构件,且所述外筒体通过多个勾结结构固定在所述底面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勾结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勾结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筒体上的第一卡合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面构件上的第二卡合部,在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底面构件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卡合部较所述第一卡合部更接近于所述旋转连接器的旋转轴轴心侧。在技术方案2的旋转连接器中,所述底面构件具有一体成形的环形支撑部和延伸部,所述环形支撑部的上表面支撑所述外筒体的环形底面,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外侧且与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相连,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外周中的与所述延伸部相连的连接部分上,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外周中的所述连接部分的周边。在技术方案3的旋转连接器中,在将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连接部分的周边的情况下,与其他勾结结构相比,所述至少一个勾结结构更接近所述连接部分。在技术方案4的旋转连接器中,在将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连接部分的周边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勾结结构是在所述外周的周向上与所述连接部分相邻的勾结结构。在技术方案5的旋转连接器中,所述第一卡合部设于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对置的、所述外筒体的一部分上。在技术方案6的旋转连接器中,在所述旋转轴轴心的方向上,所述勾结结构位于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所处平面的下方或上方。在技术方案7的旋转连接器中,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从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外周向所述外筒体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在所述外筒体的径向上贯通所述第一卡合部的贯通部,所述贯通部在所述组装状态下能够收容所述突起部。在技术方案8的旋转连接器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从该第一卡合部的朝向旋转轴轴心一侧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在所述外筒体的径向上贯通所述第二卡合部的贯通部,所述贯通部在所述组装状态下能够收容所述突起部。在技术方案9的旋转连接器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从该第一卡合部的朝向旋转轴轴心一侧向所述外筒体的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从环形支撑部的外周向所述外筒体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所述凹部在所述组装状态下能够收容所述突起部。在技术方案10的旋转连接器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从该第一卡合部的朝向旋转轴轴心一侧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从环形支撑部的外周向所述外筒体的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所述凹部在所述组装状态下能够收容所述突起部。根据技术方案1的旋转连接器,由于设置在底面构件上的第二卡合部较设置在外筒体上的第一卡合部更接近于旋转连接器的旋转轴轴心侧,即使底面构件发生朝向径向外侧的弹性变形,这样的变形也不会导致第一卡合部从第二卡合部脱离,反而会使得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的卡合更牢固,从而得到了稳定的勾结结构。此外,在底面构件具有环形支撑部和延伸部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以往的勾结结构,当延伸部受到向下的力而底面构件发生变形时,位于底面构件的环形支撑部的外周中的与延伸部相连的连接部分和/或该连接部分周边的第二卡合部会朝向径向外侧变形,该变形使得第二卡合部很容易从第一卡合部脱离。换言之,此时勾结结构的第二卡合部的变形方向与第二卡合部从第一卡合部脱离的方向是一致的。根据技术方案2~5的旋转连接器,在延伸部受到向下的力的情况下,即使位于连接部分和/或连接部分周边的第二卡合部朝向径向外侧变形,也不会导致位于连接部分和/或连接部分周边的勾结结构发生脱离。此时勾结结构的第二卡合部的变形方向是使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之间的卡合变得更紧的方向,而不是使两者脱离的方向。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位于环形支撑部的连接部分和/或连接部分周边的勾结结构发生脱离。根据技术方案6的旋转连接器,勾结结构既可以位于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所处平面的下方,也可以位于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所处平面的上方。而且,在勾结结构位于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所处平面的下方的情况下,在旋转轴轴心的方向(即延伸部的厚度方向)上,勾结结构与延伸部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即使与不设置勾结结构的情况相比,也不需要额外占用延伸部的上表面上方的空间。根据技术方案7、9的旋转连接器,关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具体形状,可以是第一卡合部具有贯通部且第二卡合部具有突起部的组合,也可以是第一卡合部具有凹部且第二卡合部具有突起部的组合。根据技术方案8、10的旋转连接器,也可以将贯通部/凹陷部、突起部的设置侧交换,第一卡合部具有突起部且第二卡合部具有贯通部或凹陷部的结构也是可以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以往的旋转连接器中的固定侧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旋转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旋转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旋转连接器的底面构件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旋转连接器的第一勾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沿图4中的M平面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变形例1的第一卡合部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变形例1的第一勾结结构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变形例2的第一勾结结构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变形例2的第一勾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符号说明10动圈(可动侧壳体);11上部转子;11a顶板部;11b内筒部;11c锁止凹部;12下部转子;13可动侧连接部;20定圈(固定侧壳体);21底面构件;22外筒体;22a锁止构件插入部;23固定侧连接部;24环形支撑部;25延伸部;25a上表面;30支架;30a环状板部;30b辊;40勾结结构;41卡止片(第一卡合部);41a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旋转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连接器,具有固定侧壳体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固定侧壳体连结的可动侧壳体,所述固定侧壳体具有外筒体和底面构件,且所述外筒体通过多个勾结结构固定在所述底面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勾结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勾结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筒体上的第一卡合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面构件上的第二卡合部,在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底面构件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卡合部较所述第一卡合部更接近于所述旋转连接器的旋转轴轴心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连接器,具有固定侧壳体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固定侧壳体连结的可动侧壳体,所述固定侧壳体具有外筒体和底面构件,且所述外筒体通过多个勾结结构固定在所述底面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勾结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勾结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筒体上的第一卡合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面构件上的第二卡合部,在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底面构件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卡合部较所述第一卡合部更接近于所述旋转连接器的旋转轴轴心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构件具有一体成形的环形支撑部和延伸部,所述环形支撑部的上表面支撑所述外筒体的环形底面,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外侧且与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相连,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外周中的与所述延伸部相连的连接部分上,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外周中的所述连接部分的周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连接部分的周边的情况下,与其他勾结结构相比,所述至少一个勾结结构更接近所述连接部分。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连接部分的周边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勾结结构是在所述外周的周向上与所述连接部分相邻的勾结结构。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畅高颖高志鹏林健志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