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保华专利>正文

螺栓防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8275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栓防松结构,包括拧紧螺栓的螺母一、螺母二、铆管、螺杆,所述螺母一设有楔管、铆槽,所述螺母二设有楔窝、铆槽,螺母一、铆管、螺母二依次拧装在螺杆,铆管两端口分别置入螺母一铆槽及螺母二铆槽,拧紧螺母一和螺母二,使得铆管两端口分别在螺母一铆槽和螺母二铆槽内扩张产生“铆接”效应;螺母一楔管刃口楔入螺母二楔窝产生“楔入”效应,实现螺母一、螺母二与螺杆之间相对位置锁定。该螺栓防松结构原理简单可靠,连接稳定防松效果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Bolt looseness prevent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lt locking structure, including tightening bolts, nuts, rivet nut two tube, screw, the nut is provided with a wedge groove riveting tube, wherein the nut two is provided with a wedge, fossa, rivet groove, a nut, rivet tube, nut two sequentially screwed in the screw, rivet two ports were placed in a riveting nut groove and the two groove riveting nut, screw nut and a nut two, the riveting tube port two respectively in a riveting nut groove and the two groove expansion rivet nut riveting nut effect; a wedge tube edge wedge nut two wedge nest \wedge\ effect. Is a nut, screw nut two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lock. The bolt looseness proof stru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reliable principle, stable connection and good anti loosening effect, and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栓防松结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连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螺栓防松结构。
技术介绍
螺栓是一项伟大专利技术应用广泛,作为紧固件其作用是为各种连接提供一种结合方式,在使用过程中若螺栓松动脱落,将失去连接作用。普通螺栓从结构原理分析无法避免螺栓松动,原因是螺母和螺杆之间缺乏轴向束缚力,应用中经常发生因螺栓松动造成安全事故,所以,防止螺母松动是螺栓应用中的一个难题。现有技术中的螺栓防松解决方案很多,有的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应用受限制,有的安全性不高使用不可靠,哈德洛克技术的防松螺母组件(专利01135493)是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案,这种“防松”解决方案相对构件简单,由两个螺母组成,一个螺母轴向凸形,且凸头偏心,另一个螺母轴向凹形,两个螺母通过螺杆组合时,因为凹凸结合偏心,拧紧时产生径向力相互作用,使得螺母和螺杆结合紧密防止松动,但其制作不便,且两个螺母间没有轴向力约束,使用时间久了还会松动,其防松效果不佳,因此,本技术一种性能可靠、防止螺母松动的螺栓,可解决螺栓应用中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铆楔结构原理防止螺栓松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螺栓防松结构,包括拧紧螺栓的螺母1、螺母2、铆管3、螺杆4,所述螺母1及螺母2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开口相对的螺母1铆槽13及螺母2铆槽23,所述铆管3沿轴向通孔31穿过所述螺杆4置于所述的螺母1铆槽13及螺母2铆槽23内;在所述螺母1设置凸形楔管12与所述的螺母2设置的楔窝22应对,通过拧紧螺母使螺母1楔管12刃口变形楔入螺母2螺孔与螺杆间隙。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技术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所述铆管3上下两端口设有内坡口,其上部端口通过轴向通孔31套入螺杆4与螺母2铆槽23应对,下部端口通过轴向通孔31套入螺杆4与螺母1铆槽13应对;所述的螺母1设有楔管12,所述的楔管12为铆槽13内壁与螺孔11内壁向上渐缩构成的管形锥体;所述的螺母2设有倒角形成的楔窝22,与螺母1楔管12应对。所述的螺母1楔管12上部近离轴心处设有刃口,在拧紧螺母时其刃口楔入螺母2与螺杆4间隙产生形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这种螺栓防松结构,通过螺母1、螺母2及铆管的配合铆接限位,和螺母1楔管12与螺母2楔窝22的楔入咬丝功能,实现螺母1与螺母2之间轴向铆接及与螺杆的锁紧连接,其功能原理可靠结构简单,连接稳定防松效果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螺栓连接结构图;图2为螺母1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A-A剖视图;图4为螺母2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B-B剖视图;图6为铆管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螺母1;11、螺母1螺孔;12、螺母1楔管;13、螺母1铆槽;14、螺母1楔角;15、螺母1铆角;16、螺母1楔管豁口;2、螺母2;21、螺母2螺孔;22、螺母2楔窝;23、螺母2铆槽;24、螺母2倒角;25、螺母2铆角;3、铆管;31、轴向通孔;32、坡口;33、铆管豁口;4、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这种螺栓防松结构,如图1至6所示,包括拧紧螺栓的螺母,螺母包括依次拧在螺杆4上的螺母1及螺母2,在螺母1和螺母2的贴合面上,螺母1设有向上凸起的楔管12和铆槽13与螺母2下部设有的楔窝22和铆槽23应对,铆管3置于两螺母之间,两端口分别置于螺母1铆槽13和螺母2铆槽23,连接时,先将螺母1楔管12向上(图中方向)拧装在螺杆上,然后将铆管3通过轴向通孔31套入螺杆4,再将螺母2楔窝22向下(图中方向)拧在螺杆4上,确认铆管两端口进入螺母1铆槽13及螺母2铆槽23后,再拧紧螺栓。拧紧初始阶段,铆管3两端口由于受到来自螺母1与螺母2的轴向挤压力和周向旋转力共同作用,随进入铆槽端口被扩大产生“铆接”效应,将螺母1和螺母2铆接轴向相对位置被限定;同时螺母1楔管12进入螺母2楔窝22,螺母1楔管12刃口楔入螺母2与螺杆间隙变形产生“楔入”和“咬丝”效应,使得螺母1、螺母2与螺杆4因楔入咬丝而无法旋转。本技术中,如图2、3所示,螺母1设有的楔管12,为螺母1轴向凸状顶部自上而下远离轴心的锥形管,上部端口设有刃口,所述的刃口为楔管12外壁与螺母1螺孔11内壁相交处,且保留螺母1螺孔11内螺纹结构特征;螺母1设有的铆槽13为螺母1轴向由上部平面往下远离轴心的锥形环沟槽,沟槽内壁至螺母1上部平面向上延伸为楔管12外壁,沟槽外壁与内壁垂直距离与铆管3壁厚对应。本技术中,如图4、5所示,螺母2设有的倒角形成楔窝22,所述螺母2楔窝22应对螺母1楔管12外形结构,特别是能够使螺母1楔管12刃口部分,在楔入时能够变形产生“楔入”和“咬丝”效应,螺母2倒角加工时,其内部靠近螺纹部分要充分考虑与螺母1楔管12刃口部分应对,确保螺母1楔管12刃口楔入变形。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的螺母1楔管12刃口延轴向四周向下设有对称的豁口16,以达到螺母1楔管12刃口楔入螺母2楔窝22时容易变形。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的螺母1楔管12楔角α小于螺母2倒角α1设置在35°-45°,以使得螺母1楔管12刃口楔入螺母2楔窝22时变形。本技术中,优选的,在所述的螺母1铆槽13与螺母2铆槽23结构相同,在拧紧螺母时铆管3两端口在铆槽13和铆槽23内受力均匀同时起铆。本技术中,优选的,如图6所示,在所述的铆管3中心设有通孔31壁厚与铆槽宽度适应,两端口设有坡口整体结构对称,以使得铆管起铆过成中受力均匀。本技术中,优选的,如图6所示,在所述的铆管3自两端口轴向向内对应分别设有豁口33,且两端豁口互不连通,以使得铆管3两端口强度减弱容易起铆。使用时,按照附图1结构示意,先将螺母1拧在螺杆4上,螺母1铆槽开口朝逆行程方向(图中向上),然后将铆管3套入螺杆4上,再拧上螺母2并和螺母1的铆窝相对,确认铆管3两端口分别进入螺母1铆槽13、螺母2铆槽23后,再开始拧紧,随着螺母1与螺母2相对距离缩短,铆管3两端口被螺母1和螺母2相对挤压分别进入到铆槽内产生“铆接”效应,并随铆接效应产生拧紧螺栓力度逐步增大;与此同时,螺母1楔管12进入螺母2楔窝22,其刃口被径向力挤压和周向旋转力作用,口径缩小开始缩紧螺杆4,并楔入螺母2与螺杆间隙,在螺母2与螺杆4之间产生“楔入”和“咬丝”效应,直到螺母1与螺母2间距最小,铆管3两端口充分变铆、螺母1铆管12刃口充分楔紧螺母2与螺杆。此时两螺母被铆管3轴向铆定、通体锁定在螺杆4上,无论整体或单个螺母都无法再进行正反向旋转,从而锁住了螺母和螺杆的相对位置,达到了防止螺栓松动的目的。本技术螺栓防松结构,通过螺母、螺杆旋转配合楔、铆限位,实现螺母与螺杆之间的锁紧,结构原理稳定功能可靠,防松效果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螺栓防松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栓防松结构,包括螺母一(1)、螺母二(2)、铆管(3)、螺杆(4),所述螺母一(1)螺母二(2)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开口相对的螺母一(1)铆槽(13)、螺母二(2)铆槽(23),所述螺母一(1)设有楔管(12)和螺母二(2)设有楔窝(22),所述的铆管(3)两端口设有内坡口,通过轴向通孔(31)穿过所述螺杆(4)置于所述的螺母一(1)铆槽(13)及螺母二(2)铆槽(23)内;所述螺母一(1)楔管(12)设有刃口,沿所述螺杆(4)旋入螺母二(2)楔窝(22)内,其特征在于:通过拧紧螺母一(1)和螺母二(2)使铆管(3)两端口变形产生“铆接”效应、螺母一(1)楔管(12)刃口楔入螺母二(2)楔窝(22)与螺杆(4)间隙形变咬丝产生“楔入”效应,实现螺母一(1)与螺母二(2)及螺杆(4)相对位置锁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栓防松结构,包括螺母一(1)、螺母二(2)、铆管(3)、螺杆(4),所述螺母一(1)螺母二(2)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开口相对的螺母一(1)铆槽(13)、螺母二(2)铆槽(23),所述螺母一(1)设有楔管(12)和螺母二(2)设有楔窝(22),所述的铆管(3)两端口设有内坡口,通过轴向通孔(31)穿过所述螺杆(4)置于所述的螺母一(1)铆槽(13)及螺母二(2)铆槽(23)内;所述螺母一(1)楔管(12)设有刃口,沿所述螺杆(4)旋入螺母二(2)楔窝(22)内,其特征在于:通过拧紧螺母一(1)和螺母二(2)使铆管(3)两端口变形产生“铆接”效应、螺母一(1)楔管(12)刃口楔入螺母二(2)楔窝(22)与螺杆(4)间隙形变咬丝产生“楔入”效应,实现螺母一(1)与螺母二(2)及螺杆(4)相对位置锁定。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防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一(1)设有铆槽(13),为沿螺母一(1)螺孔(11)外侧轴向向下远离轴心的锥形环槽,该锥形环槽与螺母一(1)螺孔(11)孔内壁之间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保华
申请(专利权)人:高保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