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7906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8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包括轨道,轨道下部设有滑动机构,滑动机构的下部固定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电机,电机位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带轮和第一惰轮,第一带轮上缠绕有第一起重带,第一起重带穿过第一惰轮,第二连接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带轮和第二惰轮,第二带轮上缠绕有第二起重带,第二起重带穿过第二惰轮,第一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通过电机带动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转动实现同步上升或下降,第一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之间设有提升杆,提升杆的下部设有吊钩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运行平稳、舒适性高的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

Day rail type lifting device with single motor with transfer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ay rail transfer system with dual single motor lifting device, including rail, rail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liding mechanism, lower sliding mechanism is fixed with a lifting mechanism; the lif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 connecting plate and second motor, motor on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second between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elt wheel and the first idler pulley, the first wound on the first heavy belt, together with the weight through the first idler wheel, second lateral connec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pulleys and second idler wheels, second wheels on the wound with second lifting belt, lifting belt second through second the idler, together with heavy belt and second lifting belt through the motor drives the first belt wheel and the second belt wheel to rotate synchronously to rise or fall together with the heavy lifting bel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lifting rod, lifting The lower part of the rod is provided with a hook bea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table operation, high comfort day rail lifting device with single motor with transf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患者康复训练和辅助行走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作为康复中心、养老机构、高端居家护理的核心设备,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并且所有的应用场景都需要将患者定位吊起并按固定的体位沿轨道移动。现在的提升装置都是采用单根起重带,起重带作为安全关键件,设计时虽然安全系数都能够满足安全规范的要求,但作为柔性件磨损、老化在所难免,特定场合使用仍会显得安全冗余度不足;此外,单根轻重带患者提升、转移过程中极易扭结造成起重带过度磨损或卡死;在提升装置作为康复装置用患者减重训练时,单带结构不利于患者行走时保持重心平衡,容易造成左右摇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平稳、舒适性高的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本技术一种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包括轨道,所述轨道下部设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的下部固定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带轮和第一惰轮,所述第一带轮上缠绕有第一起重带,所述第一起重带穿过所述第一惰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带轮和第二惰轮,所述第二带轮上缠绕有第二起重带,所述第二起重带穿过所述第二惰轮,所述第一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通过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转动实现同步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一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之间设有提升杆,所述提升杆的下部设有吊钩梁。本技术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其中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滚轮座,所述滚轮座上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轨道相适配。本技术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滚轮座的两端,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滚轮座组装成的框架内。本技术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贯穿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本技术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分别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惰轮与第二惰轮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本技术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惰轮与第二惰轮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惰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带轮的直径,所述第二惰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带轮的直径。本技术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惰轮与第二惰轮的一侧设有挡轴。本技术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其中所述提升杆的中间设有竖直活动的第三转轴,所述吊钩梁固定在所述第三转轴的下端。本技术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其中所述提升杆位于所述第一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的端部,所述第一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的端部分别通过槽销结构固定在所述提升杆上。本技术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位于同一纵切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单电机、双起重带结构的提升装置,双起重带同时提升的设计等效于一根加宽的起重带,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冗余设计,又有效避免了使用的起重带扭结、卡死,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而且采用单电机的控制方式,单电机对双起重带进行同步作用并控制,使双起重带实现同时上升或下降,保证双起重带的同步运动,进而保证患者转移时的平稳性;本技术整体结构稳定,各零部件之间的安装结构紧凑,电气控制简便,成本更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中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中滑动机构从另一侧观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轨道;2、滑动机构;3、提升机构;4、第一起重带;4’、第二起重带;5、提升杆;6、吊钩梁;201、滚轮座;301、第一连接板;301’、第二连接板;302、第一带轮;302’、第二带轮;303、第一转轴;304、第一惰轮;304’、第二惰轮;305、第二转轴;306、电机;307、挡轴;601、第三转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包括轨道1,轨道1下部设有滑动机构2,滑动机构2包括滚轮座201,滚轮座201上设有滚轮,滚轮与轨道1相适配,滑动机构2通过滚轮与轨道1的配合在轨道1上滑移;滑动机构2的下部固定有提升机构3,提升机构3包括第一连接板301、第二连接板301’和电机306,电机306位于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1’之间,第一连接板301与第二连接板301’固定在滚轮座201的两端,电机306位于第一连接板301、第二连接板301’与滚轮座201组装成的框架内;第一连接板301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带轮302和第一惰轮304,第一带轮302上缠绕有第一起重带4,第一起重带4穿过第一惰轮304,第二连接板301’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带轮302’和第二惰轮304’,第二带轮302’上缠绕有第二起重带4’,第二起重带4’穿过第二惰轮304’,第一起重带4与第二起重带4’位于同一纵切面上,第一起重带4与第二起重带4’通过电机306带动第一带轮302与第二带轮302’转动实现同步上升或下降,第一惰轮304与第二惰轮304’的一侧设有挡轴307,挡轴307设计的作用是避免起重带在工作时出现位置偏离的现象,对起重带的位置有限定作用;第一连接板301与第二连接板301’上贯穿有第一转轴303,第一带轮302与第二带轮302’分别固定在第一转轴303的两端,第一转轴303为实心轴,第一转轴303与电机306的电机轴直接相连;第一连接板301与第二连接板301’上分别设有第二转轴305,第一惰轮304与第二惰轮304’分别固定在第二转轴305的端部,第二转轴305为防脱槽销轴;第一带轮302与第二带轮302’的直径相同,第一惰轮304与第二惰轮304’的直径相同,第一惰轮304的直径小于第一带轮302的直径,第二惰轮304’的直径小于第二带轮302’的直径。第一连接板301与第二连接板301’的外侧分别固定有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传感器安装在滚轮座201的下端,传感器分别用来检测第一起重带4与第二起重带4’所承受的力,传感器与主控制器相连(图中未示出),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主控制器,并由主控制器发出信号给电机306,使电机306运作带动第一起重带4与第二起重带4’同步上升或下降。第一起重带4与第二起重带4’之间设有提升杆5,提升杆5位于第一起重带4与第二起重带4’的端部,第一起重带4与第二起重带4’的端部分别通过槽销结构固定在提升杆5上,提升杆5的下部设有吊钩梁6,提升杆5的中间设有竖直活动的第三转轴601,吊钩梁6固定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包括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下部设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的下部固定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带轮和第一惰轮,所述第一带轮上缠绕有第一起重带,所述第一起重带穿过所述第一惰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带轮和第二惰轮,所述第二带轮上缠绕有第二起重带,所述第二起重带穿过所述第二惰轮,所述第一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通过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转动实现同步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一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之间设有提升杆,所述提升杆的下部设有吊钩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包括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下部设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的下部固定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带轮和第一惰轮,所述第一带轮上缠绕有第一起重带,所述第一起重带穿过所述第一惰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带轮和第二惰轮,所述第二带轮上缠绕有第二起重带,所述第二起重带穿过所述第二惰轮,所述第一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通过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转动实现同步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一起重带与第二起重带之间设有提升杆,所述提升杆的下部设有吊钩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滚轮座,所述滚轮座上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轨道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滚轮座的两端,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滚轮座组装成的框架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天轨式患者转移系统的双带单电机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贯穿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美德远健北京医疗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