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瑞铭专利>正文

雨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725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雨衣结构,其包含有:一雨衣本体,在其前侧面具有可供穿脱的一前侧开口,于该雨衣本体底部的两对称侧裙处分别设有一第一扣合组;二脚套,该脚套呈长筒状,其一顶面具有一开口,且在该脚套之一侧面设有一第二扣合组,该第二扣合组可与该雨衣本体的该第一扣合组相对应扣组;藉此,可拆装雨衣本体与二脚套,达到易于折迭收纳,及更换脚套的功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雨衣结构,尤指一种可拆装雨衣本体与二脚套,达到易于折迭收纳,及更换脚套的雨衣结构。
技术介绍
按,目前所见现有的雨衣样式,大约可粗分为二大类1.连身式雨衣该雨衣长度过膝,可快速穿脱,但由于该雨衣无法完全遮蔽双脚,因此无论使用者在行走或骑乘机车时,使用者的双脚有可能会被顺着雨衣滑下的雨水,或是路边的积水所喷溅,致使使用者的鞋、袜难以保持干燥。2.二截式雨衣其可分为上衣及下裤二部份,当使用者在穿着时可保持较佳的紧密性,有利于行动跑跳,唯穿着时较为费时费事,且其双脚外露也有受雨水浸湿的缺憾。为此,申请人乃有相关的申请第00231071.6号“雨衣构造改良”技术专利申请,其主要是于一连身式雨衣本体的下段内面设有二脚套,该脚套设为顶部开口的筒体,并以一侧面的上段连接于雨衣本体内面,以供穿着时,人体的双脚可经开口分别穿套于对应的二脚套内,藉以完全覆盖双脚及鞋、袜,达到全面性遮蔽的防溅湿效果;然而,该二脚套是完全固定在该雨衣本体上,由于脚套经常与地面磨擦损耗,一旦脚套破损该雨衣本体就会一并被丢弃,该雨衣本体因为破掉的脚套而间接的被丢弃,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再者,使用者双脚的尺寸会因人的高矮胖瘦而有所差异,所以同一尺寸的脚套,并无法适用于所有人的双脚,所以厂商一般都会制作较大尺寸的脚套,而当使用者在穿戴该雨衣行走时,该二松动的脚套极易对双脚形成阻碍,影响行走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雨衣的各项缺憾,申请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可拆装雨衣本体与二脚套,达到易于折迭收纳,及更换脚套的雨衣结构。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可拆装雨衣本体与二脚套,达到易于折迭收纳,及更换脚套的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种雨衣结构,其包含有一雨衣本体,在其前侧面具有可供穿脱的一前侧开口,于该雨衣本体底部的两对称侧裙处分别设有一第一扣合组;二脚套,该脚套呈长筒状,其一顶面具有一开口,且在该脚套的一侧面设有一第二扣合组,该第二扣合组可与该雨衣本体的该第一扣合组相对应扣组;藉此,可拆装雨衣本体与二脚套,达到易于折迭收纳,及更换脚套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展开构造图。图2为本技术的穿着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穿着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的脚套收折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二扣合组及紧束组件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展开构造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二扣合组及紧束组件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穿着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一、二扣合组的再一较佳实施例展开构造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审查员充分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通过下述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的展开构造图。如图所示,该雨衣,其至少包含有一雨衣本体1,在其前侧面具有可供穿脱的一前侧开口11,该雨衣本体1底部近该前侧开口11处的两对称内侧面分别设有一第一扣件12(可以是公钮扣或母钮扣其中一种),于该第一扣件12一侧对应该雨衣本体1的侧裙分别设有呈ㄩ字状的一第一扣合组13,该第一扣合组13可以是公黏扣带或母黏扣带其中一种,在该第一扣合组13的凵字框中,分别设有一第一调整扣件131(可以是公钮扣或母钮扣其中一种)、第一收合扣件132(可以是公黏扣带或母黏扣带其中一种)及一遮片133;二脚套2,该脚套2呈长筒状,其顶面具有一开口,且该脚套2于设有第二扣合组的该侧面上设有由开口切入的一缺口21,该缺口21的三侧边围设有呈出发凵字状的该第二扣合组22,该第二扣合组22可对应扣组于该雨衣本体1的该第一扣合组13(该第二扣合组可以是公黏扣带或母黏扣带其中一种),而于该脚套2的外侧面上还设有一第二扣件23,该第二扣件23可供该第一扣件12对应扣组(该第二扣件,可以是公钮扣或母钮扣的组合),该脚套2的一内侧面于对应该缺口21处设有一第二调整扣件27,该第二调整扣件27可对应扣组于该雨衣本体1的该第一调整扣件131,在该脚套2的一中段则设有紧束组件24,该紧束组件24由一调整带241及一第三扣件242(该第三扣件242可以是公黏扣带或母黏扣带其中一种)所组成,且该第三扣件242可在该脚套2卷折后,与该雨衣本体1的第一收合扣件134对应扣组,另,该脚套2底部设有由耐磨材料制成的一底板25,且该二脚套的底板25于相邻一侧的对称部位分别设有凸出该底板25的一踏压片26。在上述的该第一扣件12及该第二扣件23,亦可以是公黏扣带或母黏扣带的组合。请参阅图2和图3,为本技术的穿着示意图1、2。如图所示,当使用者要穿着雨衣时,可透过二脚套2的第二扣合组22与雨衣本体1的第一扣合组13,先将二脚套2与雨衣本体1对应扣合在一起,而雨衣本体1的遮片133可用以遮蔽该脚套2与雨衣本体1组接时所产生的间隙,避免当使用者双脚置入脚套2内时,其脚掌周边因卡到间隙而踢扯到脚套2,再者,为了使二脚套2能更贴合使用者双脚,我们可将该脚套2的第二调整扣件27与雨衣本体1之第一调整扣件133对应扣组,使的脚套2顶部开口缩小,再将紧束组件24的调整带241与第三扣件242对应扣合,即可使脚套2确实紧贴于双脚,达到确保行走之便利性,最后再将雨衣本体1的第一扣件12与脚套2的第二扣件23对应扣合,使雨衣本体1的下摆向内收合遮蔽脚套2的开口,有效防止雨水由雨衣本体1向下经开口滑落至脚套2内,藉以形成一完整的隔离(如图3所示)。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的脚套收折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不使用雨衣时,在不拆下脚套2的状态下,可将脚套2自底板25卷折,最后置入脚套2顶面的开口,该紧束组件24的第三扣件242恰巧可与雨衣本体1的第一收合件132对应扣合,达到快速收纳脚套的功效。另,请参阅图5和图6,分别为本技术的第一、二扣合组及紧束组件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展开构造图及穿着示意图。如图所示,一雨衣本体1,在其前侧面具有可供穿脱的一前侧开口11,该雨衣本体1底部近该前侧开口11处的两对称内侧面分别设有一第一扣件12(可以是公、母钮扣其中一种),于该第一扣件12一侧对应该雨衣本体1的侧裙分别设有一第一扣合组13,该第一扣合组13由对称的两拉链所构成,在该第一扣合组13的两拉链间中,分别设有一第一调整扣件131(可以是公钮扣或母钮扣其中一种)、第一收合扣件132(可以是公黏扣带或母黏扣带其中一种)、一遮片133,及一对应于两拉链底部间的一黏扣带134二脚套2,该脚套2呈长筒状,其顶面具有一开口,且该脚套2于设有第该第二扣合组之侧面上设有由开口切入的一缺口21,该缺口21的三侧边围设有呈ㄩ字状的一第二扣合组22,该第二扣合组22可对应扣组于该雨衣本体1的该第一扣合组13(该第二扣合组由两对称的拉链,及两拉链底部间的一黏扣带所构成),而于该脚套2的外侧面上还设有一第二扣件23,该第二扣件23可供该第一扣件12对应扣组(该第二扣件,可以是公钮扣或母钮扣的组合),该脚套2的一内侧面于对应该缺口21处设有一第二调整扣件27,该第二调整扣件27可对应扣组于该雨衣本体1之该第一调整扣件131,在该脚套2的一中段则设有紧束组件24,该紧束组件24由穿设在脚套2内里的一束带243,及用以调整该束带243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雨衣本体,在其前侧面具有可供穿脱的一前侧开口,于所述雨衣本体底部的两对称侧裙处分别设有一第一扣合组;二脚套,所述脚套呈长筒状,其一顶面具有一开口,且在所述脚套的一侧面设有一第二扣合组,所述 第二扣合组可与所述雨衣本体的所述第一扣合组相对应扣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雨衣本体,在其前侧面具有可供穿脱的一前侧开口,于所述雨衣本体底部的两对称侧裙处分别设有一第一扣合组;二脚套,所述脚套呈长筒状,其一顶面具有一开口,且在所述脚套的一侧面设有一第二扣合组,所述第二扣合组可与所述雨衣本体的所述第一扣合组相对应扣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组及所述第二扣合组分别为公钮扣与母钮扣或公黏扣带与母黏扣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衣本体底部的内侧面于近所述前侧开口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第一扣件,所述脚套的一外侧面上设有一第二扣件,可供所述雨衣本体的所述第一扣件相对应扣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套于设有所述第二扣合组的所述侧面上设有由所述开口切入的一缺口,所述缺口三侧边围设有呈凵字状的所述第二扣合组,所述第二扣合组可对应扣组于所述雨衣本体的呈凵字状的所述第一扣合组,且在所述第一扣合组的凵字框内分别设有一第一调整扣件、一第一收合扣件,及用以遮蔽所述脚套与所述雨衣本体组接所产生的间隙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瑞铭
申请(专利权)人:邱瑞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