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路殿龙专利>正文

一种可组合分离的水面救援充气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4964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15:59
一种可组合分离的水面救援充气垫,包括壳体和充气垫,所述壳体为正六边形空壳结构,顶部设有舱口,在舱口处安装顶盖,在顶盖表面安装警示灯,所述警示灯与电池、开关串联组成电路;在壳体内部设有储物舱;在壳体的六个侧面分别开设开口,在壳体内部对应每个开口处分别安装一个充气垫,在所述充气垫中内置高回弹性全脂海绵,所有充气垫通过各自的进气管与一个总进气嘴相连,在总进气嘴的嘴口处安装总控制阀,总进气嘴安装在壳体中;所述充气垫进气管为两段式相通连接结构,在两段管体的连接端外壁上加工螺纹,两段管体的连接端通过管箍进行连接,在进气管靠近充气垫的一段管体的管口上可螺纹连接封口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控制方便、充气快速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援装置,尤其是一种水面充气式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救生垫、救生圈是人们常用的水上救援工具,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充入气体使自身具有良好的浮力,帮助落水者提供漂浮支撑,避免落水者沉水。但是,现有的救生垫普遍采用整体式设计结构,在不使用时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存放,而且需要外部工具对其充气,延长救援时间,不便于应急救援。另外,救生垫的整体设计结构无法进行单体分离,多个落水者在一个整体的救生垫上只能聚集活动,无法单独脱离救生垫进行活动,例如:在落水遇难后,若食物短缺,落水者有可能会捕鱼进食,但此时多个落水者都在一个救生垫中,一旦移动便需要全部人员活动,移动效率较低,行动缓慢。目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已经设计了相关产品,例如:专利号为“201320728529.6”、专利名称为“一种便携式折叠救生垫”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救生垫。但是,该救生垫依然无法实现分离式单体活动,而且其功能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水上救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组合分离的水面救援充气垫,主要包括壳体和充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正六边形空壳结构,顶部设有舱口,在舱口处安装顶盖,在顶盖表面安装警示灯,所述警示灯与电池、开关串联组成电路;在壳体内部设有储物舱;在壳体的六个侧面分别开设开口,在壳体内部对应每个开口处分别安装一个充气垫,在所述充气垫中内置高回弹性全脂海绵,所有充气垫通过各自的进气管与一个总进气嘴相连,在总进气嘴的嘴口处安装总控制阀,总进气嘴安装在壳体中;所述充气垫进气管为两段式相通连接结构,在两段管体的连接端外壁上加工螺纹,两段管体的连接端通过管箍进行连接,在进气管靠近充气垫的一段管体的管口上可螺纹连接封口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组合分离的水面救援充气垫,主要包括壳体和充气垫,其特征在
于:所述壳体为正六边形空壳结构,顶部设有舱口,在舱口处安装顶盖,在顶
盖表面安装警示灯,所述警示灯与电池、开关串联组成电路;在壳体内部设有
储物舱;在壳体的六个侧面分别开设开口,在壳体内部对应每个开口处分别安
装一个充气垫,在所述充气垫中内置高回弹性全脂海绵,所有充气垫通过各自
的进气管与一个总进气嘴相连,在总进气嘴的嘴口处安装总控制阀,总进气嘴
安装在壳体中;所述充气垫进气管为两段式相通连接结构,在两段管体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殿龙
申请(专利权)人:路殿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