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质移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6726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6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质移相器,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还包括介质基板、至少一个移相单元和传动杆,所述介质基板、移相单元设置在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正面,所述介质基板设有与所述移相单元对应的第一电路结构,所述移相单元与所述第一电路结构紧密接触,并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传动杆可沿所述上盖板的纵向滑动,并带动所述移相单元沿所述第一电路结构的纵向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插损小,性能优良,体积小巧,能够承载大功率。

A dielectric phase shif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ielectric phase shifter, including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cover plate also includes a dielectric substrate, at least one phase shifter unit and a transmission rod, between the substrate and phase shift unit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plate, wherein the transmission rod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cover of the the dielectric substr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ircuit struc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phase-shifting unit, the phase shifter unit and the first circuit structure in close contact,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e rod and the drive rod can slide longitudinally along the upper cover plate, and drives the shifting element along the first longitudinal circuit structure slid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small insertion loss, good performance, small size, and high power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质移相器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基站天线
,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超宽频电调天线的介质移相器。
技术介绍
移相器是基站电调天线的“心脏”,移相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天线的性能。在当前的4G及未来的5G网络覆盖时代,多频天线、大规模阵列天线将成为基站天线的主流。目前,传统的超宽频移相器结构尺寸比较大,给多频天线的布局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无法满足天线小型化的结构要求;另外,传统的PCB形式的超宽频移相器虽然结构尺寸较小,但是无法承载大功率。本专利技术能够在提供更大的天线电下倾调节倾角范围的同时体积和外形尺寸更小,并且能够承载大功率,满足超宽频、多频、小型化基站天线产品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插损小、性能优良、体积小巧、能够承载大功率的介质移相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介质移相器,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还包括介质基板、至少一个移相单元和传动杆,所述介质基板、移相单元设置在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正面,所述介质基板设有与所述移相单元对应的第一电路结构,所述移相单元与所述第一电路结构紧密接触,并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传动杆可沿所述上盖板的纵向滑动,并带动所述移相单元沿所述第一电路结构的纵向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正面的第一电路单元及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背面的第二电路单元,所述第一电路单元与第二电路单元对应并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相单元包括第一介质块和第二介质块,所述第一介质块位于所述介质基板和上盖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电路单元紧密接触,所述第二介质块位于所述介质基板和下盖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紧密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介质块的正面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介质基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对应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介质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定位孔配合,并延伸穿过所述上盖板的第二导向槽与所述传动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介质块的背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对应的第二定位柱,所述下盖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对应的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设在所述第三导向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单元和第二电路单元均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两个竖直部与所述介质基板的纵向轴线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块和第二介质块均设有镂空结构,第一介质块和第二介质块的镂空结构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U型结构的两个竖直部上。进一步地,所述U型结构为U型条状金属铜皮。进一步地,所述介质基板设有若干金属化过孔,所述金属化过孔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电路单元、所述第二电路单元,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电路单元和第二电路单元的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伸出所述上盖板之外。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插损小,性能优良,能够承载大功率,可满足超宽频、多频、小型化基站天线产品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介质移相器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介质移相器的仰视图;图3是图1所示介质移相器的侧视图;图4是图1所示介质移相器去掉上盖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介质移相器的介质基板的俯视图;图6是图1所示介质移相器的移相单元与介质基板局部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介质移相器的移相单元与介质基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介质移相器,包括上盖板1、下盖板2、介质基板3、至少一个移相单元4和传动杆5。介质基板3、移相单元4设置在上盖板1和下盖板2之间。传动杆5设置在上盖板1的正面。介质基板3设有与移相单元4对应的第一电路结构,移相单元4与第一电路结构紧密接触,并与传动杆5连接。传动杆5可沿上盖板1的纵向滑动,并带动移相单元4沿第一电路结构的纵向滑动。本实施例中,移相单元4为三个,对应的,第一电路结构也为三个。移相单元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结合图5所示,第一电路结构包括设置在介质基板3正面的第一电路单元31及设置在介质基板3背面的第二电路单元,第一电路单元31与第二电路单元对应并电连接。第一电路单元31和第二电路单元的结构相同,当然也可以不相同。第一电路单元31、第二电路单元可以通过印刷的方式印制在介质基板3的正面和背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方式例如粘接的方式。第一电路单元31和第二电路单元实现电连接的方式为:在介质基板3上设置若干金属化过孔33,金属化过孔33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电路单元31、第二电路单元,从而实现第一电路单元31和第二电路单元的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单元31和第二电路单元均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两个竖直部与介质基板3的纵向轴线平行。U型结构为U型条状金属铜皮。介质基板3还设有第二电路结构。第二电路结构包括设置在介质基板3正面的第三电路单元34及设置在介质基板3背面的第四电路单元。第三电路单元34与第四电路单元对应并电连接。第三电路单元34与第四电路单元的结构相同,当然也可以不相同。第三电路单元34与第四电路单元实现电连接的方式与第一电路单元31和第二电路单元实现电连接的方式相同。第三电路单元34、第四电路单元可以通过印刷的方式印制在介质基板3的正面和背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方式例如粘接的方式。第三电路单元34与第一电路单元31连接,第四电路单元与第二电路单元连接。优选的,第三电路单元34和第四电路单元均为条形的条状金属铜皮。结合图6所示,移相单元4包括第一介质块41和第二介质块42。第一介质块41和第二介质块42的结构相同,当然也可以不相同。第一介质块41位于介质基板3和上盖板1之间,并与第一电路单元31紧密接触,第二介质块42位于介质基板3和下盖板2之间,并与第二电路单元紧密接触。第二介质块42的正面设有第一定位柱421,介质基板3设有与第一定位柱421对应的第一导向槽32,第一介质块41设有与第一定位柱421对应的定位孔411,第一定位柱421穿过第一导向槽32与定位孔411配合,并延伸穿过上盖板1的第二导向槽与传动杆5连接,第二导向槽与第一定位柱421、第一导向槽32对应。因而传动杆可沿上盖板1的第二导向槽纵向滑动,在第一定位柱421的作用下,可带动第一介质块41、第二介质块42沿第一导向槽32纵向滑动,通过改变第一介质块41、第二介质块42分别与第一电路单元31、第二电路单元的纵向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改变相位的功能,以实现对天线下倾角度范围的调节。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421设置在第二介质块42正面的一端的中部。第一定位柱421为两个,沿第二介质块42的纵向并排设置。第二介质块42的背面设有与第一定位柱421对应的第二定位柱422,下盖板2设有与第二定位柱422对应的第三导向槽21,第二定位柱422穿设在第三导向槽21中。第三导向槽21与第一导向槽32对应。第二定位柱422和第三导向槽21的设置,可保证移相单元4的纵向滑动更加平稳。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柱422设置在第二介质块42背面的一端的中部。第二定位柱422也为两个,沿第二介质块42的纵向并排设置。第一介质块41和第二介质块42均设有镂空结构43。如图7所示,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介质移相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质移相器,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介质基板、至少一个移相单元和传动杆,所述介质基板、移相单元设置在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正面,所述介质基板设有与所述移相单元对应的第一电路结构,所述移相单元与所述第一电路结构紧密接触,并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传动杆可沿所述上盖板的纵向滑动,并带动所述移相单元沿所述第一电路结构的纵向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移相器,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介质基板、至少一个移相单元和传动杆,所述介质基板、移相单元设置在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正面,所述介质基板设有与所述移相单元对应的第一电路结构,所述移相单元与所述第一电路结构紧密接触,并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传动杆可沿所述上盖板的纵向滑动,并带动所述移相单元沿所述第一电路结构的纵向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正面的第一电路单元及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背面的第二电路单元,所述第一电路单元与第二电路单元对应并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单元包括第一介质块和第二介质块,所述第一介质块位于所述介质基板和上盖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电路单元紧密接触,所述第二介质块位于所述介质基板和下盖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紧密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块的正面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介质基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对应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介质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贵鸿郑斯萍黄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