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的布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6419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6 03:53
本申请中所述一种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的布局结构,所述新风底座(1)、新风主机底座(2)、处理风机模块(3)、深度除湿主机底座(4)、送风风机模块(5)由左至右依次排列在下部;其中,电气控制装置(8)、新风主机模块(9)、回风口(10)、新风加热装置(11)、深度除湿主机(12)、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13)由左至右的依次排列在上部;新风加热装置(11)的顶端与深度除湿主机(12)的上端齐平,新风加热装置(11)固定在回风口(10)与深度除湿主机(12)之间;至少具有整体结构布局紧密,结构合理,热量均匀分布的效果。

Layout structure of low dew point rotary dehumidifier

In this application, the layout structure of a low dew point dehumidifier, the air base (1), air base (2), the host processing fan module (3), the depth of the base of the host (4), dehumidification blower module (5) from left to right are arranged in the lower part; the electrical control device (8), the host module (9), air inlet (10), fresh air heating device (11), the depth of the host (12), the depth of desiccant desiccant regenerative heating device (13) from left to right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air heating device; (11) the top with depth the host (12)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dehumidification flush air heating device (11) is fixed on the air outlet (10) and the host (12); deep dehumidification has at least the overall layout and structure closely, reasonable structure, uniform heat distribu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的布局结构
本申请涉及一种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的布局结构,用于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的布局中。
技术介绍
本技术外观涉及到低露点除湿机各功能段的整体结构布局。空调除湿机行业经过10几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前期阶段各大生产厂商都在不断的抢占市场,从而对产品本身没有做太多相关的创新和技术升级,更无从谈及产品标准化的设计和生产,因此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在现有技术中,即图3与图4中内容,即前期的结构中,内置加热箱体的布局不太合理,因为空间的限制,导致了加热装置与被加热的转轮区域离得太近,使其没有足够的热辐射空间距离,此种情况就有可能在加热不均匀的情况下烤坏转轮,导致了产品在安全稳定和性能上大打折扣,从而降低了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度及使用体验感。另外,外观层面,以往的机组设计在外观上都没有太多的考虑和加以改进,使得产品在整体外观形象上显得比较随意、无亮点、甚至觉得“难看”。给人没有那种更加高级产品的感觉,缺少整体的维和感。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的布局结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的布局结构。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的布局结构,包括新风底座、新风主机底座、处理风机模块、深度除湿主机底座、送风风机模块、新风预处理模块、进风口、电气控制装置、新风主机模块、回风口、新风加热装置、深度除湿主机、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送风口、再生进风装置,所述新风底座、新风主机底座、处理风机模块、深度除湿主机底座、送风风机模块由左至右依次排列在下部;其中,电气控制装置、新风主机模块、回风口、新风加热装置、深度除湿主机、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由左至右的依次排列在上部;新风加热装置的顶端与深度除湿主机的上端齐平,新风加热装置固定在回风口与深度除湿主机之间。所述电气控制装置固定在新风底座的上端,新风主机模块固定在新风主机底座上部,回风口固定在新风主机模块的右上端,新风加热装置固定在处理风机模块的上部,深度除湿主机固定在深度除湿主机底座上部,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固定在送风风机模块的上端。所述送风风机模块的右侧壁中间位置上设有送风口,送风风机模块与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为长度大小相等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再生进风装置固定在送风风机模块上端与深度除湿主机右侧之间,同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连通。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1、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充分利用空间,结构紧凑。2、热量均匀分布,温度的一致性、防止局部温度过高烤坏转轮。3、利用标准化、模块化的生产,维护方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周期和成本。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的俯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俯视图。附图标记:新风底座1、新风主机底座2、处理风机模块3、深度除湿主机底座4、送风风机模块5、新风预处理模块6、进风口7、电气控制装置8、新风主机模块9、回风口10、新风加热装置11、深度除湿主机12、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13、送风口14、再生进风装置1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中所述一种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的布局结构,所述新风底座1、新风主机底座2、处理风机模块3、深度除湿主机底座4、送风风机模块5由左至右依次排列在下部;其中,电气控制装置8、新风主机模块9、回风口10、新风加热装置11、深度除湿主机12、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13由左至右的依次排列在上部;新风加热装置11的顶端与深度除湿主机12的上端齐平,新风加热装置11固定在回风口10与深度除湿主机12之间;至少具有整体结构布局紧密,结构合理,热量均匀分布的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新风加热装置11的长方体结构与处理风机模块3的结构进行上下排列,利用新风加热装置11的结构与深度除湿主机12齐平,进而实现新风加热装置11夹持在深度除湿主机12左侧与新风主机模块9的右侧。利用结构间的统一性,实现新风加热装置11顶端与深度除湿主机12顶端齐平,便于统一进行制造,且结构上美观性增强。电气控制装置8布局为新风表冷模块6之上,电气控制装置8可以根据新风表冷模块大小来设计,这样保证了产品部件的整体协调性。新风主机模块9需要使用到的转轮再生加热区域,新风加热装置11最合理的位置应于新风主机的右侧,即图1标识的位置。新风主机安装在新风主机底座2上。如图1中所示,新风加热装置11布局在新风主机底座2右侧上部。该位置充分考虑到再生加热部件在加热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热辐射空间来使在转轮被加热区域的温度能够均匀分布。深度除湿主机12需要使用到的转轮再生加热区域,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13最合理的位置应于深度除湿主机12的右侧,即图1标识的位置。该位置充分考虑到再生加热部件在加热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热辐射空间来使在转轮被加热区域的温度能够均匀分布。处理风机模块3装置可以将处理风机和中表冷装置共同放置与其内部,有效利用模块空间。送风风机模块5装置可以将送风风机和后换热器装置共同放置与其内部,有效利用模块空间。处理风机模块3和送风风机模块5即双风机模式来给机组送风,整机了机组的稳定性和调试性,同时可以降低单风机带来的高风压使机组密封要求增加,可以有效保证内部各控制点的风压平衡。另外对比单风机,可以降低整机的能耗,达到节能的作用。参见图1~图2中所示,一种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的布局结构,包括新风底座1、新风主机底座2、处理风机模块3、深度除湿主机底座4、送风风机模块5、新风处理模块6、进风口7、电气控制装置8、新风主机模块9、回风口10、新风加热装置11、深度除湿主机12、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13、送风口14、再生进风装置15;所述新风底座1、新风主机底座2、处理风机模块3、深度除湿主机底座4、送风风机模块5由左至右依次排列在下部;其中,电气控制装置8、新风主机模块9、回风口10、新风加热装置11、深度除湿主机12、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13由左至右的依次排列在上部;新风加热装置11的顶端与深度除湿主机12的上端齐平,实现便于生产制造与美观整体结构的效果,降低工艺步骤的复杂性,可以一次性统一加工完成。新风加热装置11固定在回风口10与深度除湿主机12之间。所述电气控制装置8固定在新风预处理模块6上,新风主机模块9固定在新风主机底座2上部,回风口10固定在新风主机模块9的右上端,新风加热装置11固定在处理风机模块3的上部,深度除湿主机12固定在深度除湿主机底座4上部,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13固定在送风风机模块5的上端。所述送风风机模块5的右侧壁中间位置上设有送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的布局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的布局结构,包括新风底座(1)、新风主机底座(2)、处理风机模块(3)、深度除湿主机底座(4)、送风风机模块(5)、新风预处理模块(6)、进风口(7)、电气控制装置(8)、新风主机模块(9)、回风口(10)、新风加热装置(11)、深度除湿主机(12)、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13)、送风口(14)、再生进风装置(15),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底座(1)、新风主机底座(2)、处理风机模块(3)、深度除湿主机底座(4)、送风风机模块(5)由左至右依次排列在下部;其中,电气控制装置(8)、新风主机模块(9)、回风口(10)、新风加热装置(11)、深度除湿主机(12)、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13)由左至右的依次排列在上部;新风加热装置(11)的顶端与深度除湿主机(12)的上端齐平,新风加热装置(11)固定在回风口(10)与深度除湿主机(1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的布局结构,包括新风底座(1)、新风主机底座(2)、处理风机模块(3)、深度除湿主机底座(4)、送风风机模块(5)、新风预处理模块(6)、进风口(7)、电气控制装置(8)、新风主机模块(9)、回风口(10)、新风加热装置(11)、深度除湿主机(12)、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13)、送风口(14)、再生进风装置(15),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底座(1)、新风主机底座(2)、处理风机模块(3)、深度除湿主机底座(4)、送风风机模块(5)由左至右依次排列在下部;其中,电气控制装置(8)、新风主机模块(9)、回风口(10)、新风加热装置(11)、深度除湿主机(12)、深度除湿再生加热装置(13)由左至右的依次排列在上部;新风加热装置(11)的顶端与深度除湿主机(12)的上端齐平,新风加热装置(11)固定在回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丰胡思伟琚益虎曹晓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捷瑞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