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雲专利>正文

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5216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4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提供一辅助使用者可简便穿着塑身衣和脱下辅助套的作用。该辅助套包括一前部、一连接前部的后部,前部、后部共同界定出一开口和内部空间,供穿套在人体腿部、臀部及/或腰部上。以及,至少一辅助带,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结合在前部及/或后部的位置,接近或邻接开口。因此,塑身衣可沿着辅助套(从人体下部到上部)滑动,到达人体确实穿着位置,而使辅助带位于辅助套和塑身衣之间,并且让自由端可活动自如的露出塑身衣,让人员可拉动该辅助带或自由端,而轻易褪出辅助套,完成塑身衣穿着。

Improved structure for wearing auxiliary sleeve of body shaping cloth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a dressing jacket of a body shaping garment, which provides an auxiliary user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wearing of a body shaping garment and taking off the auxiliary sleeve. The auxiliary sleeve comprises a front part and a front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part, wherein the front part and the back part define an opening and an inner space for wearing on the legs, the buttocks and / or the waist of the human body. And at least one auxiliary belt having a fixed end and a free end; the fixed end is joined at the front and / or the rear position, near or adjacent to the opening. Therefore, a corset along the auxiliary sleeve (from the lower to the upper sliding body), reach the body did wear position, and the auxiliary bel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uxiliary sleeve and a corset, and let the free end can be exposed corset freely, let staff can pull the auxiliary belt or the free end, and easily fade out auxiliary sleeve wearing a corset, comple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身衣穿着辅助套的结构;特别是一种辅助套设置辅助带,用以辅助人员穿着塑身衣和褪出辅助套。
技术介绍
按,中国台湾第105202106号“塑身衣穿着辅助套”专利案提供了一种辅助套,来辅助人员穿着塑身衣的结构。该辅助套界定有一开口和内部空间,供穿套在人体腿部、臀部及/或腰部上。辅助套表面和塑身衣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塑身衣对人体的作用力或摩擦力,让使用者穿着塑身衣时,塑身衣可以轻易的沿着辅助套(从人体下部到上部)滑动,通过臀部,到达人体确实穿着位置,然后褪出辅助套,完成塑身衣穿着。改善现有塑身衣的紧束力影响人员穿着的费时、费力等情形。代表性的来说,上述参考资料显示了在有关塑身衣着、辅助套和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量该塑身衣和辅助套的穿著作业,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提供一种辅助套改良结构,将可改变塑身衣着的穿著作业,并且达到让人员可简便或轻易褪出辅助套的作用。而所述课题在上述的参考资料中未被具体教示或揭示。
技术实现思路
爰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提供一辅助使用者可简便穿着塑身衣和脱下辅助套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套与辅助带;辅助套具有前部和连接前部的后部,前部、后部共同界定出至少一开口和内部空间;辅助带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结合在前部或后部的位置,使自由端形成活动自如的形态。所述的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中:该固定端结合在前部内面或后部内面,并邻接开口。所述的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中:该固定端结合在前部外面或后部外面,并邻接开口。所述的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中:该辅助带成“Y”字型结构,具有两个固定端;所述两个固定端定义为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分别结合在前部和后部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的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中:该辅助带位于辅助套和一塑身衣之间的位置,并且至少使辅助带自由端露出塑身衣。所述的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中:该开口连接一斜向缺口或弧形缺口;辅助套表面和一塑身衣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塑身衣对人体的摩擦力;该前部、后部分别包括第一区和连接第一区的第二区;第一区和塑身衣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于第二区和塑身衣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第一区对应人体腿部,具有弹性作用;第二区对应人体腿部和臀部;以及第一区的弹性大于第二区的弹性;该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有一连接线,连接线从缺口位置朝下方斜向延伸到第二区底端;该开口和缺口设有连接部,连接部设置有组合件,以粘扣两个辅助套。因此,塑身衣可沿着辅助套(从人体下部到上部)滑动,到达人体确实穿着位置,而使辅助带位于辅助套和塑身衣之间,并且让自由端可活动自如的露出塑身衣,让人员可拉动该辅助带或自由端,而轻易褪出辅助套,完成塑身衣穿着。此外,该辅助带成“Y”字型结构,具有两个固定端;所述两个固定端定义为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分别结合在前部内面、后部内面的位置,并且容许自由端可轻易从前部内面或后部内面翻出,而位于辅助套外边,以利于人员可简便操作该自由端,拉动辅助套上部区域(例如,该开口区域),而更容易褪出辅助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操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人体穿着两个辅助套的情形。图3是本技术的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人体完成穿着两个辅助套的情形。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显示人员将塑身衣沿辅助套逐渐朝人体上部拉动的情形。图5是本技术的又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显示塑身衣到达确实穿着位置和辅助带自由端露出塑身衣的情形。图6是本技术的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操作辅助带自由端,褪下辅助套的情形。附图标记说明:10-前部;11-第一区;12-第二区;13-连接线;20-后部;40-塑身衣;50-辅助带;51-固定端;51a-第一固定端;51b-第二固定端;52-自由端;100-辅助套;101-开口;102-缺口;103-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的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概以参考编号100表示的。该辅助套100选择一伸缩纤维布料、尼龙或其类似材料制成,而具有弹性作用,容易穿着包覆在人体部位上;辅助套100包括一前部10、一连接前部10的后部20,前部10、后部20共同界定出一开口101和连接开口101的内部空间,供穿套在人体腿部、臀部及/或腰部上。图中显示了开口101连接一斜向或弧形缺口102,缺口102扩大了开口101的范围,更有利于人员穿套。开口101和缺口102的连接部103可设置组合件(请参图1虚线部分显示的情形),例如魔鬼毡,以便于粘扣两辅助套100,而定位于人体上。图1、图2、图3也描绘了辅助套100设置有辅助带50的结构。辅助带50具有固定端51和自由端52;固定端51结合在前部10及/或后部20的位置,接近或邻接开口101,使自由端52形成可活动自如的形态。在所采较佳的实施例中,该辅助带50成「Y」字型结构,具有两个固定端51;所述两个固定端51定义为第一固定端51a、第二固定端51b,分别结合在前部10内面、后部20内面的位置,并且容许自由端52可轻易从前部10内面或后部20内面翻出,而位于辅助套100外边,以利于人员可简便操作该自由端52,拉动辅助套100上部区域(例如,该开口101区域),而更容易褪出辅助套100。可了解的是,该固定端51(或第一固定端51a、第二固定端51b)也可结合在前部10外面及/或后部20外面的位置,接近或邻接开口101的形态。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辅助套100表面和一塑身衣40(编号标示在图4)之间的摩擦力应小于塑身衣40对人体的作用力或摩擦力,让使用者穿着塑身衣40时,塑身衣40可以轻易的沿着辅助套100(从人体下部到上部)相对移动或滑动,通过臀部,到达人体确实穿着位置,完成塑身衣40穿着。改善现有塑身衣的紧束力影响人员穿着的费时、费力等情形。图1、图2、图3也描绘了该前部10、后部20分别包括第一区11和连接第一区11的第二区12。第一区11对应人体腿部(包括脚掌、大部分小腿、大腿内侧等部分),应用伸缩纤维布料、尼龙或其类似材料制成,使第一区11具有弹性作用,容易包覆、穿套在人体腿部上;第二区12对应人体腿部和臀部,应用塑胶或其类似材料制成不具有弹性或略有弹性的形态,第二区12的摩擦力相对小于第一区11的摩擦力。因此,第一区11的弹性大于第二区12的弹性,有利于适应腿部粗细变化和穿套。并且,第二区12的摩擦力小于第一区11的摩擦力,有助于塑身衣40在通过曲线变化最大的腰部、臀部时,提供更加的滑移作用。图中显示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之间有一连接线13,连接线13从缺口102位置朝图中下方斜向延伸到第二区12底端或人体小腿的位置。并且,使第一区11和塑身衣4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于第二区12和塑身衣4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也就是说,第一区11和塑身衣4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于原本塑身衣40直接触接人体腿部的摩擦力,而第二区12和塑身衣4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更小于第一区11和塑身衣40之间的摩擦力。请参阅图4、图5,当人员穿着塑身衣40的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套与辅助带;辅助套具有前部和连接前部的后部,前部、后部共同界定出至少一开口和内部空间;辅助带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结合在前部或后部的位置,使自由端形成活动自如的形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套与辅助带;辅助套具有前部和连接前部的后部,前部、后部共同界定出至少一开口和内部空间;辅助带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结合在前部或后部的位置,使自由端形成活动自如的形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端结合在前部内面或后部内面,并邻接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端结合在前部外面或后部外面,并邻接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带成“Y”字型结构,具有两个固定端;所述两个固定端定义为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分别结合在前部和后部的至少其中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带位于辅助套和一塑身衣之间的位置,并且至少使辅助带自由端露出塑身衣。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带位于辅助套和一塑身衣之间的位置,并且至少使辅助带自由端露出塑身衣。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塑身衣穿着辅助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口连接一斜向缺口或弧形缺口;辅助套表面和一塑身衣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塑身衣对人体的摩擦力;该前部、后部分别包括第一区和连接第一区的第二区;第一区和塑身衣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于第二区和塑身衣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第一区对应人体腿部,具有弹性作用;第二区对应人体腿部和臀部;以及第一区的弹性大于第二区的弹性;该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有一连接线,连接线从缺口位置朝下方斜向延伸到第二区底端;该开口和缺口设有连接部,连接部设置有组合件,以粘扣两个辅助套。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身衣穿着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雲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