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勇专利>正文

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5202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4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包括支撑结构、床面布,支撑结构包括水平管、竖直管及交叉支撑管,交叉支撑管包括中部交叉支撑管和侧部交叉支撑管,各相邻的支撑管之间均通过铰接件铰接设置,侧部交叉支撑管包括头端支撑管,水平管为圆管,竖直管及交叉支撑管均为扁圆管,头端支撑管的管端套接设置有外扁圆管,外扁圆管与水平管之间通过铰接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整体床体结构采用扁圆管,从而增加与铰接件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床体的稳定性,增加受力量,提高床整体的承重指数,另外,由于扁圆管的接触面与铰接件是平行的,可有效降低打滑几率,外扁圆管的设置,实现双重受力,达到扁圆钢管不内弯,防止床面下陷的现象发生。

A folding bed oblate tub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lding bed oblate tub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structure, the bed surface cloth, the support structure includes a support tube and cross horizontal tube, vertical tube, cross braced tube includes a central cross support tube and the side of the crossing supporting pipe, the adjacent supporting tube are through hinged hinged settings side of the cross bracing tube includes a head end of the support tube, horizontal tube tube, vertical tube and cross braced tube are oblate tube, the head end of the support tub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pipe end is sheathed outside the flat elliptical tube, pipe and the horizontal tube between the hinge member connected with.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whole bed structure with elliptical tube, thereby increasing the contact area with the hinge, so as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bed body, increase the strength, improve the overall bed load index, in addition, the oblate pipe and the contact surface of the hinge is parallel,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slipping, outside the oblate pipe set, dual force, oblate tube to ben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bed surface subsidence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
本技术属于折叠床
,具体涉及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
技术介绍
折叠床由于其使用的便捷性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现有的折叠床,为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其功能日渐增多,有方便携带及存放的便携式折叠床、有可实现床和躺椅之间来回转换的多功能折叠床等等。各种铰接件及管件是折叠床必不可少的部件,现有的用于折叠床上的管件大多为圆管结构,该种结构的折叠床,由于圆管不区分宽面和窄面,其接触面也均为弧形,所以虽然受力较为稳定,但相对于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来说,由于扁圆管区分宽面和窄面,其整体床的结构大部分使用的是窄面受力,扁圆管跟铰接件的粘合接触面比圆管大,整体多个接触节点下来,床体相对圆管更稳固,因此开发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所述的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包括支撑结构及设置在支撑结构上的床面布,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床面布两侧的水平管、竖直管及交叉支撑管,所述交叉支撑管包括中部交叉支撑管和侧部交叉支撑管,各相邻的支撑管之间均通过铰接件铰接设置,所述侧部交叉支撑管包括倾斜向上设置的头端支撑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管为圆管,所述竖直管及交叉支撑管均为扁圆管,所述头端支撑管的管端管端套接设置有外扁圆管,所述外扁圆管与水平管之间通过铰接件相连。所述的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扁圆管从头端支撑管的端部套入延伸至最近铰接件的后下方。所述的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圆管的横截面形状为中间直线两端圆弧形,呈跑道形状。所述的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外扁圆管上的铰接件包括一U型卡槽,所述U型卡槽与外扁圆管卡接设置。所述的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头端支撑管的外径与外扁圆管的内径相吻合。本技术通过整体床体结构采用扁圆管,从而增加与铰接件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床体的稳定性,增加受力量,提高床整体的承重指数,另外,由于扁圆管的接触面与铰接件是平行的,可有效降低打滑几率,根据扁圆管长度越长越容易受力弯曲的原理,所以加上外扁圆管的设置,实现双重受力,达到扁圆钢管不内弯,防止床面下陷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头端支撑管上套接外扁圆管后与铰接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套上外扁圆管后的头端支撑管的截面图;图中,1-床面布,2-水平管,3-竖直管,4-中部交叉支撑管,5-侧部交叉支撑管,6-头端支撑管,7-外扁圆管,8-U型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其具体结构为:包括支撑结构及设置在支撑结构上的床面布1,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床面布1两侧的水平管2、竖直管3及交叉支撑管,交叉支撑管包括中部交叉支撑管4和侧部交叉支撑管5,各相邻的支撑管之间均通过铰接件铰接设置,侧部交叉支撑管5包括倾斜向上设置的头端支撑管6,为提高床体的整体稳定性,本技术所采用的水平管2、竖直管3及交叉支撑管均为扁圆管,扁圆管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其横截面形状为中间直线两端圆弧形,呈跑道形状,为防止床面下陷,在上翘的头端支撑管6的管端套接设置有外扁圆管7,该外扁圆管7与水平管2之间通过铰接件相连。具体为,外扁圆管7从头端支撑管6的端部套入延伸至最近铰接件的后下方,且头端支撑管6的外径与外扁圆管7的内径相吻合,设置在外扁圆管7上的铰接件包括一U型卡槽8,该U型卡槽8与外扁圆管7卡接设置,该外扁圆管的设置可有效解决长度最长的头端支撑管容易出现折弯的现象。本技术整体采用扁圆管钢管,其宽面受力小于圆管,窄面受力大于圆管很多,整体床的结构大部分使用的是窄面受力,只有中间的竖直管及上翘的头端支撑管为宽面受力,因此,通过在上翘的头端支撑管上套接外扁圆管,以增加其承受能力,防止床面下陷,另外,扁圆管与铰接件的粘合接触面比圆管大,整体多个接触节点综合起来,床体相对圆管更加稳固,增加使用的舒适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包括支撑结构及设置在支撑结构上的床面布(1),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床面布两侧的水平管(2)、竖直管(3)及交叉支撑管(4),所述交叉支撑管包括中部交叉支撑管(4)和侧部交叉支撑管(5),各相邻的支撑管之间均通过铰接件铰接设置,所述侧部交叉支撑管(5)包括倾斜向上设置的头端支撑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管(2)为圆管,所述竖直管(3)及交叉支撑管均为扁圆管,所述头端支撑管(6)的管端套接设置有外扁圆管(7),所述外扁圆管(7)与水平管(2)之间通过铰接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圆管结构的折叠床,包括支撑结构及设置在支撑结构上的床面布(1),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床面布两侧的水平管(2)、竖直管(3)及交叉支撑管(4),所述交叉支撑管包括中部交叉支撑管(4)和侧部交叉支撑管(5),各相邻的支撑管之间均通过铰接件铰接设置,所述侧部交叉支撑管(5)包括倾斜向上设置的头端支撑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管(2)为圆管,所述竖直管(3)及交叉支撑管均为扁圆管,所述头端支撑管(6)的管端套接设置有外扁圆管(7),所述外扁圆管(7)与水平管(2)之间通过铰接件相连。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张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