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片夹紧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33638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1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片夹紧工装,包括基座、下固定件、上固定帽、垫板与水平移动部;所述基座包括底座以及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用以容纳所述上固定帽和所述下固定件的容纳壁;所述水平移动部具有能够穿过所述容纳壁且与所述上固定帽接触的楔形端;所述下固定件的顶部设置用以供所述垫板定位的定位槽;所述上固定帽位于所述下固定件的顶部;所述上固定帽具有用以在竖直方向上夹持位于所述垫板上的超薄片工件的夹持端口,还具有能够与所述楔形端接触用以在水平力作用下实现竖直方向运动的楔形侧壁。上述超薄片夹紧工装,在夹紧超薄片工件之后,能够有效避免超薄片工件振动,且超薄片夹紧工装的结构相对简单,经济成本显著下降。

Ultrathin sheet clamping too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in sheet clamping fixtur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fixed, fixed on the cap, and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plate; the base comprises a base and is located in the to accommodate the fixed cap and the housing wall fixed member with a top surface of the base;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the Department has to pass through the wall and the end cap fixed to accommodate wedge contact with the fixed part; the top set with the positioning groove for the positioning plate; the fixing cap is located on the top of the lower fixing part; the fixed cap provided with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upper clamp is positioned in the thin work piece pad clamping port, also can with the wedge end contact to achieve vertical motion wedge side wall under horizontal force. After the clamping of the ultrathin workpiece, the ultra-thin sheet clamping tool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vibration of the ultrathin workpie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ultrathin clamping fixture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the economic cost is decreased remarka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片夹紧工装
本技术涉及夹紧工装
,特别涉及一种超薄片夹紧工装。
技术介绍
超精密加工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为适应核能、大规模集成电路、激光和航天等尖端技术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精度极高的一种加工技术。在加工领域有超精密车削、镜面磨削和研磨等。在超精密四轴机床上常常有切削厚度仅1微米左右,切削工件总厚度10微米左右的加工需求。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有时会面临加工超薄片的加工需求;超薄片通常是指微米级的工件。工件的夹紧工装是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夹具有三爪卡盘、液压夹具、电动夹具等,但是对于超薄的工件的夹持夹紧是不合适的,传统夹具体积大、装夹速度慢、精度差等劣势不能应用在微米级工件上。现有超薄片的夹紧有真空吸附,但是真空吸附有如下缺点:首先,薄壁零件刚度小,真空气压波动带来薄壁零件震动大;其次,真空吸附夹具制造成本高,既有构设计又有气路设计,投入的经济成本高。现有超薄片的夹紧有胶水粘合,待加工完成用丙酮融掉胶水,这种方法有如下缺点:首先,工艺如果复杂;其次,加工周期长;再有,零件定型不规范、零件腐蚀严重,导致零件报废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片夹紧工装,该超薄片夹紧工装的结构较为简单,能够较为稳固的实现对超薄片的夹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超薄片夹紧工装,包括基座、下固定件、上固定帽、垫板与水平移动部;所述基座包括底座以及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用以容纳所述上固定帽和所述下固定件的容纳壁;所述水平移动部具有能够穿过所述容纳壁且与所述上固定帽接触的楔形端;所述下固定件的顶部设置用以供所述垫板定位的定位槽;所述上固定帽位于所述下固定件的顶部;所述上固定帽具有用以在竖直方向上夹持位于所述垫板上的超薄片工件的夹持端口,还具有能够与所述楔形端接触用以在水平力作用下实现竖直方向运动的楔形侧壁。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薄片夹紧工装,上表面水平设置的底座具有容纳壁,容纳壁内可以容纳上固定帽和下固定件,上固定帽位于下固定件的顶部;上固定帽包括位于下固定件上方的夹持端口以及位于下固定件侧壁的楔形侧壁,上固定帽呈凸字形;下固定件的定位槽内设置垫板,垫板上方放置超薄片工件;在水平移动部楔形端的水平运动下,能够带动上固定帽相对于下固定件竖直向下运动,进而将超薄片工件夹持于垫板,由于垫板与下固定件的相对位置固定,由此实现了对超薄片工件夹紧于下固定件和垫板的目的;如此设置,仅仅利用水平移动部的水平运动,通过楔形端与楔形侧壁的相互作用,实现了上固定帽的竖直运动,进而将超薄片工件夹紧;本技术提供的超薄片夹紧工装,在夹紧超薄片工件之后,能够有效避免超薄片工件振动,且超薄片夹紧工装的结构相对简单,经济成本显著下降。优选地,所述上固定帽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纳壁的内侧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定位槽的深度与所述垫板的厚度相同。优选地,所述容纳壁具体为环形壁,且所述环形壁具有能够供所述下固定件和所述上固定帽水平移出的开口。优选地,三个所述水平移动部均匀分布于所述环形壁。优选地,所述水平移动部具体为能够与所述容纳壁的螺纹孔配合的滚花螺杆。优选地,所述下固定件设置贯穿其厚度方向的通孔,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垫板的下方。优选地,所述下固定件设置位于所述开口位置的手持杆。优选地,所述手持杆的末端位于所述底座外侧。优选地,所述下固定件设置与所述手持杆可拆卸连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超薄片夹紧工装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其中:11-底座、12-容纳壁、2-下固定件、3-上固定帽、4-垫板、5-超薄片工件、6-滚花螺杆、7-手持杆、21-通孔、27-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超薄片夹紧工装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薄片夹紧工装,主要包括基座、下固定件2、上固定帽3、垫板4与水平移动部;其中,基座包括底座11和容纳壁12,如说明书附图1与附图2所示。底座11的截面尺寸较大,而容纳壁12的截面尺寸较小;底座11与容纳壁1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设置。底座11为圆柱体,容纳壁12位于圆柱体的上表面;容纳壁12呈圆环形,可以设置开口,类似于月牙形;容纳壁12的内侧容纳有下固定件2和上固定帽3。下固定件2可以为圆柱体,下固定件2的底端与底座11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上固定帽3位于下固定件2上方,上固定帽3呈凸字形,扣在下固定件2的顶部;在重力作用下实现上固定帽3相对于下固定件2的位置固定,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下固定件2的顶部设置定位槽,定位槽内设置垫板4,下固定件2与垫板4形成一整体;上固定帽3的夹持端口位于下固定件2与垫板4的上方,且夹持端口的下表面与下固定件2与垫板4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上固定帽3的内侧壁与下固定件2的外侧壁紧密贴合,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上固定帽3的外侧壁设置楔形侧壁,且水平移动部具有楔形端;楔形端穿过容纳壁12,能够与上固定帽3的楔形侧壁相接触;当水平移动部水平向容纳壁12的内侧运动时,楔形端与上固定帽3的楔形侧壁相接触,从而实现上固定帽3相对于下固定件2的竖直向下运动,确保上固定帽3与下固定件2紧密贴合;下固定件2位于底座11上表面,因此实现上固定帽3、下固定件2与基座的相对位置固定。超薄片工件5位于垫板4上,无论超薄片工件5的表面积大于还是小于垫板4的上表面,上固定帽3的夹持端口能够将超薄片工件5的外周部夹持于下固定件2和/或垫板4;本技术中,上固定帽3夹持端口的末端位于垫板4的上表面,即上固定帽3能够将垫板4固定于下固定件2,同时实现了位于垫板4上的超薄片工件5紧固于基座的目的。如此设置,仅仅利用水平移动部的水平运动,通过楔形端与楔形侧壁的相互作用,实现了上固定帽3的竖直运动,进而将超薄片工件5夹紧;本技术提供的超薄片夹紧工装,在夹紧超薄片工件5之后,能够有效避免超薄片工件5振动,且超薄片夹紧工装的结构相对简单,经济成本显著下降。上固定帽3的外周面与容纳壁12的内侧紧密贴合。本文中,上固定帽3的外周面是指上固定帽3最外侧的外表面,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上固定帽3的外周面为楔形侧壁下方的外表面。当上固定帽3至于下固定件2顶部时,将下固定件2与上固定帽3由容纳壁12的开口位置放入容纳壁12内时,由于上固定帽3的外周面与容纳壁12的内侧紧密贴合,使得下固定件2与上固定帽3相对于容纳壁12的位置准确,避免下固定件2与上固定帽3相对于容纳壁12的位置偏差;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超薄片夹紧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片夹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下固定件、上固定帽、垫板与水平移动部;所述基座包括底座以及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用以容纳所述上固定帽和所述下固定件的容纳壁;所述水平移动部具有能够穿过所述容纳壁且与所述上固定帽接触的楔形端;所述下固定件的顶部设置用以供所述垫板定位的定位槽;所述上固定帽位于所述下固定件的顶部;所述上固定帽具有用以在竖直方向上夹持位于所述垫板上的超薄片工件的夹持端口,还具有能够与所述楔形端接触用以在水平力作用下实现竖直方向运动的楔形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片夹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下固定件、上固定帽、垫板与水平移动部;所述基座包括底座以及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用以容纳所述上固定帽和所述下固定件的容纳壁;所述水平移动部具有能够穿过所述容纳壁且与所述上固定帽接触的楔形端;所述下固定件的顶部设置用以供所述垫板定位的定位槽;所述上固定帽位于所述下固定件的顶部;所述上固定帽具有用以在竖直方向上夹持位于所述垫板上的超薄片工件的夹持端口,还具有能够与所述楔形端接触用以在水平力作用下实现竖直方向运动的楔形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片夹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帽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纳壁的内侧紧密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片夹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深度与所述垫板的厚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超薄片夹紧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刘强姚建华张霞峰张一博刘震张根明喻里程卢诗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