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秆作物施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28320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30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秆作物施药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至少还设有行走轮、喷架和驾驶室,所述行走轮的轮距可以调节,适应不同种植模式作业,并且喷架和驾驶室都是可以上下调节的,实际作业时,可以在作物上方行走,并且喷架可以分别折叠,喷架上的喷头呈水平设置且为普通喷头,喷架上设有吊喷,吊喷上的喷头为高压静电喷头,施药效果好,提高农药利用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提高药液的穿透性,提高药液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秆作物施药机
本技术属于植保机械
,涉及一种喷雾机,特别适用于玉米施药的高秆作物施药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植保机械虽多,但能够满足玉米全生长周期进地施药的机械却很少。玉米作为一种高秆作物,其生长的中后期植株高度往往高于2.5米,不易进行有效植保。然而玉米中后期易发生蚜虫,影响玉米散粉,造成玉米受粉不足秃尖。由于玉米株高、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后期容易感染白粉病、黄疸病,影响玉米产量。大多数农民采用传统的人背负液压泵及传动系统手握喷药杆的施药方式,玉米植株较矮时尚可,若超过人的高度便很难进行,且人直接暴露于施药环境中,农药对操作者的伤害较大,易中毒,施药效果亦不好,日作业面积仅为几十亩。而传统的拖拉机施药,轮距固定,作业条件受种植行距限制。少数轮距可调的机械通过螺栓或固定销调节,操作不便。另一方面,玉米较高,传统的拖拉机底盘高度很难达到且固定,易损伤玉米顶端。现在日趋流行的无人机植保作业,作业过程中虽不存在压苗、伤苗的现象,人和药液分离,对人体伤害较小,日作业面积较大,但受限载荷较小,多为10公斤至20公斤,且续航能力弱,多为15分钟左右,导致单次作业时间短,不得不频繁换药,更换电池,载药量小,导致药液浓度高,药液雾化后田间气温高时易挥发,施药效果不佳,气温高便不能作业,且受风力影响大,药液易漂移,田间风力大于四级,无人机便不能起飞作业,作业受气温和风力影响较大。因此,一种开发出一种提高药液的穿透性,提高药液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专用于玉米施药的高秆作物施药机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药液的穿透性,提高药液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的专用于玉米的施药装置。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秆作物施药机,包括机架(17),其特征在于:机架(17)上设有行走机构(16)、转向机构、主发动机(3)、副发动机(4)、风机(6)、液压泵及传动系统(5)、喷药架和驾驶室(20),所述副发动机(4)用于驱动风机(6),主发动机(3)用于驱动柱塞泵及所有油缸的动作,驱动行走机构(16)、转向机构(21)、喷药架折叠及调平等动作,所述机架(17)包含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所述副机架(17-2)设置在主机架(17-1)的两侧,所述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相互插接,且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插接后构成“门”状的机架(17),所述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之间设有液压油缸(17-3),所述机架(17)从作物上方跨过并进行作业,所述副机架(17-2)尚设有药箱位(17-4),药箱放置在药箱位(17-4)上,所述药箱位(17-4)位于同一侧的行走轮的上方,所述行走机构(16)设置在副机架(17-2)上,所述行走机构(16)的具体结构为:包含转向轴(18)和行走轮(16-2),所述副机架(17-2)上设有固定孔(17-21),所述转向轴(18)固定在固定孔(17-21)内,所述行走轮(16-2)上设有液压马达(16-1),液压马达(16-1)驱动行走轮(16-2)转动,所述液压马达(16-1)和转向轴(18)之间设有连杆A(16-3)、连杆B(16-4)和仿形油缸(16-5),所述连杆A(16-3)的一端铰接在液压马达(16-1)的壳体上,另一端与连杆B(16-4)铰接,连杆B(16-4)的一端铰接在转向轴(18)的末端,所述仿形油缸(16-5)的一端与液压马达(16-1)的壳体铰接,另一端与连杆B(16-4)和转向轴(18)的交接部铰端,所述连杆A(16-3)、连杆B(16-4)和仿形油缸(16-5)相互铰接形成三角形,且通过仿形油缸(16-5)调节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通过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之间所设的液压油缸(17-3)伸缩控制行走轮(16-2)之间的轮距,所述转向机构包含:转向油缸(21)、调节机构(22)和连柄(23),所述转向油缸(21)为双向双出油缸,所述调节机构(22)设置在转向油缸(21)和连柄(23)之间,连柄(23)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向轴(18)上,通过转向油缸(21)驱动连柄(23)转动,实现行走轮(16-2)角度改变,可以实现前轮转向,后轮转向,前后轮同时转向的目的,所述调节机构(22)包含: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所述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螺纹连接,即调节杆A(22-1)上设有内螺纹,调节杆B(22-4)上设有外螺纹,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螺旋,可以调整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相对位置,并且通过固定扣固定其相对位置,所述固定扣包含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所述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相互抱合,抱合位置在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重叠部,所述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主要有以下作用:①转向时传递力及力矩;②车轮调平,当某个车轮指向不正确时,松开固定扣,旋转调节杆A(22-1)或调节杆B(22-4),调节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两端所连接成的杆体长度,进而驱动转向轴转动,调节车轮的指向,使偏转的车轮指向准确;所述固定扣的作用是:当调节轮距和车轮方向调平时,松开固定扣,其它时间要固定,用于固定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之间的相对位移;所述喷药架包含主喷架(9)、副喷架(12)和吊喷(7),所述吊喷(7)分别设置在主喷架(9)和副喷架(12)上,主喷架(9)、副喷架(12)和吊喷(7)上设有喷头(14),所述主喷架(9)和副喷架(12)上所设有的喷头(14)呈水平设置,且为普通喷头,所述吊喷(7)上设有的喷头(14)为高压静电喷头,所述吊喷(7)设有多组,且相邻两组吊喷(7)上所设的头水平位交错设置,即各组吊喷(7)上的喷头均不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吊喷(7)的端部固定在固定总成(7-5)上,所述固定总成(7-5)上设有齿轮(7-1),所述齿轮(7-1)的齿轮轴与主喷架(9)和/或副喷架(12)铰接,所述主喷架(9)和/或副喷架(12)上设有回收油缸(7-4)和齿条(7-2),所述回收油缸(7-4)的一端与主喷架(9)和/或副喷架(12)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齿条(7-2)的一端与回收油缸(7-4)的自由端铰接,上述齿轮(7-1)与齿条(7-2)相互啮合,齿条(7-2)运动驱动齿轮(7-1)转动,所述副喷架(12)和主喷架(9)相互铰接,且主喷架(9)和副喷架(12)之间设有折叠油缸(10)和调平油缸(11),所述折叠油缸(10)用于水平回收副喷架(12),即驱动副喷架(12)水平转动,所述调平油缸(11)用于调节副喷架(12)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以防止喷药架摆动造成副喷架(12)的末端与地面接触,所述调平油缸(11)与副喷架(12)之间通过软质拉绳(11-1)连接,所述主机架(17-1)上设有悬挂架A(17-11)和悬挂架B(17-12),所述主喷架(9)和悬挂架A(17-11)之间设有连接架B(8),所述悬挂架A(17-11)、主喷架(9)和连接架B(8)形成四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秆作物施药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秆作物施药机,包括机架(17),其特征在于:机架(17)上设有行走机构(16)、转向机构、主发动机(3)、副发动机(4)、液压泵及传动系统(5)、风机(6)、喷药架和驾驶室(20),所述机架(17)包含主机架(17‑1)副机架(17‑2),所述副机架(17‑2)设置在主机架(17‑1)的两侧,所述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相互插接,且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插接后构成“门”状的机架(17),所述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之间设有液压油缸(17‑3),所述机架(17)从作物上方跨过并进行作业,所述行走机构(16)设置在副机架(17‑2)上,所述行走机构(16)的具体结构为:包含转向轴(18)和行走轮(16‑2),所述副机架(17‑2)上设有固定孔(17‑21),所述转向轴(18)固定在固定孔(17‑21)内,所述行走轮(16‑2)上设有液压马达(16‑1),液压马达(16‑1)驱动行走轮(16‑2)转动,所述液压马达(16‑1)和转向轴(18)之间设有连杆A(16‑3)、连杆B(16‑4)和仿形油缸(16‑5),所述连杆A(16‑3)的一端铰接在液压马达(16‑1)的壳体上,另一端与连杆B(16‑4)铰接,连杆B(16‑4)的一端铰接在转向轴(18)的末端,所述仿形油缸(16‑5)的一端与液压马达(16‑1)的壳体铰接,另一端与连杆B(16‑4)和转向轴(18)的交接部铰端,所述连杆A(16‑3)、连杆B(16‑4)和仿形油缸(16‑5)相互铰接形成三角形,且通过仿形油缸(16‑5)调节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通过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之间所设的液压油缸(17‑3)伸缩控制行走轮(16‑2)之间的轮距,所述转向机构包含:转向油缸(21)、调节机构(22)和连柄(23),所述转向油缸(21)为双向双出油缸,所述调节机构(22)设置在转向油缸(21)和连柄(23)之间,连柄(23)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向轴(18)上,所述调节机构(22)包含: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所述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螺纹连接,即调节杆A(22‑1)上设有内螺纹,调节杆B(22‑4)上设有外螺纹,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螺旋,可以调整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相对位置,并且通过固定扣固定其相对位置,所述固定扣包含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所述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相互抱合,抱合位置在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重叠部,所述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喷药架包含主喷架(9)、副喷架(12)和吊喷(7),所述吊喷(7)分别设置在主喷架(9)和副喷架(12)上,主喷架(9)、副喷架(12)和吊喷(7)上设有喷头(14),所述主喷架(9)和副喷架(12)上所设有的喷头(14)呈水平设置,且为普通喷头,所述吊喷(7)上设有的喷头(14)为高压静电喷头,所述吊喷(7)设有多组,且相邻两组吊喷(7)上所设的头水平位交错设置,即各组吊喷(7)上的喷头均不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吊喷(7)的端部固定在固定总成(7‑5)上,所述固定总成(7‑5)上设有齿轮(7‑1),所述齿轮(7‑1)的齿轮轴与主喷架(9)和/或副喷架(12)铰接,所述主喷架(9)和/或副喷架(12)上设有回收油缸(7‑4)和齿条(7‑2),所述回收油缸(7‑4)的一端与主喷架(9)和/或副喷架(12)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齿条(7‑2)的一端与回收油缸(7‑4)的自由端铰接,上述齿轮(7‑1)与齿条(7‑2)相互啮合,齿条(7‑2)运动驱动齿轮(7‑1)转动,所述副喷架(12)和主喷架(9)相互铰接,且主喷架(9)和副喷架(12)之间设有折叠油缸(10)和调平油缸(11),所述折叠油缸(10)用于水平回收副喷架(12),即驱动副喷架(12)水平转动,所述调平油缸(11)用于调节副喷架(12)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以防止喷药架摆动造成副喷架(12)的末端与地面接触,所述调平油缸(11)与副喷架(12)之间通过软质拉绳(11‑1)连接,所述主机架(17‑1)上至少设有悬挂架B(17‑12),驾驶室(20)与悬挂架B(17‑12)之间设有连接架A(1),所述连接架A(1)、驾驶室(20)和悬挂架B(17‑12)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且所述驾驶室(20)和悬挂架B(17‑12)之间设有举升油缸B(19),举升油缸B(19)的一端铰接在驾驶室(20)上,另一端铰接在悬挂架B(17‑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秆作物施药机,包括机架(17),其特征在于:机架(17)上设有行走机构(16)、转向机构、主发动机(3)、副发动机(4)、液压泵及传动系统(5)、风机(6)、喷药架和驾驶室(20),所述机架(17)包含主机架(17-1)副机架(17-2),所述副机架(17-2)设置在主机架(17-1)的两侧,所述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相互插接,且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插接后构成“门”状的机架(17),所述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之间设有液压油缸(17-3),所述机架(17)从作物上方跨过并进行作业,所述行走机构(16)设置在副机架(17-2)上,所述行走机构(16)的具体结构为:包含转向轴(18)和行走轮(16-2),所述副机架(17-2)上设有固定孔(17-21),所述转向轴(18)固定在固定孔(17-21)内,所述行走轮(16-2)上设有液压马达(16-1),液压马达(16-1)驱动行走轮(16-2)转动,所述液压马达(16-1)和转向轴(18)之间设有连杆A(16-3)、连杆B(16-4)和仿形油缸(16-5),所述连杆A(16-3)的一端铰接在液压马达(16-1)的壳体上,另一端与连杆B(16-4)铰接,连杆B(16-4)的一端铰接在转向轴(18)的末端,所述仿形油缸(16-5)的一端与液压马达(16-1)的壳体铰接,另一端与连杆B(16-4)和转向轴(18)的交接部铰端,所述连杆A(16-3)、连杆B(16-4)和仿形油缸(16-5)相互铰接形成三角形,且通过仿形油缸(16-5)调节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通过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之间所设的液压油缸(17-3)伸缩控制行走轮(16-2)之间的轮距,所述转向机构包含:转向油缸(21)、调节机构(22)和连柄(23),所述转向油缸(21)为双向双出油缸,所述调节机构(22)设置在转向油缸(21)和连柄(23)之间,连柄(23)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向轴(18)上,所述调节机构(22)包含: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所述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螺纹连接,即调节杆A(22-1)上设有内螺纹,调节杆B(22-4)上设有外螺纹,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螺旋,可以调整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相对位置,并且通过固定扣固定其相对位置,所述固定扣包含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所述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相互抱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首星左忠华周艳代亚猛李帆沈从举索继明严希龙邹玮璐张景倪正国栾和福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垦科学院烟台嘉华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