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聚氨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70680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含氟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本体聚合方法进行乙烯基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合,制备含有羟基结构单元的含氟聚合物作为A组分,然后与B组分中的异氰酸酯预聚物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含氟聚氨酯;然后在室温条件下,将A组分和B组分搅拌均匀,A组分与B组分之比为100/70~110,经化学反应得到含氟聚氨酯;所述乙烯基单体包括含氟烯烃单体、乙烯基烷基醚、乙烯基烷基酯及乙烯基醇类;所述异氰酸酯预聚物是指异氰酸酯与聚酯多元醇反应生成的预聚物;所述化学反应的条件包括:小于等于2MPa的压力,小于等于80℃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含氟多元醇为A组分,异氰酸酯预聚物为B组分,两组分在室温条件下反应制备含氟聚氨酯的方法。
技术介绍
聚氨酯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性能优良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二战以后,聚 氨酯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聚氨酯材料的结构大都是由软 段和硬段以嵌段、接枝或互穿网络等形式组成的,软段通常为聚醚或聚酯多元 醇,可赋予聚氨酯优异的柔性和韧性,硬段通常是异氰酸酯与小分子二元醇或 二元胺的縮聚物,赋予了聚氨酯以强度和刚度,通过调整软硬段的结构及比例, 可获得不同结构,不同性能的聚合物。聚氨酯材料具有耐磨、抗撕裂、抗曲挠 性好、加工性能优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运输、家电、制鞋、机械、建筑、轻 纺、体育用具及国防等领域。虽然聚氨酯材料具有上述优良的性能,但同时也存在着热稳定性不好,易 发生化学降解等缺陷,制约了聚氨酯材料在某些领域的应用。随着高分子科学 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结构设计,在保留聚氨酯材料优异性能的 同时,在聚氨酯结构中引人其他功能基团对其进行改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 求。在聚氨酯材料中引入含氟结构单元,可以得到兼具两种材料优点的新材料, 从而弥补聚氨酯材料的不足,拓宽聚氨酯材料的使用范围。氟原子结合电子能力强,可极化率小,折射率低,其电负性是所有元素中最 高的,因而含氟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氟原子半径小,键长 短,键能高(高达485.6KJ/mo1),因此含氟聚合物的耐热性、耐氧化性及耐化 学性优异。同时含氟聚合物的分子间凝聚力低,空气和聚合物界面间的分子间 作用力小,表面能低,难于被液体或固体浸润,表面摩擦系数低,赋予了含氟 聚合物优异的耐水性、耐油性及耐粘污性。将含氟单元引入到聚氨酯结构中后,可使该高聚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能, 如极好的耐紫外线和核辐射性、柔韧性、优良的耐磨性、低表面能、高抗张强 度、高电阻率和高耐候性等。关于含氟聚氨酯的研究成果报道较少,大部分是以专利的形式发表。尽管 Bayer公司的聚氨酯化学和工艺研究工作于1947年首先开始,但氟化聚氨酯的 报道最早发表于1958年的一篇英国专利,该专利叙述了以非氟代异氰酸酯与氟 代二醇、聚酯和聚醚生成聚氨酯的反应。含氟聚氨酯领域由于Whittaker公司 Narmco研究发展部的工作而大大开拓,这项工作是以几种新型的氟代二异氰酸 酯与多种氟代二醇、聚醚和聚酯多元醇合成含氟聚氨酯。此后,美国及前苏联 为了发展航天事业的需要,相继对含氟聚氨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外许多大公司,如3M、 Bayer、 BASF等大公司都相继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含氟聚 氨酯材料进行开发。国内对含氟聚氨酯的研究受资金、原料等因素的限制,在 这方面开展的工作较少。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在聚氨酯医用材料的研究中,引入 了全氟基团,取得了一些研究结果。纵观含氟聚氨酯的发展,由于含羟基或异氰酸端基的氟单体来源有限,氟 化聚氨酯的合成受到很大的局限。虽然以含氟多元醇或含氟异氰酸酯为原料制 得的含氟聚氨酯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但由于其合成困难且价格 昂贵,目前仍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需要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原 料易得、工艺简单的制备含氟聚氨酯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采用本体聚合方法进行乙烯基 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合,制备含有羟基结构单元的含氟聚合物作为A组分,然后 与B组分中的异氰酸酯预聚物进行化学反应,操作时,在室温条件下,将A组 分和B组分搅拌均匀,A组分与B组分之比为100/70-110,经化学反应得到含 氟聚氨酯;所述乙烯基单体包括含氟烯烃单体、乙烯基烷基醚、乙烯基烷基酯 及乙烯基醇类;所述异氰酸酯预聚物是指异氰酸酯与聚酯多元醇反应生成的预 聚物;所述化学反应的条件包括小于等于2MPa的压力,小于等于8(TC的温 度。在A组分中,含氟聚合物内的氟含量占含氟聚合物的15.3-27.2%,羟值为 55~83mgKOH/g,数均分子量为1000-4000;单位为重量百分数。所述A组分中的含氟烯烃为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中M_~禾中^胃禾中^]》且*。所述A组分中的乙烯基烷基酯为醋酸乙烯酯;乙烯基烷基醚为乙烯基乙基 醚、乙烯基正丁基醚、乙烯基异丁基醚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所述A组分中的乙烯基醇为烯丙醇。 所述A组分中的引发剂是偶氮二异丁腈。在高压反应釜中加入100份乙烯基单体,8 19份引发剂,16-29.6份乙烯基 垸基醚或16 29.6份乙烯基烷基酯,12.7-18.2份的乙烯基醇,封闭高压反应釜, 氮气置换高压反应釜内的空气后,用注射泵向高压反应釜内加67.64~77.71份的 含氟烯烃,于温度为65~80°C、聚合压力为0.3~2MPa条件下反应8~12小时, 得到A组分含氟多元醇,单位为重量份。所述B组分中的异氰酸酯预聚物为MDI和液化MDI的混合物,聚酯多元 醇为MC-254(AV岣.1 0.8, OH=53~59 mgKOH/g);在B组分中的含量为MDI 55.1-59.3份,液化MDI5.0 10份,聚酯多元醇MC-254 (AV=0.1~0.8, OH=53~59 mgKOH/g)37.1 40.8份;B组分的制备方法为,异氰酸酯预聚物和聚酯多元醇在 氮气保护下于60 8(TC下反应2小时;B组分中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异氰酸酯 (NCO)含量为16.8-21.5份;单位为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以含氟多元醇为A组分,异氰酸酯预聚物为B组分,两组分在室温条件下反应制备含氟聚氨酯,原料易得,工艺简单,避免了制备含氟聚氨酯对 原料的苛刻要求,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在聚氨酯结构中引入 了含氟单元后,可使聚合物的性能得到大幅的提高,并赋予了聚氨酯材料许多 新的有价值的性能,扩大了聚氨酯材料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在许多对聚合物材 料性能要求严格的领域,这一优势尤为突出,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十分突出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例1A组分的制备方法向带有搅拌机构的6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203g偶氮二 异丁腈,3100g醋酸乙烯酯,1900g烯丙醇,封闭高压反应釜,充入氮气置换高 压反应釜内空气三次,然后通过注射泵向高压反应釜内加入10450g三氟氯乙烯, 关闭高压反应釜阀门。升温到7(TC开始反应,此时高压反应釜压力为1.2MPa, IO小时后反应停止,高压反应釜的压力为0.3MPa。得到的产物为粘稠状含氟树 脂,该树脂的氟含量为18.3%,羟值为58 mgKOH/g,数均分子量为1520。B组分的制备方法向带有搅拌机构的2L反应釜中加入9600gMDI,升温 至75tM吏其融化,随后加入870g液化MDI和6815gMC-254聚酯多元醇,将混 合物在氮气保护下于8(TC反应2小时。该异氰酸酯预聚物的NCO含量为17.8 %。在室温条件下将A组分与B组分以100: 70-75的比例搅拌均匀,经化学反 应即可得到性能优异的含氟聚氨酯。实例2A组分的制备方法向带有搅拌机构的6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165g偶氮二 异丁腈,3000g乙烯基正丁基醚,2000g烯丙醇,封闭高压反应釜,充入氮气置 换高压反应釜内空气三次,然后通过注射泵向高压反应釜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氟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本体聚合方法进行乙烯基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合,制备含有羟基结构单元的含氟聚合物作为A组分,然后与B组分中的异氰酸酯预聚物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含氟聚氨酯;然后在室温条件下,将A组分和B组分搅拌均匀,A组分与B组分之比为100/70~110,经化学反应得到含氟聚氨酯;所述乙烯基单体包括含氟烯烃单体、乙烯基烷基醚、乙烯基烷基酯及乙烯基醇类;所述异氰酸酯预聚物是指异氰酸酯与聚酯多元醇反应生成的预聚物;所述化学反应的条件包括:小于等于2MPa的压力,小于等于80℃的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天华毛本春刘敏许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双象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