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装置和电致变色调光装置
本公开涉及电致变色装置和电致变色调光装置(减光装置,dimmingdevice)。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其中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地进行以可逆地改变颜色的现象。利用电致变色的装置是电致变色装置。已经对电致变色装置进行了多种研究以开发出得自电致变色的特性的应用。电致变色装置典型地以如下结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在该结构中,在两个面对的电极之间形成电致变色材料,并且电极之间的空间填充有能够传导离子的电解质层。由于电致变色是电化学现象,电解质层的性能(例如离子传导性)影响显色的记忆效应或响应速度。当电解质层为其中电解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液态时趋于获得快速响应,但是鉴于元件的强度和可靠性,已经考虑电解质层通过凝固或凝胶化的改善。当电致变色装置用作调色玻璃或用于显示器时,需要用透明材料例如玻璃和塑料密封电致变色装置的至少一面。因此,难以将电解质用金属等完全封入。相应地,电解质层的泄露或蒸发是显著问题。作为该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了使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实例包括在包括氧化乙烯链或氧化丙烯链的基质聚合物与无机粒子之间的固态液体(solidliq ...
【技术保护点】
电致变色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形成在第一电极层上的电致变色层;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二基板的在第一基板侧的表面上的第二电极层;电解质层,其形成在电致变色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且至少通过紫外线能固化;第一引出电极,其配置成在第一电极层和电源之间电连接,且包括在第一引出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中的不透射紫外线的区域;和第二引出电极,其配置成在第二电极层和电源之间电连接,且包括在第二引出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中的不透射紫外线的区域,其中第一引出电极中的不透射紫外线的区域和第二引出电极中的不透射紫外线的区域布置成彼此不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16 JP 2015-2455911.电致变色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形成在第一电极层上的电致变色层;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二基板的在第一基板侧的表面上的第二电极层;电解质层,其形成在电致变色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且至少通过紫外线能固化;第一引出电极,其配置成在第一电极层和电源之间电连接,且包括在第一引出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中的不透射紫外线的区域;和第二引出电极,其配置成在第二电极层和电源之间电连接,且包括在第二引出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中的不透射紫外线的区域,其中第一引出电极中的不透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峻,八代彻,竹内弘司,金硕灿,松本贵彦,油谷圭一郎,栁沼秀和,片野泰男,大岛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