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龙岩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双液注浆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0308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5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液注浆泵,包括泵壳,泵壳内安装有:第一泵体模块、调温箱、第二泵体模块,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分别与调温箱上下端面连接固定;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均设有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之间还安装有主动电机,主动电机的主动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一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设置在第一泵体模块的轴套上的第一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第二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与总排液管连通,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的总排液管均与混液器连接,混液器与输出管连通。

Double liquid grouting pum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uble liquid grouting pump, comprising a pump shell, a pump is installed in the shell: the first pump module, temperature control box, second pump module, first pump module and the second module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pump body temperature adjusting box on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pump body is connected and fixed; the first module and the second modules are equipped with a pump body the first liquid inlet pipe second, a liquid inlet pipe, the first liquid outlet pipe, a liquid outlet pipe second; a driving motor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first pump module and second pump module, output shaft of the driving motor drive is installed on the first belt wheel and the second belt wheel, the first pulley belt and the first set in the first pump sleeve the first module is connected by a secondary pulley,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belt drive pulley; second through second and second pair of belt pulley connection and belt drive structure; the first liquid outlet pipe, a liquid outlet pipe second and total drainage pipe, No. A pump body module and a total liquid drain pipe of the second pump body module are all connected with a liquid m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液注浆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浆泵,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混合两种液体的双液注浆泵。
技术介绍
在公开号为CN104074701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清洗功能的气动双液注浆泵,其主要是采用气缸提供动力,同时采用第一组工作缸和第二组工作缸提供吸力。这种双液注浆泵虽然具备节约材料、防止堵塞、自动清洗等优点,但是由于其采用气缸提供动力,势必采用高压气体驱动气缸。而高压气体一般都需要空气压缩机提供,而在井下开挖巷道的过程中,一般是先挖出巷道基本型,然后采用顶板加固材料通过双液注浆泵抽取、混合后对顶板进行加固。这就使得必须对上述双液注浆泵配套一个空气压缩机或者在进行铺设高压气管,而在开挖巷道时一般不会及时铺设高压气管,那么只能配套一个空气压缩机。而在巷道开挖的环境中,灰尘较多而且空气压缩机的噪音一般都比较大,除了影响施工环境外(噪音污染),还会由于巷道中含有较多灰尘的空气进入空气压缩机后造成空气压缩机的堵塞,甚至损坏。另外,如果空气压缩机传输给上述双液注浆泵的高压气体中存在较多灰尘的话也会造成上述双液注浆泵内部气缸、气管堵塞,最终导致上述双液注浆泵损坏。就算采滤芯进行过滤,由于灰尘较大,另外,上述双液注浆泵由于采用一个气缸作为驱动部件,其可扩展性和后期维修成本都比较高,具体表现在:1、一旦需要两种以上的材料进行混合注浆,那么上述双液注浆泵就无法使用,而且基本上无法扩展,这在生产上后续的开发过程中会造成比较大的困难。2、由于采用气缸作为驱动部件,一旦气缸损坏就只能整体更换,成本较高,而且拆装不方便。3、如果在进行多种液体混合的过程中,每种液体的吸入比例不一样,那么上述双液注浆泵是无法实现的,其只能做到两种液体1:1吸入、混合。故申请人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模块化的双液注浆泵,其每个吸入口对应一个泵体模块,而且其采用电机驱动来代替掉气缸驱动,这样不仅能使得其扩展性非常好。而且后期维修成本、使用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液注浆泵,其采用模块化设计且利用电机驱动、同时具备可调整吸入比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液注浆泵,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所述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通过侧面板连接固定;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顶部通过顶板密封装配,且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底座之间相互密封装配;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底座、顶板共同构成泵壳,所述的泵壳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一泵体模块、调温箱、第二泵体模块,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分别与调温箱上下端面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结构完全相同,且均设有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所述的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单向阀、第二进液单向阀、第一出液单向阀、第二出液单向阀,所述的第一进液单向阀、第二进液单向阀的A端与外部吸液管连通、B端与其中一个吸液缸连通,所述的外部吸液管靠近吸液口处设有止回阀;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之间还设有主动电机安装块,所述的主动电机安装块中安装有主动电机,所述的主动电机的主动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所述的第一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设置在第一泵体模块的轴套上的第一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二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二副带轮设置在第二泵体模块上;所述的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与总排液管连通,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的总排液管均与混液器连接,并通过混液器将通过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泵出的液体进行混合。所述的混液器与输出管连通,且所述的输出管上设有输出止回阀,所述的输出止回阀的流动方向为由混液器向输出管开口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包括吸液缸部分、驱动部分、调挡部分,所述的吸液缸部分、驱动部分、调挡部分均设置在泵体底板上;所述的吸液缸部分包括端部挡板和加强隔板,所述的端部挡板与吸液缸端部连接固定,所述的吸液缸穿过加强隔板且固定在加强隔板上;所述的吸液缸内设有吸液腔,所述的吸液腔分别与第一进液管、第一出液管连通,且所述的吸液腔还与柱塞一端密封装配,所述的柱塞另一端与连杆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的连杆另一端上设有连接槽,所述的连杆穿过连接槽与设置在驱动框上的连接块连接固定;所述的连杆穿过第一封板后与连接块连接固定;所述的驱动框内侧上下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齿条部分和第二齿条部分,所述的第一齿条部分和第二齿条部分分别与驱动齿部分上的卡齿啮合并形成齿轮齿条传动结构;所述的驱动齿部分固定在花键轴组件的花键轴体上,所述的花键轴体一端通过轴承与调节板可转动转配,另一端穿过后立板与推拉板通过推力球轴承连接,所述的轴承内圈设有与花键轴体相配合的花键槽;所述的花键轴体穿过轴套后与推力球轴承连接,所述的轴套通过轴承与后立板可转动装配,且所述的轴套内侧设有与花键轴体配合的花键槽;所述的轴套外侧还固定有第一副带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推拉板上设有齿条安装槽,所述的齿条安装槽中固定有齿条,且所述的推拉板底部还设有滑块部分,所述的滑块部分与滑槽部分可滑动装配,所述的滑槽部分设置在推拉托块上;所述的齿条与换挡齿轮啮合并形成齿条齿轮传动结构,所述的换挡齿轮固定在换挡电机的换挡输出轴上,所述的换挡输出轴一端与换挡支撑板可转动装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驱动齿部分上的卡齿没有遍布整个圆周且只能在同一时间与第一齿条部分或第二齿条啮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驱动齿部分由最靠近驱动框开始,向推力球轴承方向设置有多个能与第一齿条部分或第二齿条啮合的半齿轮,且所述的半齿轮的卡齿数量也由最靠近驱动框开始,向推力球轴承方向逐个增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上下封板内侧各设置有第一导向槽,同时在调整板与第一导向槽对应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滑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上下封板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滑槽,同时驱动框的外边缘装入第二导向滑槽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调温箱中装有相变材料,且所述的调温箱采用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挡部分的导热侧面为孔板,在其中一个导热侧面外侧设置有风扇,所述的风扇用于向导热侧面吹风,同时在调温箱上设置数个导风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后面板上分别安装有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所述的单向进气阀与滤芯连通,所述的滤芯与分气接头连通。所述的风扇的进风口上设置有一个分气接头,所述的分风接头其中一个接口通过风管与和滤芯连接的分气接头其中一个接口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相比,其采用电机驱动而非气动,故其不需要专门,专门配置高压气体制备装置,从而降低了整个机体的体积和配套成本。2、另外每个吸液口单独配置一个泵体模块,在需要同时混合多种液体时,其改装非常方便。而且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其检修而也非常简单,而且成本并不高,这就大大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3、本专利技术由于不需要高压气体,故可以降低整个泵体的灰尘吸入量,从而有效避免由于过多的灰尘进入泵体而造成泵体的损坏、缩短泵体使用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液注浆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液注浆泵,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所述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通过侧面板连接固定;其特征是: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顶部通过顶板密封装配,且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底座之间相互密封装配;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底座、顶板共同构成泵壳,所述的泵壳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一泵体模块、调温箱、第二泵体模块,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分别与调温箱上下端面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结构完全相同,且均设有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所述的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单向阀、第二进液单向阀、第一出液单向阀、第二出液单向阀,所述的第一进液单向阀、第二进液单向阀的A端与外部吸液管连通、B 端与其中一个吸液缸连通,所述的外部吸液管靠近吸液口处设有止回阀;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之间还设有主动电机安装块,所述的主动电机安装块中安装有主动电机,所述的主动电机的主动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所述的第一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设置在第一泵体模块的轴套上的第一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二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二副带轮设置在第二泵体模块上;所述的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与总排液管连通,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的总排液管均与混液器连接,并通过混液器将通过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泵出的液体进行混合;所述的混液器与输出管连通,且所述的输出管上设有输出止回阀,所述的输出止回阀的流动方向为由混液器向输出管开口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液注浆泵,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所述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通过侧面板连接固定;其特征是: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顶部通过顶板密封装配,且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底座之间相互密封装配;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两块侧面板、底座、顶板共同构成泵壳,所述的泵壳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一泵体模块、调温箱、第二泵体模块,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分别与调温箱上下端面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结构完全相同,且均设有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所述的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单向阀、第二进液单向阀、第一出液单向阀、第二出液单向阀,所述的第一进液单向阀、第二进液单向阀的A端与外部吸液管连通、B端与其中一个吸液缸连通,所述的外部吸液管靠近吸液口处设有止回阀;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之间还设有主动电机安装块,所述的主动电机安装块中安装有主动电机,所述的主动电机的主动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所述的第一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设置在第一泵体模块的轴套上的第一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二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二副带轮设置在第二泵体模块上;所述的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与总排液管连通,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的总排液管均与混液器连接,并通过混液器将通过第一泵体模块与第二泵体模块泵出的液体进行混合;所述的混液器与输出管连通,且所述的输出管上设有输出止回阀,所述的输出止回阀的流动方向为由混液器向输出管开口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液注浆泵,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泵体模块包括吸液缸部分、驱动部分、调挡部分,所述的吸液缸部分、驱动部分、调挡部分均设置在泵体底板上;所述的吸液缸部分包括端部挡板和加强隔板,所述的端部挡板与吸液缸端部连接固定,所述的吸液缸穿过加强隔板且固定在加强隔板上;所述的吸液缸内设有吸液腔,所述的吸液腔分别与第一进液管、第一出液管连通,且所述的吸液腔还与柱塞一端密封装配,所述的柱塞另一端与连杆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的连杆另一端上设有连接槽,所述的连杆穿过连接槽与设置在驱动框上的连接块连接固定;所述的连杆穿过第一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森仲涛刘谦秦忠虎宁建杨馥源刘铮杨志平曾斌徐树生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