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双三氟虫脲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份为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两者的质量比为40:1~1:40,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2%~82%,其余均为助剂、载体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杀虫效果明显,增效显著,降低了农药使用量,适用于防治小菜蛾、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鳞翅目害虫。
Synergistic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double three fipronil urea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synergistic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double three fipronil urea, and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thereof are double three fipronil urea and fipronil. The mass ratio of both is 40:1 ~ 1:40, and the total mass conten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 in the composition is 12% to 82%, and the rest are assistants, carriers and the lik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secticidal effect,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use of pesticides for the control of diamondback moth, rice Leaffolder and lepidopteran pe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双三氟虫脲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药杀虫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双三氟虫脲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虫害的应用,属于农药复配
技术介绍
双三氟虫脲,英文通用名称:bistrifluron,是由韩国东宝化学公司开发的高活性昆虫生长调节剂。是新型苯基苯甲酰基脲类衍生物,属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抑制昆虫几丁质形成,影响内表皮生成,使昆虫不能顺利蜕皮而死亡。双三氟虫脲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对抗性害虫普遍有效,比世界专利WO95/3371l公布的2-溴-3,5-双(三氟甲基)苯基苯甲酰基脲的活性高25~50倍,能有效防治蔬菜、茶叶、棉花等多种植物的大多数鳞翅目害虫,且对作物、人畜和环境高度安全。氯氟氰虫酰胺,属于新型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高效、低毒和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于昆虫鱼尼丁受体,不正常释放细胞內源钙离子,影响肌肉持续收缩,表现为抽搐、拒食,最后死亡,对鳞翅目二化螟、小菜蛾等有较突出的防效。目前化学农药依然是防治农业害虫的有效手段之一,且处在主要位置,然而随着化学农药年复一年的使用、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及不科学使用等因素,导致害虫抗性日益严重;尤其是极易产生高抗性的小菜蛾、二化螟等,其危害严重时,即使加大药量,仍不能有效控制,使得多地区农户使用高毒农药进行防治,但这样不仅会增加农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几率,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减少农药品种使用寿命,降低农药量及减少环境污染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不同机制的农药复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双三氟虫脲的增效杀虫组合物,且有助于延缓害虫抗性、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有效成份用量和使用成本,以及防治蔬菜、禾谷类作物上小菜蛾、甜菜夜蛾、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双三氟虫脲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有效成份为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两者的质量比为40:1~1:40,优选质量比为5:1~1:5。组合物中有效成份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2%~82%,其余成份为载体和助剂。组合物可以采用已知的方法加工成悬浮剂、悬乳剂、乳油、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乳剂或可分散油悬浮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1、与单剂相比,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2、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份组成,作用位点不同,有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3、可以降低农药田间使用剂量,节约用药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解释。下述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原药:95%双三氟虫脲原药(韩国东宝化学公司生产),96%氯氟氰虫酰胺原药(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下述所使用的复配制剂均按所列配方或常规方法配制。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专利技术人对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进行了大量室内配方筛选试验,意外发现,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在一定比例复配下对小菜蛾、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不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具体可从下述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实施例中清楚地看出。生物测定实施例1: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试验对象: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14-2008》,采用浸叶法。将供试药剂先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再用清水将其稀释成5个梯度浓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将新鲜、干净、大小一致的甘蓝叶片分别浸入配置好的药液中10s,取出悬空自然晾干后,放入干净的培养皿中,每皿中接入15头3龄幼虫,每处理重复4次;置于温度(25±1)℃、湿度75%、光周期L:D=16:8的培养箱中饲养,药后72h调查小菜蛾幼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求出各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毒力回归方程、共毒系数等。联合作用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计算方法如下: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的ATI×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ATI×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详见表1。表1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及不同配比对小菜蛾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从表1中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双三氟虫脲与氯氟氰虫酰胺配比在40:1~1:40之间时,对小菜蛾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明为增效作用;特别是配比在5:1~1:5之间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80,增效作用最明显。生物测定实施例2: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试验对象: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9-2008》,采用Potter喷雾法。将供试药剂先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再用清水将其稀释成5个梯度浓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将供试3龄幼虫放置皿底铺有滤纸的9cm培养皿中,每皿15头幼虫,将培养皿放在Potter喷雾塔载物平台中央,按浓度由低至高的顺序进行喷雾处理(喷液量2mL,压力1kg/cm2,沉降时间30s);喷雾后,培养皿内放置1cm厚的人工饲料,置于温度(25±1)℃、湿度75%条件下培养,培养皿表面用黑布盖住,使其保持黑暗状态;药后72h调查二化螟幼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数据统计分析同生物测定实施例1。试验结果详见表2。表2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及不同配比对二化螟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从表2中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双三氟虫脲与氯氟氰虫酰胺配比在40:1~1:40之间时,对二化螟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明为增效作用;特别是配比在5:1~1:5之间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90,增效作用最明显。生物测定实施例3: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试验对象: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9-2008》,采用Potter喷雾法。将供试药剂先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再用清水将其稀释成5个梯度浓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将供试3龄幼虫放置皿底铺有滤纸的9cm培养皿中,每皿10头幼虫,将培养皿放在Potter喷雾塔载物平台中央,按浓度由低至高的顺序进行喷雾处理(喷液量2mL,压力1kg/cm2,沉降时间30s);喷雾后,将试虫移入自制养虫笼(1.5L矿泉水瓶,无底)中,将4~5叶期的水稻苗放入其中,瓶口处用湿棉花将根茎固定,并保湿,底部朝上并用纱布封口,置于温度(25±1)℃、湿度75%、光周期L:D=16:8的培养箱中饲养,药后72h调查稻纵卷叶螟幼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数据统计分析同生物测定实施例1。试验结果详见表3。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双三氟虫脲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有效成份为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两者的质量比为40:1~1: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双三氟虫脲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有效成份为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两者的质量比为40:1~1: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份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的质量比为5:1~1: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有效成份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文,胡欢欢,黄柯程,朱卫锋,吴成林,曹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