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定型化提升式操作平台,包括架体、固定于架体上端的架台及固定于架体下端的架座,所述架座为开口朝下的角钢,且架座位于架体下端的边缘位置。该操作平台具有制造成本低、支撑稳定、安全系数高的特点。
Elevator lifting operation platfor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ft well standardized lifting operation platform,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body, is fix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frame body frame and fixed on the frame body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eat frame, the frame seat is a downward opening angle, and the frame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end of the frame body edge position. The operation platfor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manufacturing cost, stable support and high safety f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定型化提升式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工程建筑施工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井定型化提升式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得到了飞速发展,现有技术中,现浇混凝土结构电梯井内的操作平台多为常规落地式钢管扣件操作平台,由于常规落地式钢管扣件操作平台均以钢管、扣件为主,该支撑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搭设过程费工费时,而且整体刚度较差,由于人为操作不规范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常规落地式钢管扣件操作平台的搭设和使用一直困扰着施工,设计出一种可以有效降低施工危险系数、可操作性强的电梯井道内操作平台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电梯井内施工时,通常采用的常规落地式钢管扣件操作平台具有搭设过程费工费时、整体刚度较差、易发生安全事故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井定型化提升式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具有制造成本低、支撑稳定、安全系数高的特点。本技术提供的电梯井定型化提升式操作平台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电梯井定型化提升式操作平台,包括架体、固定于架体上端的架台及固定于架体下端的架座,所述架座为开口朝下的角钢,且架座位于架体下端的边缘位置。具体的,本操作平台在使用时,置放于电梯井中两楼层之间,本平台中的架座用于与两楼层中的下层楼层配合,即为角钢的架座两边中,其中的一边与下层楼层的楼面配合,另一面与下层楼层楼面转角处的电梯井壁配合,这样,可将本平台的上端向上述电梯井壁对侧的电梯井壁倾倒,这样,后者电梯井壁也为本平台提供一个支撑,即可可靠的将本操作平台安装于电梯井内。施工人员站在架台上对电梯井相应位置进行施工后,通过塔吊等提升机械将本操作平台向上提起后,将本操作平台的下端操下层楼层对侧的电梯井壁倾斜,便可将本操作平台提起或下落至电梯井的其他位置,如向上提起至上层楼层位置后,按照如上方式完成本操作平台架座与上层楼层电梯井处边缘的配合后,再将操作平台的上端朝远离上层楼层一侧的电梯井壁倾斜,待本操作平台的上端与对应电梯井壁接触后,即可完成操作平台在电梯井内下一位置的安装。本结构中,通过将架座限定为角钢,角钢不仅取材方便,同时因为角钢为整体结构,这样,本操作平台中,架座与楼层的楼面相互约束、架座与楼面转角处的电梯井壁相互约束、楼层对侧的电梯井壁对本平台的上端提供支撑力,可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的平台发生位移、利于本平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本平台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成本低、体积小便于转运、通用性强的特点。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使得本操作平台能够安装在电梯井内且能上下转移位置,需要设定为架台的宽度小于电梯井的宽度。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由于在电梯井内安装本平台时,待架座与楼层靠近电梯井的边缘位置配合后,需要将本平台向电梯井的另一侧倾倒,待本平台的上端与电梯井对应的电梯井壁接触后,才能完成本平台在电梯井内的安装,为使得本平台的架台在安装完成后尽可能为一个水平面,以便于站立于其上的操作人员作业,还包括固定于架台边缘上的调平装置;所述调平装置包括立板、螺纹连接于立板上的调平螺栓,所述立板固定连接于架台上,调平螺栓贯穿立板的两侧;所述调平螺栓远离架台的一端的朝向为:朝向背离架座的方向。本方案中,平台的上端通过调平螺栓向外伸出的一端与电梯井壁接触实现本平台上端与电梯井壁的相互作用,即通过旋转调平螺栓,通过调整调平螺旋向架台外侧的伸出长度,来改变架台的水平程度。作为优选,将调平螺栓伸出本平台的一端端部设置为无螺纹,如通过在调平螺栓对应端上加工倒圆、车削掉调平螺栓对应端上的螺纹的形式,以避免调平螺栓与电梯井壁产生作用力时损伤调平螺栓的螺纹而导致调平螺栓不能由立板上推出,这样,可方便立板上调平螺栓的更换。作为一种便于驱动调平螺栓转动,同时可进行调平螺栓锁紧的实现方式,所述调平螺栓的两端分别为螺帽端和螺纹端,所述螺帽端为调平螺栓靠近架台的一端,所述调平螺栓上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帽,所述锁紧螺帽位于所述螺帽端与立板之间。本方案中,完成本平台的初固定后,操作人员可站在架台上方便的旋转调平螺栓进行架台水平度调节;以上锁紧螺帽即用于调平螺栓在立板上的锁紧。本方便可提升本平台安装时的便捷性、工作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减小立板受力时的弯曲量,以利于本平台工作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包括斜拉板,所述斜拉板的一端与架台固定连接,斜拉板的另一端与立板固定连接。为便于在电梯井内转移本平台的位置,还包括固定于架台上的多个吊耳。将吊耳设置在架台上,可方便在进行平台安装时架座的定位。进一步的,优选各吊耳的设置位置满足以下条件:将本平台起吊后,架座向远离楼层一侧转动。如将吊耳集中设置在远离架座一侧的架台上。为便于在安装时对架座的位置进行调整,还包括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架体的底端固定连接。即操作人员可通过所述拉绳,将悬挂于起吊装置上的本平台向楼层的一侧拉动。作为一种结构轻、力学性能好且形状保持能力强的架体实现方案,所述架体为由型钢制成的桁架结构。如型钢采用角钢。为使得架台具有防滑性能,所述架台为花纹钢板。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结构中,通过将架座限定为角钢,角钢不仅取材方便,同时因为角钢为整体结构,这样,本操作平台中,架座与楼层的楼面相互约束、架座与楼面转角处的电梯井壁相互约束、楼层对侧的电梯井壁对本平台的上端提供支撑力,可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的平台发生位移、利于本平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本平台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成本低、体积小便于转运、通用性强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电梯井定型化提升式操作平台一个具体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中的编号依次为:1、电梯井壁,2、架体,3、调平装置,31、立板,32、调平螺栓,33、锁紧螺帽,34、斜拉板,4、吊耳,5、架台,6、上层楼层,7、架座,8、下层楼层,9、拉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电梯井定型化提升式操作平台,包括架体2、固定于架体2上端的架台5及固定于架体2下端的架座7,所述架座7为开口朝下的角钢,且架座7位于架体2下端的边缘位置。具体的,本操作平台在使用时,置放于电梯井中两楼层之间,本平台中的架座7用于与两楼层中的下层楼层8配合,即为角钢的架座7两边中,其中的一边与下层楼层8的楼面配合,另一面与下层楼层8楼面转角处的电梯井壁1配合,这样,可将本平台的上端向上述电梯井壁1对侧的电梯井壁1倾倒,这样,后者电梯井壁1也为本平台提供一个支撑,即可可靠的将本操作平台安装于电梯井内。施工人员站在架台5上对电梯井相应位置进行施工后,通过塔吊等提升机械将本操作平台向上提起后,将本操作平台的下端操下层楼层8对侧的电梯井壁1倾斜,便可将本操作平台提起或下落至电梯井的其他位置,如向上提起至上层楼层6位置后,按照如上方式完成本操作平台架座7与上层楼层6电梯井处边缘的配合后,再将操作平台的上端朝远离上层楼层6一侧的电梯井壁1倾斜,待本操作平台的上端与对应电梯井壁1接触后,即可完成操作平台在电梯井内下一位置的安装。本结构中,通过将架座7限定为角钢,角钢不仅取材方便,同时因为角钢为整体结构,这样,本操作平台中,架座7与楼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梯井定型化提升式操作平台,包括架体(2)、固定于架体(2)上端的架台(5)及固定于架体(2)下端的架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座(7)为开口朝下的角钢,且架座(7)位于架体(2)下端的边缘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井定型化提升式操作平台,包括架体(2)、固定于架体(2)上端的架台(5)及固定于架体(2)下端的架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座(7)为开口朝下的角钢,且架座(7)位于架体(2)下端的边缘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定型化提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架台(5)边缘上的调平装置(3);所述调平装置(3)包括立板(31)、螺纹连接于立板(31)上的调平螺栓(32),所述立板(31)固定连接于架台(5)上,调平螺栓(32)贯穿立板(31)的两侧;所述调平螺栓(32)远离架台(5)的一端的朝向为:朝向背离架座(7)的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定型化提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螺栓(32)的两端分别为螺帽端和螺纹端,所述螺帽端为调平螺栓(32)靠近架台(5)的一端,所述调平螺栓(3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海龙,汪映红,叶海波,秦玉伟,罗太忠,李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