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9456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动电机包括壳体、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振子和定子,所述振子和所述定子的其中一方包括线圈组件,所述振子和所述定子的其中另一方包括磁路结构,所述磁路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线圈组件一侧的第一磁性体、设置于所述线圈组件另一侧的第二磁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体背对所述线圈组件的表面的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设置于所述第二磁性体背对所述线圈组件的表面的第三磁钢和第四磁钢;所述第一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彼此面对的极面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三磁钢和所述第四磁钢彼此面对的极面的极性相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不仅提高了磁路中的驱动力,而且驱动力比较稳定,有助于减少产品中由于驱动力不均衡噪声的噪音。

Vibrating mo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ibration motor includes a casing and accommodated in the shell of the vibrator and the stator, the oscillator and the stator coil assembly includes one side, the oscillator and the stator of the other side includes a magnetic circuit structure, comprising a magnetic circuit structure set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magnetic body, a coil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il assembly second magnetic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surface of the first magnetic body of the coil assembly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magnets, magnet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surface of the second magnetic body of the coil assembly of third steel and the fourth magnetic polarity; the first magnet and the second magnet pole facing each other the same polarity; the third magnet and the fourth magnet pole facing each other the sam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improves the driving force in the magnetic circuit, but also the driving force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noise in the product due to the unbalanced driving force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具有磁路结构的振动电机。
技术介绍
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导航装置或者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一般会用到振动电机来做系统反馈,比如手机的来电提示、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等,其中所用到的电机,主要有柱状铁心电机、空心杯电机和扁平电机几种类型。现有振动电机中的磁路结构为两磁钢11在线圈12上方,两磁钢11的极性反向设置,磁力线切割线圈直边,产生洛伦兹力驱动振子沿产品X方向振动,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磁路驱动力随着朝极限位置运动快速减小,且存在产品Z方向分离,造成产品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力稳定的振动电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动电机,其包括壳体、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振子和定子,所述振子和所述定子的其中一方包括线圈组件,所述振子和所述定子的其中另一方包括磁路结构,其中,所述磁路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线圈组件一侧的第一磁性体、设置于所述线圈组件另一侧的第二磁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体背对所述线圈组件的表面的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设置于所述第二磁性体背对所述线圈组件的表面的第三磁钢和第四磁钢;所述第一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彼此面对的极面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三磁钢和所述第四磁钢彼此面对的极面的极性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体被所述第一磁钢与所述第二磁钢磁化,所述第二磁性体被所述第三磁钢与所述第四磁钢磁化;所述第一磁钢、所述第一磁性体及所述线圈组件形成第一磁力线路;所述第二磁钢、所述第一磁性体及所述线圈组件形成第二磁力线路;所述第三磁钢、所述第二磁性体及所述线圈组件形成第三磁力线路;所述第四磁钢、所述第二磁性体及所述线圈组件形成第四磁力线路。优选的,所述第一磁性体以及所述第二磁性体由软磁材质制成。软磁材质更容易被磁化。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钢、所述第二磁钢、所述第三磁钢以及所述第四磁钢为完全相同的器件;所述第一磁性体与所述第二磁性体为完全相同的器件。优选的,所述第一磁磁钢、所述第二磁钢以及所述第一磁性体紧密连接;所述第三磁磁钢、所述第四磁钢以及所述第二磁性体紧密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钢、所述第二磁钢以及所述第一磁性通过粘结剂粘贴在一起;所述第三磁磁钢、所述第四磁钢以及所述第二磁性通过粘结剂粘贴在一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的磁力线路聚集到第一磁性体,第三磁钢与第四磁钢的磁力线路聚集到第二磁性体,磁力线路较为集中,因此,运动电荷在电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也会比较稳定,从而使得磁路中的驱动力比较稳定,有助于减少产品中由于驱动力不均衡噪声的噪音,而且该驱动力包括洛伦兹力和电磁力,相比较现有磁路有较大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现有技术中的磁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振动电机的磁路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振动电机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振动电机的上壳体安装在底座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动电机100,包括具有收容空腔的壳体2、收容于所述壳体2内的振子6和定子7。所述振子6和所述定子7的其中一方包括线圈组件1,所述振子6和所述定子7的其中另一方包括磁路结构60。为了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现设置所述定子7包括所述线圈组件1,所述振子6包括所述磁路结构60。所述线圈组件1通电后产生电磁力,所述磁路结构60产生洛仑磁力,通过电磁力和所述洛仑磁力的叠加,从而推动所述振子6在所述壳体2内振动,进而由所述振动电机100对外输出振感。为了加大振动力度,所述振子6还包括用于收容所述磁路结构60的配重块61,所述配重块61的中央设有通槽610,所述磁路结构60装配于所述通槽610内并固定于所述通槽610的内壁。所述振动电机100还包括将所述配重块61悬置于所述壳体2内的弹性件8和固定于所述弹性件8与所述配重块61和/或所述壳体2连接处的加强片9,所述弹性件8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为U型弹簧。所述弹性件8一端固定于所述配重块61,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2。所述加强片9固定于所述弹性件8与所述配重块61和/或所述壳体2连接处,不但可以增强所述弹性件8的结合力,还可以防止所述弹性件8过度弯折而断裂。图2为本专利技术振动电机的磁路结构60与线圈组件1、铁芯71的配合结构示意图。所述磁路结构60包括分设于所述线圈组件1一侧的第一磁性体21、设置于线圈组件1另一侧的第二磁性体22、设置于第一磁性体21背对线圈组件1的表面的第一磁钢31和第二磁钢32、设置于第二磁性体22背对线圈组件1的表面的第三磁钢33和第四磁钢34;第一磁钢31和第二磁钢32彼此面对的极面的极性相同;第三磁钢33和第四磁钢34彼此面对的极面的极性相同;图2中以第一磁钢31的N极面对第二磁钢32的N极、第三磁钢33的N极面对第四磁钢34的N极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说,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线圈组件1可以连接电源,第一磁性体21、第二磁性体22均可以与线圈组件1略微分离地设置,第一磁性体21与第二磁性体22可以以线圈组件1为中心对称设置。其中,第一磁钢31、第二磁钢32、第三磁钢33和第四磁钢34可以产生一定磁感应强度的恒磁场,第一磁性体21被第一磁钢31与第二磁钢32磁化,在朝向线圈组件1的方向形成N极,反方向形成S极;第二磁性体22被第三磁钢33与第四磁钢34磁化,在朝向线圈组件1的方向形成N极,反方向形成S极,即,第一磁性体21和第二磁性体22的极性以线圈组件1为中心对称,且均是N极朝向线圈组件1。第一磁钢31、第一磁性体21及线圈组件1形成第一磁力线路;第二磁钢32、第一磁性体21及线圈组件1形成第二磁力线路;第三磁钢33、第二磁性体22及线圈组件1形成第三磁力线路;第四磁钢34、第二磁性体22及线圈组件1形成第四磁力线路。由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磁钢31与第二磁钢32的磁力线路聚集到第一磁性体21,第三磁钢33与第四磁钢34的磁力线路聚集到第二磁性体22,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磁力线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较为集中,当线圈组件1通电时,环绕的线圈组件1中有电流通过,运动电荷在电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也会比较稳定,从而使得磁路中的驱动力比较稳定。而且,通电的线圈组件1可以产生电磁力,磁路中可以产生洛伦兹力,通过电磁力和洛仑磁力的叠加使得驱动力大大增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磁性体21、第二磁性体22、均可以由软磁材质制成,以便更容易被磁化。且第一磁钢31、第二磁钢32、第三磁钢33以及第四磁钢34可以为完全相同的器件,第一磁性体21与第二磁性体22为完全相同的器件。本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一磁钢31与第二磁钢32的磁力线路聚集到第一磁性体21,第三磁钢33与第四磁钢34的磁力线路聚集到第二磁性体22,磁力线路较为集中,因此,运动电荷在电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也会比较稳定,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振动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电机,其包括壳体、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振子和定子,所述振子和所述定子的其中一方包括线圈组件,所述振子和所述定子的其中另一方包括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线圈组件一侧的第一磁性体、设置于所述线圈组件另一侧的第二磁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体背对所述线圈组件的表面的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设置于所述第二磁性体背对所述线圈组件的表面的第三磁钢和第四磁钢;所述第一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彼此面对的极面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三磁钢和所述第四磁钢彼此面对的极面的极性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体被所述第一磁钢与所述第二磁钢磁化,所述第二磁性体被所述第三磁钢与所述第四磁钢磁化;所述第一磁钢、所述第一磁性体及所述线圈组件形成第一磁力线路;所述第二磁钢、所述第一磁性体及所述线圈组件形成第二磁力线路;所述第三磁钢、所述第二磁性体及所述线圈组件形成第三磁力线路;所述第四磁钢、所述第二磁性体及所述线圈组件形成第四磁力线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电机,其包括壳体、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振子和定子,所述振子和所述定子的其中一方包括线圈组件,所述振子和所述定子的其中另一方包括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线圈组件一侧的第一磁性体、设置于所述线圈组件另一侧的第二磁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体背对所述线圈组件的表面的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设置于所述第二磁性体背对所述线圈组件的表面的第三磁钢和第四磁钢;所述第一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彼此面对的极面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三磁钢和所述第四磁钢彼此面对的极面的极性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体被所述第一磁钢与所述第二磁钢磁化,所述第二磁性体被所述第三磁钢与所述第四磁钢磁化;所述第一磁钢、所述第一磁性体及所述线圈组件形成第一磁力线路;所述第二磁钢、所述第一磁性体及所述线圈组件形成第二磁力线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全邵焱张涛吴娜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