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9421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布置结构,包括换流站阀厅,所述换流站阀厅的中间设置有隔离墙,所述隔离墙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换流阀单元和第二换流阀单元,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与第二换流阀单元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第二换流阀单元均包括上桥臂换流阀、与上桥臂换流阀同相设置的下桥臂换流阀;每个所述上桥臂换流阀由A相上桥臂、B相上桥臂和C相上桥臂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组成,每个所述下桥臂换流阀由A相下桥臂、B相下桥臂、C相下桥臂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布置结构既能满足背靠背两侧交直流输电转换功能,又可实现分别独立作为静止同步补偿器的运行方式。

Layout structure of valve hall of flexible DC back-to-back converter st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exible HVDC back-to-back converter station valve hall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middle of the converter station valve hall, converter valve hall settings wall, on both sides of the symmetrical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valve unit and second valve unit, the structure of the first valve unit and the second change flow valve unit is the same; the first valve unit, second valve unit comprises a valve arm and arm converter bridge arm valve phase setting valve; each of the upper bridge arm valve by A phase and B phase on the bridge arm bridge arm and C arm from top to bottom in turn arranged, each of the bridge arm valve consists of A phase, B phase under the bridge arm under the bridge arm, C bridge arm are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The flexible DC back to back converter station valve hall layout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can not only meet the switching function of the back-to-back AC and DC transmission, but also realize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independent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as a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布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流输电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背靠背作为高压直流输电的一种特殊方式,将高压直流输电的整流站和逆变站合并在一个换流站内,在同一处完成将交流变直流,再由直流变交流的换流过程。阀厅是背靠背换流站工程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投资还是重要性都在整个换流站中占据绝对的地位。阀厅电气布置结构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换流站的布置方案,从而对整个工程的技术方案和乃至造价产生影响。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的阀厅内配电装置包括背靠背两侧柔性直流换流阀、换流阀交流侧设备、换流阀汇流母线、直流极线设备等,其中柔性直流换流阀是交、直流转换的核心设备。此外,柔性直流背靠背阀厅布置根据工程需要还需要能适应背靠背两侧换流阀分别独立做为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SynchronousCompensator,以下简称statcom)的运行方式,为两侧交流系统提供无功支撑。目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正初步起步,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电气布置结构并没有可以借鉴参考的工程经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满足背靠背两侧交直流输电转换功能,又可实现分别独立作为statcom的运行方式的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布置结构。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布置结构,包括换流站阀厅,所述换流站阀厅的中间设置有隔离墙,所述隔离墙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换流阀单元和第二换流阀单元,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与第二换流阀单元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第二换流阀单元均包括上桥臂换流阀、与上桥臂换流阀同相设置的下桥臂换流阀;每个所述上桥臂换流阀由A相上桥臂、B相上桥臂和C相上桥臂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组成,每个所述下桥臂换流阀由A相下桥臂、B相下桥臂、C相下桥臂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组成;所述上桥臂换流阀、下桥臂换流阀的交流侧设置有进线换相过渡母线,所述上桥臂换流阀的直流侧设置有第一汇流母线,所述第一汇流母线与隔离墙之间设置有直流正极母线设备;所述下桥臂换流阀的直流侧设置有第二汇流母线,所述第二汇流母线与隔离墙之间设置有直流负极母线设备;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与第二换流阀单元的交流侧均对称设置有六个用于与外界三相交流电源连通的交流穿墙套管,所述交流穿墙套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A相交流穿墙套管、第二A相交流穿墙套管、第一B相交流穿墙套管、第二B相交流穿墙套管、第一C相交流穿墙套管、第二C相交流穿墙套管;所述A相上桥臂的交流侧通过第一A相交流穿墙套管与A相交流电连接,所述B相上桥臂的交流侧通过第一B相交流穿墙套管与B相交流电连接,所述C相上桥臂的交流侧通过第一C相交流穿墙套管与C相交流电连接,所述A相下桥臂的交流侧通过第二A相交流穿墙套管与A相交流电连接,所述B相下桥臂的交流侧通过第二B相交流穿墙套管与B相交流电连接,所述C相下桥臂的交流侧通过第二C相交流穿墙套管与C相交流电连接;所述A相上桥臂、B相上桥臂和C相上桥臂的直流侧通过第一汇流母线三相汇流后与直流正极母线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的直流正极母线设备与第二换流阀单元的直流正极母线设备之间通过贯穿隔离墙的第一直流穿墙套管连接;所述A相下桥臂、B相下桥臂和C相下桥臂的直流侧通过第二汇流母线三相汇流后与直流负极母线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的直流负极母线设备与第二换流阀单元的直流负极母线设备之间通过贯穿隔离墙的第二直流穿墙套管连接;每个所述上桥臂换流阀的A相上桥臂、B相上桥臂、C相上桥臂三者之间相互平行布置,所述直流正极母线设备与上桥臂换流阀的A相上桥臂、B相上桥臂、C相上桥臂均相互垂直布置;每个所述下桥臂换流阀的A相下桥臂、B相下桥臂、C相下桥臂三者之间均相互平行布置,所述直流负极母线设备与下桥臂换流阀的A相下桥臂、B相下桥臂、C相下桥臂均相互垂直布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线换相过渡母线包括第一地面支持过渡管母线、第二地面支持过渡管母线、第一悬吊管母线、第二悬吊管母线;所述A相上桥臂的交流侧与第一A相交流穿墙套管通过高位进线相连接,所述B相上桥臂的交流侧通过第一地面支持过渡管母线与第一B相交流穿墙套管相连接,所述C相上桥臂的交流侧通过第一悬吊管母线与第一C相交流穿墙套管相连接;所述A相下桥臂的交流侧通过第二悬吊管母线与第二A相交流穿墙套管相连接,所述B相下桥臂的交流侧通过第二地面支持过渡管母线与第二B相交流穿墙套管相连接,所述C相下桥臂的交流侧与第二C相交流穿墙套管通过高位进线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A相上桥臂、B相上桥臂、C相上桥臂、A相下桥臂、B相下桥臂、C相下桥臂均由若干个换流阀塔串联组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汇流母线的电位与上桥臂换流阀直流侧的电位相同;所述第二汇流母线的电位与下桥臂换流阀直流侧的电位相同;所述直流正极母线设备的电位与第一汇流母线的电位相同,所述直流负极母线设备的电位与第二汇流母线的电位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背靠背两侧分别设置直流极母线设备,并在背靠背两侧极母线之间加装隔离墙,背靠背阀厅布置既可满足背靠背两侧交直流输电转换功能,又能够适应一侧换流阀做statcom的运行、另一侧换流阀检修的工况,可灵活的为两侧交流系统提供无功支撑,便于运行维护检修。其二,本专利技术的背靠背两侧换流阀分别独立作为statcom的运行方式,两侧换流阀布置在空间上完全独立,既保证了一侧换流阀带电运行另一侧换流阀停电检修期间的带电距离要求外,还要保证了一侧换流阀停电进人检修期间,不影响另一侧带电运行的换流阀的运行环境条件,如温湿度及微正压。其三,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电气布置结构中,阀厅电气设备布置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清晰简单,节省占地面积,满足背靠背两侧换流阀灵活的为两侧交流系统提供无功支撑的需求,便于运行维护检修,提高运行灵活性、安全性及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布置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换流站阀厅、2-隔离墙、3-第一换流阀单元、4-第二换流阀单元、5-上桥臂换流阀、5.1-A相上桥臂、5.2-B相上桥臂、5.3-C相上桥臂、6-下桥臂换流阀、6.1-A相下桥臂、6.2-B相下桥臂、6.3-C相下桥臂、7-进线换相过渡母线、7.1-第一地面支持过渡管母线、7.2-第二地面支持过渡管母线、7.3-第一悬吊管母线、7.4-第二悬吊管母线、8-第一汇流母线、9-第二汇流母线、10-直流正极母线设备、11-直流负极母线设备、12.1-第一A相交流穿墙套管、12.2-第二A相交流穿墙套管、12.3-第一B相交流穿墙套管、12.4-第二B相交流穿墙套管、12.5-第一C相交流穿墙套管、12.6-第二C相交流穿墙套管、13.1-第一直流穿墙套管、13.2-第二直流穿墙套管、14-换流阀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案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布置结构,包括换流站阀厅1,换流站阀厅1的中间设置有隔离墙2,隔离墙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换流阀单元3和第二换流阀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布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布置结构,包括换流站阀厅(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站阀厅(1)的中间设置有隔离墙(2),所述隔离墙(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换流阀单元(3)和第二换流阀单元(4),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3)与第二换流阀单元(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3)、第二换流阀单元(4)均包括上桥臂换流阀(5)、与上桥臂换流阀(5)同相设置的下桥臂换流阀(6);每个所述上桥臂换流阀(5)由A相上桥臂(5.1)、B相上桥臂(5.2)和C相上桥臂(5.3)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组成,每个所述下桥臂换流阀(6)由A相下桥臂(6.1)、B相下桥臂(6.2)、C相下桥臂(6.3)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组成;所述上桥臂换流阀(5)、下桥臂换流阀(6)的交流侧设置有进线换相过渡母线(7),所述上桥臂换流阀(5)的直流侧设置有第一汇流母线(8),所述第一汇流母线(8)与隔离墙(2)之间设置有直流正极母线设备(10);所述下桥臂换流阀(6)的直流侧设置有第二汇流母线(9),所述第二汇流母线(9)与隔离墙(2)之间设置有直流负极母线设备(11);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3)与第二换流阀单元(4)的交流侧均对称设置有六个用于与外界三相交流电源连通的交流穿墙套管,所述交流穿墙套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A相交流穿墙套管(12.1)、第二A相交流穿墙套管(12.2)、第一B相交流穿墙套管(12.3)、第二B相交流穿墙套管(12.4)、第一C相交流穿墙套管(12.5)、第二C相交流穿墙套管(12.6);所述A相上桥臂(5.1)的交流侧通过第一A相交流穿墙套管(12.1)与A相交流电连接,所述B相上桥臂(5.2)的交流侧通过第一B相交流穿墙套管(12.3)与B相交流电连接,所述C相上桥臂(5.3)的交流侧通过第一C相交流穿墙套管(12.5)与C相交流电连接,所述A相下桥臂(6.1)的交流侧通过第二A相交流穿墙套管(12.2)与A相交流电连接,所述B相下桥臂(6.2)的交流侧通过第二B相交流穿墙套管(12.4)与B相交流电连接,所述C相下桥臂(6.3)的交流侧通过第二C相交流穿墙套管(12.6)与C相交流电连接;所述A相上桥臂(5.1)、B相上桥臂(5.2)和C相上桥臂(5.3)的直流侧通过第一汇流母线(8)三相汇流后与直流正极母线设备(10)连接,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3)的直流正极母线设备(10)与第二换流阀单元(4)的直流正极母线设备(10)之间通过贯穿隔离墙(2)的第一直流穿墙套管(13.1)连接;所述A相下桥臂(6.1)、B相下桥臂(6.2)和C相下桥臂(6.3)的直流侧通过第二汇流母线(9)三相汇流后与直流负极母线设备(11)连接,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3)的直流负极母线设备(11)与第二换流阀单元(4)的直流负极母线设备(11)之间通过贯穿隔离墙(2)的第二直流穿墙套管(13.2)连接;每个所述上桥臂换流阀(5)的A相上桥臂(5.1)、B相上桥臂(5.2)、C相上桥臂(5.3)三者之间相互平行布置,所述直流正极母线设备(10)与上桥臂换流阀(5)的A相上桥臂(5.1)、B相上桥臂(5.2)、C相上桥臂(5.3)均相互垂直布置;每个所述下桥臂换流阀(6)的A相下桥臂(6.1)、B相下桥臂(6.2)、C相下桥臂(6.3)三者之间均相互平行布置,所述直流负极母线设备(11)与下桥臂换流阀(6)的A相下桥臂(6.1)、B相下桥臂(6.2)、C相下桥臂(6.3)均相互垂直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阀厅布置结构,包括换流站阀厅(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站阀厅(1)的中间设置有隔离墙(2),所述隔离墙(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换流阀单元(3)和第二换流阀单元(4),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3)与第二换流阀单元(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3)、第二换流阀单元(4)均包括上桥臂换流阀(5)、与上桥臂换流阀(5)同相设置的下桥臂换流阀(6);每个所述上桥臂换流阀(5)由A相上桥臂(5.1)、B相上桥臂(5.2)和C相上桥臂(5.3)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组成,每个所述下桥臂换流阀(6)由A相下桥臂(6.1)、B相下桥臂(6.2)、C相下桥臂(6.3)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组成;所述上桥臂换流阀(5)、下桥臂换流阀(6)的交流侧设置有进线换相过渡母线(7),所述上桥臂换流阀(5)的直流侧设置有第一汇流母线(8),所述第一汇流母线(8)与隔离墙(2)之间设置有直流正极母线设备(10);所述下桥臂换流阀(6)的直流侧设置有第二汇流母线(9),所述第二汇流母线(9)与隔离墙(2)之间设置有直流负极母线设备(11);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3)与第二换流阀单元(4)的交流侧均对称设置有六个用于与外界三相交流电源连通的交流穿墙套管,所述交流穿墙套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A相交流穿墙套管(12.1)、第二A相交流穿墙套管(12.2)、第一B相交流穿墙套管(12.3)、第二B相交流穿墙套管(12.4)、第一C相交流穿墙套管(12.5)、第二C相交流穿墙套管(12.6);所述A相上桥臂(5.1)的交流侧通过第一A相交流穿墙套管(12.1)与A相交流电连接,所述B相上桥臂(5.2)的交流侧通过第一B相交流穿墙套管(12.3)与B相交流电连接,所述C相上桥臂(5.3)的交流侧通过第一C相交流穿墙套管(12.5)与C相交流电连接,所述A相下桥臂(6.1)的交流侧通过第二A相交流穿墙套管(12.2)与A相交流电连接,所述B相下桥臂(6.2)的交流侧通过第二B相交流穿墙套管(12.4)与B相交流电连接,所述C相下桥臂(6.3)的交流侧通过第二C相交流穿墙套管(12.6)与C相交流电连接;所述A相上桥臂(5.1)、B相上桥臂(5.2)和C相上桥臂(5.3)的直流侧通过第一汇流母线(8)三相汇流后与直流正极母线设备(10)连接,所述第一换流阀单元(3)的直流正极母线设备(10)与第二换流阀单元(4)的直流正极母线设备(10)之间通过贯穿隔离墙(2)的第一直流穿墙套管(13.1)连接;所述A相下桥臂(6.1)、B相下桥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杰杨金根梁言桥许斌马亮彭开军曾静冯春业谢佳君刘晓瑞王刚戚乐王倩瑜周波邵毅胡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