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8339 阅读:5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将质量分数为5~35%的丙烯酸、0~14%的氢氧化钠、0.5~6%的过硫酸盐、0.2~3%的亚硫酸氢纳、0.05~3%的L-抗坏血酸、0.5~10%的次磷酸钠和50~90%的水混合,使其进行聚合反应,在25~60℃温度条件下反应1小时以上即得到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其粘均分子量在800~50000,转化率可达96%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次性合成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起始反应温度低,耗能少,反应速度快,设备利用效率高,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碳-碳不饱和键作为原料制备 有机聚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量专利文献(如文献号CN1106355C、 CN1141262C、 CN101172718A、 CN1754840A等)报道了应用低分子量聚丙烯酸或共聚物作为组分之一复合生产阻垢剂、除 垢剂或缓蚀剂的方法,但在这些专利文献中没有涉及到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 国内也有专利文献(例如CN1654369A、 CN101103048A、 CN1085568A、 CN1986581A 等)报道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但这些方法都要求在较卨的起始温度下进 行聚合,且实施聚合的时候一般采用多次投料、逐渐加入单体或引发剂的方法,以控制聚合 反应速度和均匀性,得到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均匀的聚丙烯酸(钠)。可见,现有的方法及 工艺不仅工序复杂繁琐,而且能耗高,设备效率低。现有用来制备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方法还包括以下几种(1)采用硫基化合物作 为分子量调节剂进行制备,这一方法由于产品有恶臭,目前基本上巳不再釆用;(2)采用异 内醇作为分子量调节剂(例如美国专利US4301266, 1981, BASF A,G. M腿ster, A. and Rohmann,M),该方法在反应过程中需要高温(大于12(TC)高压,反应条件苛刻,且在后期 工序需要蒸馏出多余的异丙醇,该工艺耗能繁琐;(3)采用金属盐(如012+)作为引发体系 (例如美国专利US4314044, 1982' Rohm and Haas Co, Hughes, K.A, Kine, B.B. and Swift, G.), 该工艺的反应条件同样需满足较高温度(大于90°C),且需在连续加料的情况下完成,耗能 繁琐,而Ci +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4)采用水溶性偶氮化合物做引发剂(例如日本专利 JP6438403, 1989,花工株式会社,近藤昭裕,五十岚正,津鸟力雄),该方法需要先制备特 定的偶氮化合物,过程复杂;(5)采用次磷酸钠做分子量调节剂,单体为丙烯酸(钠),没有 釆用共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设备利用效 率高、反应速度快、能耗少且成本低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包括以下步骤(1)按以下质量分数准备原料丙烯酸 5 35%氢氧化钠 0~14%过硫酸盐 0.5~6°/。亚硫酸氢纳 0.2~3%L-抗坏血酸 0.05~3%次磷酸钠 0.5 10%及水 50~90%; (2)将准备好的上述原料混合并使其充分进行聚合反应,反应时间I小时以上(优选 1 2小时),聚合反应后即可得到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当原料配方中含有氢氧化钠时,反 应后所得产物为聚丙烯酸钠,否则为聚闪烯酸。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制备方法中,聚合反应的起始温度控制在25~60°C 。上述制备方法中,原料混合的方式为将所有准备的原料一次性混合或者依次按水、亚硫 酸氢纳、L-抗坏血酸、次磷酸钠、丙烯酸、氢氧化钠、过硫酸盐的顺序添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就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是以过硫酸盐(钾、钠和/或 铵)、亚硫酸氢纳、L-抗坏血酸为三元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不同于现有的引发体系),以次磷 酸钠作为分子调节剂,以丙烯酸(钠)为单体,以水作溶剂,在25 6(TC的温度下即可启动 聚合反应,聚合反应起始温度很低,耗能很少或基本不耗能;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或还 原引发体不需要采用滴加或分批加入的方式逐渐投料,可以-次性加入,操作简单方便;同 时,山于无需采用滴加方式投料,因此不需安设滴加装置,外援配套设备少,经济节省;整 个聚合反应速度快,最快在1小时内(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即可完成反应,设备利用效率 高。木专利技术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粘均分子量在800~50000,转化率可达96% 以上。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可用于工业水系统的阻垢,也可以用作金属 材料的淬火剂以及造纸及涂料工业中的颜料分散剂等。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往反应釜中加水68kg,开动搅拌器,然后依次加入亚硫酸氢纳0.25kg、L-抗坏血酸0.05kg、 次磷酸钠0.6kg、丙烯酸28kg、过硫酸铵0.5kg;在起始温度达到25'C时开始进行聚合反应, 反应1小时后制得聚丙烯酸,其粘均分子量略小于50000,转化率达到%%。实施例2:往反应釜中加水70kg,开动搅拌器,然后依次加入亚硫酸氢纳0.25kg、 L-抗坏血酸 0.055kg、次磷酸钠0.55kg、丙烯酸30kg、氢氧化钠lkg、过硫酸铵0.55kg;在起始温度达到 25'C时开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1.5小时后制得聚丙烯酸钠,其粘均分子量略小于50000,转 化率达到96%。实施例3:往反应釜屮加水70kg,开动搅拌器,然后将亚硫酸氢纳2kg、 L-抗坏血酸2kg、次磷酸 钠10kg、丙烯酸25kg、氢氧化钠2kg和过硫酸钾5kg同时加入到反应釜中;在起始温度达到 45'C时开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两小时后制得聚丙烯酸钠,其粘均分子量在800左右,转化 率达到97%。实施例4:往反应釜中加水80kg,开动搅拌器,然后依次加入亚硫酸氢纳1.5kg、 L-抗坏血酸0.5kg、 次磷酸钠3kg、丙烯酸22kg、氢氧化钠5kg、过硫酸钠2.8kg;在起始温度达到40'C时开始进 行聚合反应,反应两个小时后制得聚丙烯酸钠,其粘均分子量在2000左右,转化率达到96%。实施例5: 往反应釜中加水50kg,开动搅拌器,然后依次加入亚硫酸氢纳2.2kg、 L-抗坏血酸lkg、 次磷酸钠lkg、丙烯酸21kg、氢氧化钠8kg、过硫酸铵4.2kg;在起始温度达到28。C时开始进 行聚合反应,反应1.2个小时后制得聚丙烯酸钠,其粘均分子量在20000左右,转化率达到 96%。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以下步骤(1)按以下质量分数准备原料丙烯酸 5~35%氢氧化钠 0~14%过硫酸盐 0.5~6%亚硫酸氢纳 0.2~3%L-抗坏血酸 0.05~3%次磷酸钠 0.5~10% 及水 50~90%;(2)将准备好的上述原料混合并使其充分进行聚合反应,反应时间1小时以上可得到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 过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起始温度控制在 25 60°C。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混合的方式为将所有准备的原 料一次性混合或者依次按水、亚硫酸氢纳、L-抗坏血酸、次磷酸钠、丙烯酸、氢氧化钠、过 硫酸盐的顺序添加。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时间为1~2小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该方法主要是将质量分数为5~35%的丙烯酸、0~14%的氢氧化钠、0.5~6%的过硫酸盐、0.2~3%的亚硫酸氢纳、0.05~3%的L-抗坏血酸、0.5~10%的次磷酸钠和50~90%的水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以下质量分数准备原料: 丙烯酸 5~35% 氢氧化钠 0~14% 过硫酸盐 0.5~6% 亚硫酸氢纳 0.2~3% L-抗坏血酸 0.05~3% 次磷酸钠 0.5~10%及 水 50~90%; (2)将准备好的上述原料混合并使其充分进行聚合反应,反应时间1小时以上可得到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韬
申请(专利权)人:娄底市裕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