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组合应急自救互救避险模拟训练塔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组合应急自救互救避险模拟训练塔,属于一种应急自救互救避险实训时的专用实训器材,特别涉及一种应急救援实训时所用的模拟训练的多功能组合塔。
技术介绍
应急自救互救避险是在反恐、救灾、事故处理中是一常用的重要措施手段。应急自救互救避险实训目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和提高处理效率。因此,应急自救互救避险器材应当不断的改进和提高。目前,国内外应急自救互救避险操作的器材大都采用的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单一的、分散的、灌输式的器材,因此其培训方式仅仅是简单的文字与单一分散操作的一种结合。这使得整个应急培训缺少了培训人员的互动参与,培训内容的互动整合,内容有效衔接。这种培训方式使得在进行电力安全应急自救互救避险培训过程中充满了枯燥和乏味;另外由于培训器材的分散性,使得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此外由于应急自救互救避险的特殊性,进行传统的应急自救互救避险培训需要大量的场地及设备。这些都造成了培训成本极其高昂,从而因陋就简,故此失彼,最终造成了应急教育的片面性。因此,需要一种能多功能组合应急自救互救避险模拟训练实训专用器材,以提高应急自救互救避险实训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组合应急自救互救避险模拟训练塔,其能实现在有限空间单一分散科目模拟与多科目模拟训练有机的衔接与组合,并且通过此塔的多种组合可以实现综合应急自救互救避险模拟训练的目的。此塔大大提高了应急自救互救避险实训的易用性、实用性、多功能组合性和有效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多功能组合应急自救互救避险模拟训练塔,由模拟训练主塔、高空 ...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组合应急自救互救避险模拟训练塔,由模拟训练主塔、高空作业区副塔和越障救援区副塔组成,其特征在于:模拟训练主塔的楼层地板、外墙、楼梯均采用防火材料墙板,模拟训练主塔共分为5层,一至二层长度为14米,宽度为6米,模拟训练主塔总高度为15.4米;模拟训练主塔的第一层高度为3.6米,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高度均为 3.2米,第五层距顶 2.2米,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顶端外壁有输电线路绝缘子串;高空作业区副塔为5根支撑柱组成,5根支撑柱布置成长12米,宽6米的平行四边形区域,5根支撑柱之间通过钢丝绳进行链联接,5根支撑柱底部与地面固定,支撑柱高度为9.5米;越障救援区副塔整体呈直角梯形,越障救援区副塔高度为12米,为7.2米长,12米高平台,越障救援区副塔一侧的斜面角度为70°,斜面上覆盖人工岩板,顶上为平台,越障救援区副塔其他三面均为镂空,越障救援区副塔另一侧方向架有平台楼梯,越障救援区副塔顶面平台三侧围栏高2米,三侧围栏上绑扎绳索;模拟训练主塔与高空作业区副塔、越障救援区副塔之间通过滑索和横渡技术进行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组合应急自救互救避险模拟训练塔,由模拟训练主塔、高空作业区副塔和越障救援区副塔组成,其特征在于:模拟训练主塔的楼层地板、外墙、楼梯均采用防火材料墙板,模拟训练主塔共分为5层,一至二层长度为14米,宽度为6米,模拟训练主塔总高度为15.4米;模拟训练主塔的第一层高度为3.6米,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高度均为3.2米,第五层距顶2.2米,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顶端外壁有输电线路绝缘子串;高空作业区副塔为5根支撑柱组成,5根支撑柱布置成长12米,宽6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嘉鹏,薛凯,沈硕尧,耿斌,高伟,张晓龙,梁法堂,
申请(专利权)人:宋嘉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