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仰国专利>正文

地震自动避险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13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震自动避险床,它包括床支架,床支架上分别安装床板及床靠背,床靠背内连接落球筒,钢球安放在托球架上;床支架前部顶端上连接悬吊器及支承架,悬吊器及支承架分别设置在床靠背内,撞击开启器安装在支架上,并与其相铰连;撞击开启器前部与落球筒下口相对应、后部与悬吊器相配合并接触;床支架前部连接定位轴,拐臂安装在定位轴上,相互之间相铰连,拐臂上端与床靠背相接触、下端与床板前端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震发生时对处于睡眠当中人们的危险,广泛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地震灾害对人们的伤害。(*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具
,具体地说是一种地震自动避险床。技术背景地震是一场灾害。在地震发生时首要任务是保护人们生命。地震发生在白 天时,因人们一般都处于清醒状态,反映能力比较快,对突发情况能够快速逃 离开建筑物。但是,地震发生在夜晚时,特别是人们处于睡眠当中,对突发情 况的反映是比较慢的。因此,如何能够有效保护处于睡眠当中人们的生命安全, 最大限度避免地震对人们造成的伤害,是目前有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震自动避险床,它能够在地震发生时自动将床板 下移,并能够自动使床靠背瞬间扣合在床支架上,以保护睡眠者不会因建筑物 的坍塌而被直接伤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地震自动避险床,它包括 床支架,床支架上分别安装床板及床靠背,床靠背通过铰连器与床支架相铰连; 床靠背内连接落球筒,落球筒内设置托球架,托球架设置在床靠背上,钢球安 放在托球架上;床支架前部顶端上连接悬吊器及支承架,悬吊器及支承架分别 设置在床靠背内,撞击开启器安装在支架上,并与其相铰连;撞击开启器前部 与落球筒下口相对应、后部与悬吊器相配合并接触;床支架内侧后部安装托床 板器,床板后端安放在托床板器上;床板前端通过钢缆与悬吊器相连接;床支架前部连接定位轴,拐臂安装在定位轴上,相互之间相铰连,拐臂上端与床靠 背相接触、下端与床板前端相对应。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所述悬 吊器分别由内安装有前滑动杆的前侧管和内安装有后滑动杆的后侧管组成,前 滑动杆与前侧管相互之间相滑动配合,后滑动杆与后侧管相互之间相滑动配 合;前滑动杆上开设第一凹槽,前侧管壁上开设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 槽相互对应;后滑动杆上开设第三凹槽,后侧管壁上开设第四凹槽,第三凹槽 与第四凹槽相互对应;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彼此相互对 应;撞击开启器的后部设置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内, 并分别与其相配合并接触;前滑动杆左端及后滑动杆右端分别与钢缆两端相连 接。床支架前部内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呈圆弧形的左滑轨及右滑轨,床板前部的 左右侧面上分别安装左滚轮及右滚轮;左滚轮与左滑轨相对应并相配合,右滚 轮与右滑轨相对应并相配合;左滑轨下端与拐臂下端相对应。床板前端分别安 装左滑轮及右滑轮,与悬吊器相连接的钢缆分别与左滑轮及右滑轮相接触。所 述床靠背形状为圆弧拱形。所述托床板器为转辊。所述托床板器为至少两个滚 轮。撞击开启器前部为呈水平向的平板形状、后部为呈垂直向的立板形状。床 板底部连接弹性块。床板设置在床支架的边框内,相互之间相接触。本技术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因床靠背内设置托球架,托球架上安放 钢球,托球架与床支架上的撞击开启器相对应,撞击开启器控制悬吊器的动作, 所以当地震发生钢球能够下落到撞击开启器上,使悬吊器动作;因将床板的前 端通过钢缆悬吊形式与床支架上的悬吊器连接,而床板的后端搭放在床支架上 的托床板器上,所以当悬吊器动作时,床板则向下位移;因床支架上安装的拐臂,其上端与床头靠背相接触,其下端与床板前端相对应,所以当床板下移撞击到拐臂时,拐臂则驱动床靠背瞬间扣合在床支架上,以此保护睡眠者不会因建筑物的坍塌而被直接伤害。本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震发生时对处于睡眠当中人们的危险,广泛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地震灾害对人们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主要示意撞击开启器35及悬吊器的结构形式, 并示意撞击开启器35的后部分别与悬吊器中的第一凹槽13c、第二凹槽13b、 第三凹槽14c、第四凹槽14b相配合并接触的结构形式;图3为图1的B向视图,主要示意床板2前部的左右侧面上分别安装左 滚轮21、右滚轮21a,以及左滚轮21、右滚轮21a分别与床支架1前部左右 内侧面上的左滑轨18、右滑轨18a相对应的结构形式;图4为图1的C向视图,主要示意床板2前端分别安装左滑轮22、右滑 轮22a,以及与悬吊器相连接的钢缆15套装在左滑轮22、右滑轮22a上的结 构形式。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地震自动避险床,它包括床支架l,床支架l上分别安装床 板2及床靠背3,床靠背3通过铰连器16与床支架1相铰连;床靠背3内连 接落球筒31,落球筒31内设置托球架33,托球架33设置在床靠背3上,钢 球32安放在托球架33上;床支架1前部顶端上连接悬吊器及支承架12,悬 吊器及支承架12分别设置在床靠背3内,撞击开启器35安装在支架12上,并与其相铰连;撞击开启器35前部与落球筒31下口相对应、后部与悬吊器相 配合并接触;床支架1内侧后部安装托床板器,床板2后端安放在托床板器上; 床板2前端通过钢缆15与悬吊器相连接;床支架l前部连接定位轴ll,拐臂 34安装在定位轴11上,相互之间相铰连,拐臂34上端与床靠背3相接触、下 端与床板2前端相对应。所述悬吊器分别由内安装有前滑动杆13a的前侧管 13和内安装有后滑动杆14a的后侧管14组成,前滑动杆13a与前侧管13相 互之间相滑动配合,后滑动杆14a与后侧管14相互之间相滑动配合;前滑动 杆13a上开设第一凹槽13c,前侧管13壁上开设第二凹槽13b,第一凹槽13c 与第二凹槽13b相互对应;后滑动杆14a上开设第三凹槽14c,后侧管14壁 上开设第四凹槽14b,第三凹槽14c与第四凹槽14b相互对应;第一凹槽13c、 第二凹槽13b、第三凹槽14c、第四凹槽14b彼此相互对应;撞击开启器35的 后部设置在第一凹槽13c、第二凹槽13b、第三凹槽14c、第四凹槽14b内, 并分别与其相配合并接触;前滑动杆13a左端及后滑动杆14a右端分别与钢缆 15两端相连接。床支架1前部内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呈圆弧形的左滑轨18及右 滑轨18a,床板2前部的左右侧面上分别安装左滚轮21及右滚轮21a;左滚轮 21与左滑轨18相对应并相配合,右滚轮21a与右滑轨18a相对应并相配合; 左滑轨18下端与拐臂34下端相对应。床板2前端分别安装左滑轮22及右滑 轮22a,与悬吊器相连接的钢缆15分别与左滑轮22及右滑轮22a相接触。所 述床靠背3形状为圆弧拱形。所述托床板器为转辊17。所述托床板器为至少 两个滚轮。撞击开启器35前部为呈水平向的平板形状、后部为呈垂直向的立 板形状。床板2底部连接弹性块。床板2设置在床支架1的边框内,相互之间 相接触。 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种部件组装即可。床支架1下部为通透形式,以使人们能够从各个通透口中爬出。安装时,可将托球架33固定在床靠背3 内;最佳方案应将托球架33固定在房屋内的墙壁上。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当地震发生时,托球架33上的钢球32在地震作 用下,通过落球筒31下落到撞击开启器35上,撞击开启器35动作开启悬吊 器,即前滑动杆13a及后滑动杆14a动作,床板2前端向前下方倾斜位移,而 床板2后端则脱离转辊17下落,此时,床板2前端在位移的同时撞击拐臂34, 促使拐臂34的上端驱动呈拱形的床靠背3瞬间扣合在床支架1上,以此在下 落后的床板2与扣合后的床靠背3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空间,使得处于睡眠当中 的人们在此空间内不会因建筑物的坍塌而受到直接伤害。床板2前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地震自动避险床,它包括床支架(1),床支架(1)上分别安装床板(2)及床靠背(3),其特征在于:床靠背(3)通过铰连器(16)与床支架(1)相铰连;床靠背(3)内连接落球筒(31),落球筒(31)内设置托球架(33),托球架(33)设置在床靠背(3)上,钢球(32)安放在托球架(33)上;床支架(1)前部顶端上连接悬吊器及支承架(12),悬吊器及支承架(12)分别设置在床靠背(3)内,撞击开启器(35)安装在支架(12)上,并与其相铰连;撞击开启器(35)前部与落球筒(31)下口相对应、后部与悬吊器相配合并接触;床支架(1)内侧后部安装托床板器,床板(2)后端安放在托床板器上;床板(2)前端通过钢缆(15)与悬吊器相连接;床支架(1)前部连接定位轴(11),拐臂(34)安装在定位轴(11)上,相互之间相铰连,拐臂(34)上端与床靠背(3)相接触、下端与床板(2)前端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仰国
申请(专利权)人:张仰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