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基烷基醚的醚键断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7964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苯基烷基醚的醚键断裂方法,该方法是:在有机溶剂中,在三碘化铝和碳二亚胺存在的条件下,苯基烷基醚在‑20℃至回流的温度下发生醚键断裂反应,生成苯酚及其衍生物。该方法条件温和,操作简便,而且产率高,适用的苯基烷基醚范围广。

Method for breaking ether bond of phenyl alkyl eth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of cleavage of ether bond alkyl phenyl ether, the method is: in the organic solvent, in the presence of three aluminum iodide and carbon two imine conditions, phenyl alkyl ether ether bond cleavage reactions occur in 20 DEG C to reflux temperature, generation of phenol and its derivatives. The method is mild, easy to operate, high yield and suitable for a wide range of phenyl alkyl eth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苯基烷基醚的醚键断裂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和化工原料的中间体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苯基烷基醚的醚键断裂方法。
技术介绍
苯基烷基醚通过醚键断裂反应脱除烷基制备苯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反应。醚键断裂可以在Bronsted酸或者Lewis酸的作用下进行,常用的Bronsted酸有HCl、HBr和HI等,常用的Lewis酸BBr3和AlCl3等。当底物含有对酸、碱敏感的官能团时,用这些方法脱甲基会比较困难,比如丁香酚用这些方法脱甲基只能得到中等偏低的收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Lange发展了用AlCl3-叔胺的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香兰素等邻羟基苯甲醚的脱甲基反应(US3256336)。由于AlCl3断裂醚键的反应活性一般,用于脱除丁香酚等含有对酸敏感的官能团的底物,收率不高。为此,Arifin等人发展了AlCl3-DMS方法(Indon.J.Chem.2015,15,77),但是用于丁香酚脱甲基反应的产率仍然非常低(30%左右)。CN106278825A公开了一种用三碘化铝-吡啶断裂醚键的方法,以接近定量的产率脱除了丁香酚的甲基,但是由于吡啶通过与三碘化铝的络合影响了三碘化铝的亲氧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苯基烷基醚的醚键断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有机溶剂中,在三碘化铝和碳二亚胺存在的条件下,苯基烷基醚在‑20℃至回流的温度下发生醚键断裂反应,生成苯酚及其衍生物,所述的苯基烷基醚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苯基烷基醚的醚键断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有机溶剂中,在三碘化铝和碳二亚胺存在的条件下,苯基烷基醚在-20℃至回流的温度下发生醚键断裂反应,生成苯酚及其衍生物,所述的苯基烷基醚为:其中,R1、R2、R3、R4、R5分别为:氢原子、卤素、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异戊烯基、硝基、氰基、羧基、酯基、甲酰基、乙酰基、三氟乙酰基、芳基、羟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或者-OR;所述的芳基的通式为:所述的R6、R7、R8、R9、R10分别为:氢原子、卤素、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异戊烯基、硝基、氰基、羧基、酯基、甲酰基、乙酰基、三氟乙酰基、芳基、羟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或-OR;所述的R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己基、正辛基、正十二烷基、烯丙基、苄基、三苯甲基、甲氧基甲基或乙氧基甲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基烷基醚的醚键断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烷烃、芳烃、醚、羧酸酯、二硫化碳和腈类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几种的组合;所述的烷烃为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己烷异构体混合物或庚烷,所述的芳烃为苯、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醚为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乙二醇二甲醚、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二缩三乙二醇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2-甲基四氢呋喃或二苯醚,所述的羧酸酯为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异丙酯、甲酸丁酯、甲酸异丁酯、甲酸叔丁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乙酸叔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或丙酸异丙酯,所述的腈类溶剂为乙腈、丙腈、丁腈、异丁腈、苯腈、苯乙腈、丙二腈、丁二腈、戊二腈或己二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基烷基醚的醚键断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二亚胺为:所述的R11、R12分别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环丙基、正丁基、叔丁基、环己基、三甲基硅基、苄基、二甲胺基丙基及其盐、2-吗啉乙基及其盐、苯基、对甲苯基或2,6-二异丙基苯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苯基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大永田娟
申请(专利权)人:荆楚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