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态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272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生态湿地,包括第一池底、池壁、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池底上设置有土壤基质的填料区,土壤基质远离填料区的一端设置有挺水植物,第一出口通过第一导管连接有配水池,配水池设置有漂浮植物,池壁设置有多堵限位墙,限位墙靠近第一池底一端设置有多个装增氧装置。污水在经过潜流湿地后含有的有机物已被清除一部分,进入表流湿地后不会因为有机物过多而导致滋生蚊虫,恶臭的现象发生。限位墙的作用降低了潜流湿地污水的流动速度,使得植物根部以及根部所形成的微生物与污水接触时间,经过增氧装置的作用使得表流湿地增大了有机物的降解间接减少了堵塞现象最终达到更高效不堵塞的目的。

Constructed wetlan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rtificial wetland ecosystem, including the bottom of the pool, the pool wall, the first entrance and the first outlet, the first on the bottom of the pool area has set the packing of the soil matrix is away from the soil matrix filling area is arranged on the emergent plants, a first outlet connection with the water tank through a first conduit, with a floating pool set the plant, the pool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lug spacing walls, limiting the wall near the first bottom en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erator installed. After the sewage flows through the subsurface flow wetland, the organic matter has been removed and part of the wetland is not allowed to produce mosquitoes because of excessive organic matter. Limit the role of the wall reduces the subsurface flow wetland sewage flow velocity, the plant roots and root formation of microbial and sewage contact time, after the aerator makes surface flow wetland increases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directly reduces the blocking phenomenon to reach higher efficiency without clogging the purpo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生态湿地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生态湿地。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是指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模式。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利用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来进行污水处理的。人工生态湿地一般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中的水生植物组成的,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低建造成本和运行成本的污水处理方式。公开号为CN20105652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将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串联起来使用的人工生态湿地。该湿地虽然拥有两者的优点但是潜流湿地在使用过程中易堵塞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潜流湿地后期堵塞问题的处理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堵塞问题的人工生态湿地。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工生态湿地,包括潜流湿地以及表流湿地,所述潜流湿地包括第一池底,所述第一池底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池底的墙壁,所述墙壁与第一池底的连接处设置有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池底上设置有填料区,所述填料区远离第一池底的一侧设置有土壤基质,所述土壤基质远离填料区的一侧设置有挺水植物,所述第一出口远离墙壁的一端设置有渠道,所述渠道远离第一出口的一端连接有表流湿地,所述墙壁包括平行于污水流通方向的两堵第一池壁和垂直于污水流通方向的两堵第二池壁,两块所述第一池壁上连接有多堵限位墙,两堵所述第一池壁上分布的多堵限位墙交错分布,每堵所述限位墙一端与其中一块第一池壁连接,所述限位墙的另一端与另一块第一池壁之间形成用于污水流通的缺口。所述限位墙靠近第一池底一端设置有多个增氧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人工生态湿地同时具备潜流湿地以及表流湿地的优点,节约了土地面积资源。污水在经过潜流湿地后含有的有机物已被清除一部分,再到表流湿地后不会因为有机物过多而导致滋生蚊虫,恶臭的现象发生。因为限位墙的作用极大地降低了潜流湿地污水的流动速度,使得植物根部以及根部所形成的微生物与污水有足够的接触时间。同时又经过增氧装置的作用,使得表流湿地增大了有机物的降解,间接减少了发生堵塞现象的概率,最终达到不堵塞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流湿地包括配水池,所述配水池设置有漂浮植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配水池具备表流湿地的特征,具备净化污水的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口设置有斜向与入口连接的远离池底的第一导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导管是斜向设置,所以第一导管远离与入口连接的一端的高度高于第一导管与入口连接的一端的高度,从而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污水能够顺着第二导管进入潜流湿地,无需耗费其他能力将污水送入潜流湿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出口设置为锯齿状,所述第一出口的尖锐部分设置在第一出口靠近第一池底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污水通过第一出口流出时能均匀的流向第一导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填料区内设置有填料,所述填料包括沸石、砾石、卵石、陶粒和黄砂全部,并将沸石、砾石、卵石、陶粒和黄砂从下到上按粒径依次减小的顺序逐层铺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不同粒径的物质因为摆列的顺序而形成相对固定的结构,不易造成堵塞,也使得植物的根系能更好的生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管与入口的连接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有多个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污水通过第二导管进入潜流湿地不会太过集中也不会造成太大了冲击力,有助于减缓污水的流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水池设置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设置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配水池中的水经过第二出口流出后还残留的有机物被过滤网阻断,起到进一步过滤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土壤基质为潜流湿地田园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湿地中的植物能更好的存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口与第一出口设置在第二池壁与第一池底的连接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进入潜流湿地的污水直接在第一池底流动,更有利于挺水植物根部以及根部形成的微生物与污水的充分接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人工生态湿地通过串联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而同时具备两者的优点;2、限位墙减缓了潜流湿地污水的流速使得污水与挺水植物和微生物有充分的接触;3、限位墙上的增氧装置增大了污水中的溶解氧,可以增加降解的有机物质的速度,从而降低有机堵塞发生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去除植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潜流湿地的透视图;图3为图1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出口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配水池的透视图。附图标记:1、第一池底;2、墙壁;3、入口;4、第一出口;5、填料区;6、土壤基质;7、挺水植物;8、渠道;9、配水池;10、漂浮植物;11、限位墙;12、增氧装置;13、第一池壁;14、第二池壁;15、第二池底;16、第一导管;17、第三池壁;18、挡板;19、通孔;20、第二出口;21、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图3所示,一种人工生态湿地,包括潜流湿地。潜流湿地包括第一池底1。第一池底1连接有垂直于第一池底1的四堵墙壁2。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一堵墙壁2上设置有一个靠近第一池底1的圆形入口3。入口3处设置有一个完全覆盖入口3的挡板18。挡板18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挡板18的通孔19。入口3远离墙壁2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朝远离池底方向倾斜的第一导管16。在平行于设置有入口3的墙壁2的一堵墙壁2上设置有第一出口4。第一出口4呈锯齿状。墙壁2包括设置有入口3以及第一出口4的第二池壁14、垂直于第二池壁14的两堵第一池壁13。第一池壁13上设置有多堵与池底相连的限位墙11。第一池壁13上的限位墙11呈交错分布。每堵限位墙11一端与其中一堵第一池壁13连接,限位墙11的另一端与另一块第一池壁13之间形成用于污水流通的缺口。在限位墙11与池底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增氧装置12。第一池底1上设置有填料区5。填料区5包括沸石、砾石、卵石、陶粒和黄砂全部,按照粒径的大小从下到上依次减小的顺序逐层铺砌各净化填料。填料区5远离池底的一侧设置有土壤基质6。土壤基质6包括潜流湿地田园土。土壤基质6远离填料区5的一侧设置有挺水植物7。挺水植物7包括美人蕉、水菖蒲、花叶水葱。第二池壁14远离第一池壁13的一侧连接有一个靠近第一池底1的渠道8。渠道8成半圆弧。渠道8远离第二池壁14的一端设置有配水池9。配水池9包括第二池底15。第二池底15连接有垂直于第二池底15的第三池壁17。第三池壁17中平行于连接有渠道8的第三池壁17的一堵第三池壁17设置有第二出口20。如图6所示,第二出口20处设置有覆盖第二出口20的过滤网21。如图7所示,配水池9中设置有漂浮植物10。工作过程污水从第一导管16处顺流而下到达入口3处。污水经过入口3处时因为挡板18和挡板18内通孔19的作用而减缓了进入潜流湿地的填料区5的速度。污水进入填料区5后在填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人工生态湿地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生态湿地,包括潜流湿地以及表流湿地,所述潜流湿地包括第一池底(1),所述第一池底(1)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池底(1)的墙壁(2),所述墙壁(2)与第一池底(1)的连接处设置有入口(3)和第一出口(4),所述第一池底(1)上设置有填料区(5),所述填料区(5)远离第一池底(1)的一侧设置有土壤基质(6),所述土壤基质(6)远离填料区(5)的一侧设置有挺水植物(7),所述第一出口(4)远离墙壁(2)的一端设置有渠道(8),所述渠道(8)远离第一出口(4)的一端连接有表流湿地,其特征是:所述墙壁(2)包括平行于污水流通方向的两堵第一池壁(13)和垂直于污水流通方向的两堵第二池壁(14),两块所述第一池壁(13)上连接有多堵限位墙(11),两堵所述第一池壁(13)上分布的多堵限位墙(11)交错分布,每堵所述限位墙(11)一端与其中一块第一池壁(13)连接,所述限位墙(11)的另一端与另一块第一池壁(13)之间形成用于污水流通的缺口,所述限位墙(11)靠近第一池底(1)一端设置有多个增氧装置(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生态湿地,包括潜流湿地以及表流湿地,所述潜流湿地包括第一池底(1),所述第一池底(1)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池底(1)的墙壁(2),所述墙壁(2)与第一池底(1)的连接处设置有入口(3)和第一出口(4),所述第一池底(1)上设置有填料区(5),所述填料区(5)远离第一池底(1)的一侧设置有土壤基质(6),所述土壤基质(6)远离填料区(5)的一侧设置有挺水植物(7),所述第一出口(4)远离墙壁(2)的一端设置有渠道(8),所述渠道(8)远离第一出口(4)的一端连接有表流湿地,其特征是:所述墙壁(2)包括平行于污水流通方向的两堵第一池壁(13)和垂直于污水流通方向的两堵第二池壁(14),两块所述第一池壁(13)上连接有多堵限位墙(11),两堵所述第一池壁(13)上分布的多堵限位墙(11)交错分布,每堵所述限位墙(11)一端与其中一块第一池壁(13)连接,所述限位墙(11)的另一端与另一块第一池壁(13)之间形成用于污水流通的缺口,所述限位墙(11)靠近第一池底(1)一端设置有多个增氧装置(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生态湿地,其特征是:所述表流湿地包括配水池(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露燕黄海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林外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