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齿轮机构锁定车架的可折叠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031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齿轮机构锁定车架的可折叠童车,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所述前脚杆的顶部设有第一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内齿;所述把手杆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支撑件通过转轴配合的第二支撑件,在第二支撑件上设有与第一内齿并排布置的第二内齿;所述转轴上滑动套设有定位齿轮;所述转轴上还滑动套设有推动定位齿轮由锁定位进入释锁位的驱动轮;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边缘设有连接板,所述后脚杆的顶部通过第三支撑件轴接在该连接板上;所述前脚杆上铰接有传动杆,在第二支撑件与传动杆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传动杆与后脚杆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简化铰链机构的内部构造,结合适宜的锁定机构,方便使用。

A folding pram with a gear mechanism for locking a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ear mechanism by locking the frame folding stroller, including front foot rod, rod and handle, the top of the front foot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pport member, the first support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ternal tooth; the hand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pporting member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with second support, in the second support memb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ear placed side by side second gear; the rotating shaft on the sliding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gear; the rotating shaft is driven by sliding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gear lock into the driving wheel lock release; the edge of the first support member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late at the top. The rear support rod is connected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by third; the front foot rod is hinged with a drive rod, second support member and the driv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first drive rod and a rear connecting ro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between the foot rods. The utility model can simplify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hinge mechanism, and can be conveniently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ppropriate lock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齿轮机构锁定车架的可折叠童车
本技术涉及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车架锁定机构的可折叠童车。
技术介绍
现有童车的车架多为可折叠结构,从结构上看既有多关节的复杂连杆机构,也有相对简洁的连杆类型。例如公开号为CN20355811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快速收折的儿童车架,包括前腿组、后脚组、手把组、两个折叠结构,各折叠结构包括下关节、上关节、关节支撑座:在各个折叠结构中,下关节与前腿组连接:上关节与子把组连接:关节支撑座与后脚组连接:下关节与关节支撑座可转动连接,上关节与关节支撑座可转动连接:能使下关节、上关节相互间产生相反方向连动转动的连动连杆其一端与上关节可转动连接,所述连动连杆其另一端与下关节可转动连接:还包括能限制下关节、上关节相对关节支撑座转动的控制机构。与现有技术类似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车架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三者通过一铰链机构相对转动配合,铰链机构既可以是单轴结构也可以具有多个旋转轴线的多轴结构;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的相对旋转可以实现车架的收折与展开,为了锁定收折与展开状态,铰链机构上可设置锁定机构。但此类结构中,一般座椅都是额外设置,与车架之间插接配合,不方便收折。由于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的连动部件与齿轮等形式整合在铰链机构内,而铰链机构中又要设置锁定机构,这样会导致铰链机构内的结构非常复杂,可靠性与安全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童车,在车架变形时利用传动杆实现连动,可以简化铰链机构的内部构造,结合适宜的锁定机构,方便使用。一种通过齿轮机构锁定车架的可折叠童车,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所述把手杆的底部、前脚杆的顶部以及后脚杆的顶部转动配合,所述前脚杆的顶部设有第一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内齿;所述把手杆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支撑件通过转轴配合的第二支撑件,在第二支撑件上设有与第一内齿并排布置的第二内齿;所述转轴上滑动套设有定位齿轮,该定位齿轮具有同时与第一内齿和第二内齿啮合的锁定位,以及沿轴向脱离第二内齿的释锁位;所述转轴上还滑动套设有沿轴向推动定位齿轮由锁定位进入释锁位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受牵引索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定位齿轮之间设有驱使定位齿轮进入锁定位的弹簧;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边缘设有连接板,所述后脚杆的顶部通过第三支撑件轴接在该连接板上;所述前脚杆上铰接有传动杆,在第二支撑件与传动杆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用以在把手杆向前转动靠近前脚杆时牵引传动杆翻转;传动杆与后脚杆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杆,用以在传动杆翻转时牵引后脚杆向前转动靠近前脚杆。本技术中前脚杆、把手杆以及后脚杆三者转动配合,可以实现车架的展开和折叠,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可以是单独的部件,也可以是分别与前脚杆、把手杆以及后脚杆一体结构。作为单独部件设置时,可以与前脚杆、把手杆或后脚杆相互插接并用螺栓固定,或直接用螺栓固定,或是利用相对固定的连接部件固定。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三者在功能上可视为铰链机构,实现前脚杆、把手杆以及后脚杆三者的互连以及转动配合。内齿以及定位齿轮、驱动轮等相关部件可视为锁定机构,用于保持车架处在展开状态。作为优选,在驱动轮的外周设有导向斜槽,在第二支撑件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斜槽配合的抵接件,用于在驱动轮旋转时与导向斜槽相作用推动驱动轮轴向运动。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轮与定位齿轮沿轴向并排抵靠。以使驱动轮轴向运动时可以推动定位齿轮由锁定位进入释锁位。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具有圆形外周的第一盖帽,第一盖帽的边缘带有与前脚杆固定的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具有圆形外周的第二盖帽,第二盖帽的边缘带有与把手杆固定的连接件;所述第一盖帽和第二盖帽相互扣合将定位齿轮以及驱动轮包覆在其内。第一内齿和第二内齿可以与相应的盖帽为一体结构或可拆卸的分体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一内齿与第一盖帽为一体结构且分布在第一盖帽内缘;所述第二内齿与第二盖帽为一体结构且分布在第二盖帽内缘。可选的,所述第一内齿和第二内齿由固定相应盖帽内的内齿环提供。所述驱动轮的外壁设有用于连接牵引索的卡槽。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斜槽设有两至四条,沿驱动轮的外周均匀布置,第二支撑件上的抵接件与各导向斜槽一一对应。本技术可折叠童车在折叠时把手杆和后脚杆分别绕铰链机构向前翻转,直至靠拢在前脚杆的两侧,由于操作时一般仅仅是扳动把手杆,因此需要设置连动机构,将把手杆的运动(相对于前脚杆)传递至后脚杆。本技术利用铰接在前脚杆上的传动杆配合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实现车架在收车时的连动。当然,车架展开时同理,各部件通过相对于收车时的反向运动实现。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有三个铰接点(铰接位置),分别与前脚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所述从前至后是依照童车正常使用状态,前轮一侧视为前方,后轮一侧视为后方。传动杆相对前脚杆绕第一个铰接点转动,将第一连杆配置在第二个铰接点可以通过较短的运动路径获得第二连杆较长的行程,便于牵动后脚杆收折。折叠时,由于第一连杆提拉第二个铰接点,因此传动杆后部向前翻转,直至与前脚杆大致并排布置,以减小折叠状态的厚度。作为优选,还设有与前脚杆铰接的座椅扶手杆,该座椅扶手杆与传动杆之间铰接有第三连杆,用以在传动杆翻转时驱动座椅扶手杆进入收折状态。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上设有第四个铰接点,其位于第一个铰接点和第二个铰接点之间,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在第四个铰接点上。收车时,传动杆翻转,通过第三连杆驱动座椅扶手杆顶部向前翻转以降低收折后车架的整体厚度。沿前脚杆方向,座椅扶手杆位于传动杆的上方。作为优选,所述座椅扶手杆包括与前脚杆铰接的L形的拐臂以及安装在拐臂上的横杆,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在拐臂的转折部位。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上安装有固定套,固定套上设有沿传动杆径向向外延伸的翼板,所述第三连杆通过该翼板铰接在传动杆上。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的前端转动安装有小腿靠杆。可提高乘坐的舒适性。结合连动杆的位置特点,作为优选,所述连动杆兼做座椅杆。可以通过设置在传动杆上的布兜或横杆等形成座椅结构。本技术的可折叠童车采用铰接形式的传动杆配合连动收车,将锁定机构设置在铰链机构内,简化了铰链机构内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的配合关系,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以及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折叠童车的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折叠童车设有座椅扶手杆的车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车架中传动杆部位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车架中另一侧传动杆部位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铰链机构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铰链机构内部构件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驱动轮与定位齿轮的示意图;图8为车架局部的半折叠示意图;图9为车架局部的全折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折叠童车,包括前脚杆1、后脚杆2以及把手杆3,把手杆3的底部、前脚杆1的顶部以及后脚杆2的顶部通过铰链机构4转动配合。本实施例采用双排座椅的车架进行示意,实际应用中,也可选用单排座椅,前脚杆1、后脚杆2的底部分别安装有车轮,车轮数量可以是三个或四个等。本技术实施例可折叠童车还设有:传动杆7,铰接在前脚杆1上;第一连杆5,与把手杆3连动且与传动杆7铰接,用以在把手杆3向前转动靠近前脚杆1时牵引传动杆7翻转;第二连杆6,铰接在传动杆7与后脚杆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通过齿轮机构锁定车架的可折叠童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齿轮机构锁定车架的可折叠童车,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所述把手杆的底部、前脚杆的顶部以及后脚杆的顶部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杆的顶部设有第一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内齿;所述把手杆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支撑件通过转轴配合的第二支撑件,在第二支撑件上设有与第一内齿并排布置的第二内齿;所述转轴上滑动套设有定位齿轮,该定位齿轮具有同时与第一内齿和第二内齿啮合的锁定位,以及沿轴向脱离第二内齿的释锁位;所述转轴上还滑动套设有沿轴向推动定位齿轮由锁定位进入释锁位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受牵引索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定位齿轮之间设有驱使定位齿轮进入锁定位的弹簧;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边缘设有连接板,所述后脚杆的顶部通过第三支撑件轴接在该连接板上;所述前脚杆上铰接有传动杆,在第二支撑件与传动杆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用以在把手杆向前转动靠近前脚杆时牵引传动杆翻转;传动杆与后脚杆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杆,用以在传动杆翻转时牵引后脚杆向前转动靠近前脚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齿轮机构锁定车架的可折叠童车,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所述把手杆的底部、前脚杆的顶部以及后脚杆的顶部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杆的顶部设有第一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内齿;所述把手杆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支撑件通过转轴配合的第二支撑件,在第二支撑件上设有与第一内齿并排布置的第二内齿;所述转轴上滑动套设有定位齿轮,该定位齿轮具有同时与第一内齿和第二内齿啮合的锁定位,以及沿轴向脱离第二内齿的释锁位;所述转轴上还滑动套设有沿轴向推动定位齿轮由锁定位进入释锁位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受牵引索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定位齿轮之间设有驱使定位齿轮进入锁定位的弹簧;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边缘设有连接板,所述后脚杆的顶部通过第三支撑件轴接在该连接板上;所述前脚杆上铰接有传动杆,在第二支撑件与传动杆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用以在把手杆向前转动靠近前脚杆时牵引传动杆翻转;传动杆与后脚杆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杆,用以在传动杆翻转时牵引后脚杆向前转动靠近前脚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齿轮机构锁定车架的可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在驱动轮的外周设有导向斜槽,在第二支撑件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斜槽配合的抵接件,用于在驱动轮旋转时与导向斜槽相作用推动驱动轮轴向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齿轮机构锁定车架的可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与定位齿轮沿轴向并排抵靠。4.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