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0941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童车骨架,前车架(1)上连接有前轮(1a);后车架(2)上连接有后轮(2a);推架(3)下端与后车架(2)上端转动连接;侧扶手(4)一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推架(3)中部转动连接;座架(5)包括平段杆(51)和从平段杆(51)后部向上延伸的上段杆(52),平段杆(51)前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上段杆(52)的上端与推架(3)中部转动连接;牵引杆(6)一端铰接在前车架(1)中部、另一端铰接在推架(3)下端;连动杆(7)一端铰接在平段杆(51)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后车架(2)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折叠后体积小。

Bassinet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oller frame, a front frame (1)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wheel (1a); the rear frame (2)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wheels (2a); (3) the lower end of the push frame and the rear frame (2)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the side rails (4) and (1) before the end of the upper rotating frame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push frame (3)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al; seat frame (5) includes a flat section of the rod (51) and from the flat section of the rod (51) extending to the rear of the upper rod (52), flat section of the rod (51)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front frame (1)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rod. (52)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push frame (3) rotating central connection; traction rod (6) is hinged on the front frame (1), the other end is hinged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push frame (3); (7) the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on 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the central rod (51), the other end is hinged on the rear frame (2) the centra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small volume after fo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童车骨架
本技术涉及童车骨架。
技术介绍
目前,童车已成为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市场上的童车一般都能进行折叠或展开,但是现有童车的童车骨架结构十分复杂,造成童车笨重,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制造成本高,由于结构的复杂,人们在折叠时非常费力,而且容易损坏童车。因此,本技术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折叠后体积小的童车骨架。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童车骨架,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1,所述的前车架1上连接有前轮1a;后车架2,所述的后车架2上连接有后轮2a;推架3,所述的推架3下端与后车架2上端转动连接;侧扶手4,其一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推架3中部转动连接;座架5,所述的座架5包括平段杆51和从平段杆51后部向上延伸的上段杆52,所述的平段杆51前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上段杆52的上端与推架3中部转动连接;牵引杆6,其一端铰接在前车架1中部、另一端铰接在推架3下端;连动杆7,其一端铰接在平段杆51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后车架2中部。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童车骨架还包括前扶手组件8,所述的前扶手组件8包括下端与上段杆52铰接的扶手杆81,所述的扶手杆81与牵引杆6中部之间设有与二者铰接并能在童车骨架折叠时带动前扶手组件8折叠的拖动杆82,所述的扶手杆81上端还连接有U型抓握杆83。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段杆51上连接有座板9,所述的后车架2上端设有后横杆10,使童车骨架保持展开状态的锁定装置11设在后横杆10与座板9之间。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11包括设在后横杆10上并能在后横杆10上相向滑行的左滑套111和右滑套112,所述的左滑套111和右滑套112上分别设有锁定钩113,所述的座板9上设有在童车骨架展开时能供锁定钩113伸入而勾住座板9上的卡位114的让位孔115,所述的左滑套111和右滑套112之间还设有弹簧。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段杆52与平段杆51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扶手4、推架3和上段杆52三者同轴铰接。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架3、后车架2和牵引杆6三者同轴铰接。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架3上还转动连接有手推杆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推架、侧扶手、前车架和牵引杆组成四连杆结构,而且推架、座架、连动杆和后车架也组成四连杆机构,所以在推架上端向前转动的过程中,推架的下端向后侧运动,进而使上述两个四连杆结构的各个零部件出现联动,使得前车架与后车架交叉而折叠,折叠后体积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折叠过程操作方便,收合灵活。而且,座架由平段杆和从平段杆后部向上延伸的上段杆组成,因此,平段杆和上段杆在四连杆结构中既起到联动而折叠童车骨架的作用,又起到支撑座位而作为座位支撑件使用的作用,设计非常巧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立体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的部件的立体图之一;图4是本技术的部件的立体图之二;图5是本技术的部件的立体图之三;图6是本技术的部件的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的部件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在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之一;图10是本技术在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之二;图11是本技术在折叠完成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4,图8至图11所示,童车骨架,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包括:前车架1,所述的前车架1上连接有前轮1a;后车架2,所述的后车架2上连接有后轮2a;推架3,所述的推架3下端与后车架2上端转动连接;侧扶手4,其一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推架3中部转动连接;座架5,所述的座架5包括平段杆51和从平段杆51后部向上延伸的上段杆52,所述的平段杆51前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上段杆52的上端与推架3中部转动连接;牵引杆6,其一端铰接在前车架1中部、另一端铰接在推架3下端;连动杆7,其一端铰接在平段杆51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后车架2中部。如图8至图10所示,推架3、侧扶手4、前车架1和牵引杆6组成四连杆结构,而且推架3、座架5、连动杆7和后车架2也组成四连杆机构,所以在推架3上端向前转动的过程中,推架3的下端向后侧运动(如图8和图9中箭头所示),进而使上述两个四连杆结构的各个零部件出现联动,使得前车架1与后车架2交叉而折叠,折叠后体积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折叠过程操作方便,收合灵活。而且,座架5由平段杆51和从平段杆51后部向上延伸的上段杆52组成,因此,平段杆51和上段杆52在四连杆结构中既起到联动而折叠童车骨架的作用,又起到支撑座位而作为座位支撑件使用的作用,设计非常巧妙。如图1至图4所示,图8至图10所示,所述的童车骨架还包括前扶手组件8,所述的前扶手组件8包括下端与上段杆52铰接的扶手杆81,所述的扶手杆81与牵引杆6中部之间设有与二者铰接并能在童车骨架折叠时带动前扶手组件8折叠的拖动杆82,所述的扶手杆81上端还连接有U型抓握杆83。在童车骨架折叠的过程中,前扶手组件8也可以跟随折叠,避免传统童车结构中需要拆掉前扶手组件以后才能折叠童车的缺陷,使得童车折叠更方便快捷。如图2、图5、图7所示,所述的平段杆51上连接有座板9,所述的后车架2上端设有后横杆10,使童车骨架保持展开状态的锁定装置11设在后横杆10与座板9之间。如图2、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锁定装置11包括设在后横杆10上并能在后横杆10上相向滑行的左滑套111和右滑套112,所述的左滑套111和右滑套112上分别设有锁定钩113,所述的座板9上设有在童车骨架展开时能供锁定钩113伸入而勾住座板9上的卡位114的让位孔115,所述的左滑套111和右滑套112之间还设有弹簧(图中未画出)。当童车骨架展开状态时,锁定钩113勾住座板9上的卡位114,所以推架3的下端不能向后运动,使得童车骨架保持在展开状态,当需要折叠童车骨架时,使左滑套111和右滑套112相向运动,锁定钩113就不再勾住卡位114,并使锁定钩113从让位孔115内退出来,此时锁定装置11就解锁,童车骨架就可以折叠了。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上段杆52与平段杆51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通过一根杆弯折即可,制造非常的方便,而且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的结构强度也很高。如图4和图9所示,所述的侧扶手4、推架3和上段杆52三者同轴铰接,使得童车骨架制造方便,操作更灵活,折叠后更紧凑。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的推架3、后车架2和牵引杆6三者同轴铰接,使得童车骨架制造方便,操作更灵活,折叠后更紧凑。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推架3上还转动连接有U型手推杆13。手推杆13能够方便用户推行童车,在折叠童车时,首先使手推杆13向后相对推架3转动而折叠,然后再解锁锁定装置11而实现后续的折叠。U型手推杆13上还可以设置解锁按钮116,在解锁按钮116与左滑套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童车骨架

【技术保护点】
童车骨架,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1),所述的前车架(1)上连接有前轮(1a);后车架(2),所述的后车架(2)上连接有后轮(2a);推架(3),所述的推架(3)下端与后车架(2)上端转动连接;侧扶手(4),其一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推架(3)中部转动连接;座架(5),所述的座架(5)包括平段杆(51)和从平段杆(51)后部向上延伸的上段杆(52),所述的平段杆(51)前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上段杆(52)的上端与推架(3)中部转动连接;牵引杆(6),其一端铰接在前车架(1)中部、另一端铰接在推架(3)下端;连动杆(7),其一端铰接在平段杆(51)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后车架(2)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童车骨架,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1),所述的前车架(1)上连接有前轮(1a);后车架(2),所述的后车架(2)上连接有后轮(2a);推架(3),所述的推架(3)下端与后车架(2)上端转动连接;侧扶手(4),其一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推架(3)中部转动连接;座架(5),所述的座架(5)包括平段杆(51)和从平段杆(51)后部向上延伸的上段杆(52),所述的平段杆(51)前端与前车架(1)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上段杆(52)的上端与推架(3)中部转动连接;牵引杆(6),其一端铰接在前车架(1)中部、另一端铰接在推架(3)下端;连动杆(7),其一端铰接在平段杆(51)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后车架(2)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童车骨架还包括前扶手组件(8),所述的前扶手组件(8)包括下端与上段杆(52)铰接的扶手杆(81),所述的扶手杆(81)与牵引杆(6)中部之间设有与二者铰接并能在童车骨架折叠时带动前扶手组件(8)折叠的拖动杆(82),所述的扶手杆(81)上端还连接有U型抓握杆(83)。3.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启佑张益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宝蓓悠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