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套管式动静脉穿刺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892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1:46
本专利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内套管式动静脉穿刺留置针,包括:穿刺部,穿刺部为中空管状,穿刺部的前端设有斜楔形的针尖,穿刺部的侧壁上沿径向设有通槽;手持部,手持部上设有安装槽,穿刺部固定在安装槽内,穿刺部的前端延伸出;软管针,在软管针的尾部设有塑料材质的推板,推板与软管针相连,二者的下侧面均嵌入通槽内并均与穿刺部的内壁滑动连接,软管针与连接部连通,连接部上部与推板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留置针易出现穿刺时虽见回血,但软管针未随钢针芯置入血管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大幅提高穿刺留置成功率的新型留置针。

Internal cannula type arteriovenous puncture indwelling needl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 particular discloses inner sleeve typ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puncture, including: the Department is a hollow tubular, front end of the puncturing part are provided with wedge tip, the side wall of the puncturing part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groove; a holding part, a mounting groove arranged on the hand hold part, puncture the Ministry is fixed on the mounting groove, the front part extends out of the puncture needle; hose, push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astic hose at the end of the needle, push the ho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side of the needle plate, two are embedded in grooves and slid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puncture needl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hose, connection and connection the upper par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ush plate. The invention aims at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needle is easy to appear when the needle is punctured, but the hose needle is not inserted into the blood vessel with the needle co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ovel indwelling needle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puncture and deta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套管式动静脉穿刺留置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套管式动静脉穿刺留置针。
技术介绍
留置针是医疗中当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多次进行输液治疗时,为了减轻病患的痛苦,同时也为了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而经常使用的医疗器件。在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发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倡导各大医院使用留置针。欧美国家只用钢针为血管细的患者单次采集血标本,其他场合都使用留置针。而对于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术中除了静脉输液需要使用留置针外,还需要进行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通过动脉采集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因此,动静脉穿刺留置针也是必不可少的。现有的留置针通常是软管针包裹在钢芯外侧,且软管针略短于钢芯,穿刺时将钢芯和软管针同时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钢芯抽出的同时送入软管针,以达到将软管针留置在血管内的目的。但是在临床中,留置针经常会出现穿刺失败的情况,导致留置针留置的成功率一直不高,穿刺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当穿刺针刺入血管见到回血后进行置管,外套的软管针并未能随钢芯进入血管,即钢芯尖端刺破血管,位于血管内,但是软管针被血管外壁挡住,未进入血管中,最终导致置管失败。这种情况在动静脉穿刺过程中均有发生,而由于动脉穿刺本身难度就较静脉穿刺高,且动脉壁较静脉壁弹性更大,因此相对失败率更高。在临床中留置针穿刺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反复操作又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尤其是对于忍耐力较低的儿童来说。如果留置针能够一次就穿刺成功,那么将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因此,如何改进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方式并提高留置成功率是临床医护人员一直在为之探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留置针易出现软管针未随钢芯进入血管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内套管式动静脉穿刺留置针。本方案提供的基础方案为:内套管式动静脉穿刺留置针,包括:穿刺部,穿刺部为中空管状,穿刺部的前端设有斜楔形的针尖,穿刺部的侧壁上沿径向设有通槽;手持部,手持部上设有安装槽,穿刺部固定在安装槽内,穿刺部的前端延伸出;软管针,在软管针的尾部设有塑料材质的推板,推板与软管针相连,二者的下侧面均嵌入通槽内并均与穿刺部的内壁滑动连接,软管针与连接部连通,连接部上部与推板固定连接。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在使用时,软管针是内套式,即软管针是位于穿刺部内部的。医护人员用手捏住手持部,由于穿刺部与手持部固定,所以医护人员能够轻易的用穿刺部刺穿患者的皮肤和血管。穿刺部是包裹住软管针的,在穿刺部进入血管见到回血之后,即可向前轻推推板,推板与软管针相连,二者的下侧面均嵌入沟槽并均与穿刺部的内壁滑动连接,在轻推推板的过程中,会让软管针从穿刺部的针尖露出,此时再将穿刺部从血管中抽出。软管针与推板的下侧面齐平,二者下侧面均嵌入通槽并均与穿刺部的内壁滑动连接,在轻推推板的过程中,推板和软管针均沿着穿刺部的内壁滑动。在穿刺部从患者的血管中抽出后,继续推动推板,将软管针完全置入血管内,继而通过通槽将手持部及穿刺部顺势滑出,达到仅将软管针留置在血管中的目的。在穿刺部刺入患者的血管过程中,由于穿刺部上开设有通槽,在正常情况下,通槽起到是让伤口不能愈合,加速放血作用。但是本方案中,软管针位于穿刺部的内部,在穿刺部刺穿血管,轻推推板的过程中,软管针的针尖为从穿刺部的尖部露出后,此时软管针的尖部直接暴露在流动的血液中,在血液的冲刷下,软管针的尖部会在血液中不规则的摆动。软管针在血液中的状态就如同是丝带在风中飘动一样。血管中的血液在通过通槽向外涌动的过程中,由于血管内的压强高于血管外的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软管针会堵住通槽,防止血液通过通槽流出。软管针在血液中的不规则摆动能够让软管针更快速的堵住通槽,防止出现血液直接从通槽中涌出的情况。在抽出穿刺部后,血管的管壁具有较强的弹性,穿刺部在血管壁上留下的创口会有一个收紧的动作,这个收紧的动作会让创口箍紧软管针,避免血液沿创口流出。现有的留置针是钢芯刺破血管壁之后,软管针再沿着钢芯刺入血管内,在这个过程中,软管针是撑开钢芯留下的创口,才进入到血管中的。现有的方式,容易对血管壁造成二次损伤,本方案在刺破血管壁之后,让血管有一个收紧的动作,不会对血管壁造成二次损伤,有利于血管上创口的愈合。现有的留置针穿刺部是不设置通槽的,在无通槽的穿刺部刺穿血管中,在血管上造成一个圆形的创口,会从血管壁上切割下一块呈圆形的血管壁组织,在血管壁愈合时,血管壁需要愈合一个圆形的创口。本方案中的穿刺部上设置有通槽,等同于在穿刺部的尖端上开设了一个缺口,在穿刺部刺穿血管后,血管壁有一部分被切割开,还有一部组织与血管壁连接,等同于在血管壁上开设了一个能够开合的门。本方案在血管壁愈合时,血管壁需要愈合一个弧形的缝隙。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方案的病人,血管壁能够更快的愈合。本方案内套管式内套管式动静脉穿刺留置针,只要穿刺部钢针刺入血管,软管针就可在穿刺部的包裹下,跟随穿刺部直接进入血管中,在退针时,退出的是穿刺部,软管针则留置在血管中。而现有的钢芯式外套管留置针在钢芯刺破血管见到回血之后,还需要继续推进留置针进入血管约5mm左右,以使外套的软管针同时进入血管,进而再推进软管针同时后撤钢芯,以达到让软管针沿着钢芯进入血管的目的,但该步骤对操作要求较高,导致现有的外套式软管针容易出现留置失败。本方案省略了这个步骤,让软管针直接随穿刺部进入到血管中,解决了软管针不随钢芯进入血管中的技术问题,更加方便软管针留置,从而大幅提高留置针留置的成功率。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软管针与穿刺部的长度相等,推板的后端抵靠于安装槽的后侧壁。软管针与穿刺部的长度相等,在医务人员用穿刺部对患者的血管穿刺时,软管针不会再穿刺部内滑动。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穿刺部上设有PVC材质一次性的封条,封条粘接覆盖住通槽。在医务人员用穿刺部刺入患者的血管中时,封条将穿刺部的通槽覆盖住,此时穿刺部为一个完成的中通管道,进一步避免血液从穿刺部的通槽涌出,在软管针完成留置后,将封条撕开,让软管针和穿刺部脱离,完成软管针的留置。优选方案三:作为方案三的优选方案:通槽的一端位于斜楔形针尖的最短处。这样的设计,在穿刺部的端部仅有一个尖端,能够方便医务人员穿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内套管式动静脉穿刺留置针的侧视局剖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内套管式动静脉穿刺留置针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穿刺在刺穿血管过程中的局部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软管针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穿刺部1、手持部2、软管针3、推板4、通槽5、连接部6、血管壁7。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内套管式动静脉穿刺留置针,包括:不锈钢材质的穿刺部1,穿刺部1为中空管状,穿刺部1的前端设有斜楔形的针尖,穿刺部1的侧壁上沿径向设有通槽5,通槽5的一端位于斜楔形针尖的最短处;塑料材质的手持部2,手持部2上设有安装槽,穿刺部1固定在安装槽内,穿刺部1露出手持部2的长度为3-6cm;塑料材质的手持部2,其上设有安装槽,穿刺部1固定在安装槽内,穿刺部1延伸出手持部2的长度为3-6cm,安装槽底部为贯穿全穿刺针的沟槽,沟槽的后端设有与输液管连通的连接部6;软管针3(如图4所示),软管针3的尾部设有塑料材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套管式动静脉穿刺留置针

【技术保护点】
内套管式动静脉穿刺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部,穿刺部为中空管状,穿刺部的前端设有斜楔形的针尖,穿刺部的侧壁上沿径向设有通槽;手持部,手持部上设有安装槽,穿刺部固定在安装槽内,穿刺部的前端延伸出;软管针,在软管针的尾部设有塑料材质的推板,推板与软管针相连,二者的下侧面均嵌入通槽内并均与穿刺部的内壁滑动连接,软管针与连接部连通,连接部上部与推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套管式动静脉穿刺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部,穿刺部为中空管状,穿刺部的前端设有斜楔形的针尖,穿刺部的侧壁上沿径向设有通槽;手持部,手持部上设有安装槽,穿刺部固定在安装槽内,穿刺部的前端延伸出;软管针,在软管针的尾部设有塑料材质的推板,推板与软管针相连,二者的下侧面均嵌入通槽内并均与穿刺部的内壁滑动连接,软管针与连接部连通,连接部上部与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健腾马剑波鲁开智易斌甯交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