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德威专利>正文

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332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包括动力杆和端板,动力杆含有依次连接的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纹段和第二外螺纹段,端板匹配套设于动力杆外,端板位于第一外螺纹段和第二外螺纹段之间,第一外螺纹段外螺接有第一支撑块,第二外螺纹段外螺接有第二支撑块,端板的一侧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板,端板的另一侧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板,当动力杆相对于端板旋转时,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均能够朝靠近端板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被撑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能够在顺利进入退变狭窄的椎间隙后,增大体积,有效支撑退变狭窄的椎间隙,产生对抗上下椎体横向滑移的矫正力,使其复位。

Fusion apparatu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intervertebral fusion device includes a reset correction, a power rod and an end plate, a power rod consists of screw connected to the first external thread section opposite and second thread section, end plate matching and a power lever, the end plat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outer screw thread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outer thread segment screwed outside the first support block, the second thread section is screwed outside the second supporting block is hinged with one side of the end plate has at least a first supporting plate, the other side of the hinged end plate has at least one second support plate, when the power lever for rotating end plate, the first the supporting block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blocks are able to move toward the near end plate direction, so that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the support plate second is opened.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intervertebral correction reduction fixator can increase the volume in the narrow well into the degeneration of intervertebral space, and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intervertebral space stenosis, confrontation on vertebral lateral slip correction, the re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融合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椎间植骨融合的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针对腰椎滑脱在椎间隙直接进行矫正复位的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
技术介绍
脊椎滑脱(Spondylolysis)或脊椎前移(Spondylolisthesis)是脊柱退行性疾病,尤其是腰椎退变中的一大类常见、但却是难治的疾病。在生命新陈代谢的进程中,脊柱必然发生退变。在腰椎生理前凸较大、尤其是体形较肥胖、体重较大的个体,当退变的腰椎间隙失稳、狭窄后,椎间关节(椎间盘)均不可避免的发生松动。松动到不足以抵抗下腰生理前凸弯曲部的剪力时,则必然会诱发上位椎体的向前滑动移位。临床上根据滑移的程度分为五度,上下借位达25%为I°,50%为II°,75%为III°,100%为IV°,完全脱落为V°。大多数患者当滑脱达到I°以上时,必然因为神经通道的错位(椎管或神经根管),卡压神经组织而引起除了因失稳而腰痛的早发症状外,开始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并随滑移加重而加重,当演变成持续疼痛,难以忍受时,甚至出现下肢肌肉萎缩、功能障碍时,患者不得不寻求医疗帮助。而这类结构错位的病理变化,除手术减压矫正外,保守治疗基本无效。不幸的是,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术方法,尤其是减压后无法将滑移脱位的椎体复位,只能是后方减压后,在侧后方植骨,让患者长期卧床,待其慢慢融合;而一旦发生骨不连、不融合,大多将难以再站立。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椎弓根螺钉(pediclescrew)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使用,才使复位成为了可能。现行的技术,是在传统的后路减压的基础上,针对病理解剖的特殊性,即退变过程中主要由双侧小关节松动开始,继而发生增生、变形、肥厚、错位,而卡压神经根的病理变化,实施更精准的减压。首先是对变形的小关节进行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松解神经根以解除症状,然后再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等一系列可调整的内植物,将滑脱前移的椎体拉回复位后,并在侧后方植骨,再进行锁定螺钉固定。显然手术较以往复杂,难度风险增大,手术时间长,经济代价高,成为各种“拦路虎”,神经损伤等近期手术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全球文献报告平均可达10%左右;不仅如此,还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常常因侧后方植骨不牢固,而导致椎弓根螺钉疲劳折断,而发生再滑移,使之成为手术后的远期并发症。对这些潜在的风险,当决定手术时,医患双方均不得不去面对,而一旦发生,则会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现代生物力学研究证明,滑脱的发生,根本原因是力学因素。脊柱的主要功能是承载体重,但脊柱在生理构造上,又不仅仅是一根在身体横切面圆周中心的垂直的圆柱,而是同时又作为身体这个由软组织构成的中空的腔囊的“梁”,就好象一个箩筐中的硬边,才能使箩筐具有特定的形状。以此形成软组织腔囊的有效空间,容纳心、肝、脾、肺、肾、胃、肠、膀胱、子宫等内脏。因此,脊柱并不处于这个软囊腔的中心,而是自上而下贴于一边的囊壁之上。它不是垂直的立柱,而必然沿着身体侧方的曲线呈现S型的生理弯曲,在作为软腔之梁的同时,又必须保持转导承重力时凹凸对称的平衡。当处于脊柱最下段腰椎的椎间盘退变老化,失去弹性,导致椎节松动,一旦轴向传导力和腰椎前曲部位剪切力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必然要导致上位椎体向前滑移,而形成腰椎滑脱。基于这一理论上的认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腰椎重建稳定的手术中,轴向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椎间隙高度的恢复,椎体序列的整齐排列,是实现轴向稳定的前提,而维持这一稳定状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椎间植骨融合,这一理论上的共识,在指导临床实践中。椎间植骨融合技术,在过去十年中,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侧后方植骨融合,而椎间植骨融合器,作为在椎间隙界面间的有力支撑及固定的装置,能够使复位后的椎间隙获得良好稳定的内环境,极有利于移植碎骨粒的生长,而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通过美国FDA的认证及中国SFDA的批准。在滑脱的病例中,使椎体产生向前滑移的动力,正是来自于松动的椎间隙在承爱沿轴心自上而下的载荷时,在松动节段产生向前方的剪切力而导致。换句话说,松动节段的间隙,正是产生使椎体向前滑动力的发源地。而当完成后路必要的、精准的减压,再用椎弓根螺钉将滑移的椎体拉回复位后,所产生的间隙,正好构成了一个进入椎间隙的通道。可以将融合器由此通道送入椎间隙并植入碎骨填充,而完成椎间植骨融合。大样本病例随访证明,其疗效优于传统的侧后方植骨,而迅速在全球普遍推广。但美中不足、令人遗憾的问题始终存在,由于进入允许的通道总是狭小拥挤,使允许送入的融合器无论怎样,都无法摆脱“先天不足”的困扰。即其所能够支撑的面积和体积,仅占复位后椎间隙空间体积不足6%。因此,不得不再加上至少四枚椎弓根螺钉加固上下椎体,不但没有减少手术的时间和降低难度,反而由于除植入螺钉外,还要植入融合器而使经济代价进一步上升。同时,因面积小、压强大的问题,其下沉、脱位的并发症仍然难以避免。而最无奈的问题是:虽然融合器已经进入了产生滑移力的轴心发源地,迄今为止,却没有任何一种融合器能具备在无椎弓根螺钉拉回复位的情况下,单独的、直接的,在滑脱动力的发源地产生强大的与之持续对抗的复位力量,使滑移的椎体复位并使之锚定,因此,仍然是脊柱外科领域中一个未获得满意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的融合器在进入退变狭窄的椎间隙后,由于自身的支撑面积及支撑体积较小,无法有效支撑退变狭窄的椎间隙,且现有技术的融合器除了支撑承载上下椎体所传递的脊柱轴向载荷外,无法对抗上下椎体发生的横向滑移,更无法使其复位。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融合器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能够在顺利进入退变狭窄的椎间隙后,增大体积,有效支撑退变狭窄的椎间隙,且能够在支撑承载上下椎体所传递的脊柱轴向载荷的同时,产生“千斤顶”式的作用力,对上位向前向下滑移的椎体,产生强大的向上向后的升举力,对下位椎体,产生向前向下的推送力,实现在升成滑移力量的原位点以强大的相反的“千斤顶”式的对抗力,使滑移错位的两节椎体相互靠拢、对齐、复位。同时,其可调整增高的范围,大于正常生理间隙的高度,因此,具备充分足够的调整能力;而且,其撑开复位后的间隙,并不是平行四边形,即上下等长、前后等高;而是梯形,即上下等长,前高大于后高,与生理状态下腰椎前凸的生理弯曲椎间隙解剖形态完全适配,并实现锚定。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包括动力杆和端板,动力杆含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段和第二外螺纹段,所述第一外螺纹段和所述第二外螺纹段的螺纹旋向相反,端板匹配套设于动力杆外,端板位于所述第一外螺纹段和所述第二外螺纹段之间,所述第一外螺纹段外螺接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二外螺纹段外螺接有第二支撑块,端板的一侧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板,端板的另一侧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板,当动力杆相对于端板旋转时,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均能够朝靠近端板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被撑开。端板为长方形板或正方形板,端板的一侧铰接有一个第一支撑板,端板的另一侧铰接有一个第二支撑板,当第一支撑块朝靠近端板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支撑块推动第一支撑板转动使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远离动力杆,第二支撑块推动第二支撑板转动使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远离动力杆。端板的一侧还设有一个第一固定板,第一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融合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包括动力杆(1)和端板(2),动力杆(1)含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段和第二外螺纹段,所述第一外螺纹段和所述第二外螺纹段的螺纹旋向相反,端板(2)匹配套设于动力杆(1)外,端板(2)位于所述第一外螺纹段和所述第二外螺纹段之间,所述第一外螺纹段外螺接有第一支撑块(41),所述第二外螺纹段外螺接有第二支撑块(42),端板(2)的一侧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板(31),端板(2)的另一侧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板(32),当动力杆(1)相对于端板(2)旋转时,第一支撑块(41)和第二支撑块(42)均能够朝靠近端板(2)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被撑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包括动力杆(1)和端板(2),动力杆(1)含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段和第二外螺纹段,所述第一外螺纹段和所述第二外螺纹段的螺纹旋向相反,端板(2)匹配套设于动力杆(1)外,端板(2)位于所述第一外螺纹段和所述第二外螺纹段之间,所述第一外螺纹段外螺接有第一支撑块(41),所述第二外螺纹段外螺接有第二支撑块(42),端板(2)的一侧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板(31),端板(2)的另一侧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板(32),当动力杆(1)相对于端板(2)旋转时,第一支撑块(41)和第二支撑块(42)均能够朝靠近端板(2)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被撑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端板(2)为长方形板或正方形板,端板(2)的一侧铰接有一个第一支撑板(31),端板(2)的另一侧铰接有一个第二支撑板(32),当第一支撑块(41)朝靠近端板(2)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支撑块(41)推动第一支撑板(31)转动使第一支撑板(31)的一端远离动力杆(1),第二支撑块(42)推动第二支撑板(32)转动使第二支撑板(32)的一端远离动力杆(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端板(2)的一侧还设有一个第一固定板(33),第一固定板(33)的一端与端板(2)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块(41)位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一固定板(33)之间,端板(2)的另一侧还设有一个第二固定板(34),第二固定板(34)的一端与端板(2)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块(42)位于第二支撑板(32)和第二固定板(34)之间,第一支撑板(31)与端板(2)之间的铰接轴的轴线与第一固定板(33)平行,第二支撑板(32)与端板(2)之间的铰接轴的轴线与第二固定板(34)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板(33)和第二固定板(34)均与端板(2)垂直,第一支撑板(31)铰接于端板(2)的一端,第一固定板(33)固定于端板(2)的另一端,第二支撑板(32)铰接于端板(2)的另一端,第二固定板(34)固定于端板(2)的一端,当所述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1)与第一固定板(33)平行,第二支撑板(32)与第二固定板(34)平行,第一固定板(33)与第二固定板(34)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椎滑脱椎间矫正复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德威
申请(专利权)人:邹德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