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236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包括有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所述杂草除草剂总量的60‑80%,其中,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比为50‑60:5‑10:5‑10。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农作物安全,且对后茬作物无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High efficiency mixed herbicide weed weed with pyridinium chlorid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 ammonia chlorine pyridine compound herbicides, including glyphosate, picloram and two methyl four chlorine content, glyphosate, picloram and two methyl four chlorine was 80%, 60 of the total herbicides including quality of glyphosate, ammonia Chloropyridine acid and two methyl four chlorine ratio is 50 60:5 10:5 10. The invention not only can control grass weeds, but also can control broadleaf weeds and sedge weeds, and has no influence on crops and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草剂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人类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高效、安全农药已经成为世界农药的发展方向,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有力保障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近20年来,农药开发中最有成效的是众多杂环化合物被开发为超高效农药。而在杂环化合物中,含氮杂环化合物,尤其是吡啶衍生物又是最为突出的,不但有杀菌剂、杀虫剂,而且有高效的除草剂,这为化学农药的发展开拓了新天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阔叶杂草,且效果良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包括有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所述杂草除草剂总量的60-80%,其中,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比为50-60:5-10:5-10。所述的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比为55-60:6-8:8-10。所述的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比为60:7:8。所述的二甲四氯选用二甲四氯可溶粒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配后的联合作用,结果显示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比为50-60:5-10:5-10的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50,达到显著增效作用,说明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比为50-60:5-10:5-10比例混配均有增效作用,其中,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比为60:7:8复配增效作用最大,对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农作物的安全性测定试验表明,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对茎叶处理,抑制农作物生长10%的ED10=2158.0569,抑制杂草生长90%的ED90=268.7435,选择性系数为2158.0569/268.7435=8.03>2,认为该药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对农作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所述复配杂草除草剂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农作物3叶期,杂草2-5叶不等期,农作物从施药到成熟期未见药害症状,对农作物安全。杂草的防效10天达到90%以上,40天达到95%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一次施药即能控制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的杂草,不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杂草除草剂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农作物安全,且对后茬作物无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60%高效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60%是指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可溶粒剂三种活性组分占总重的百分比;其包括有以下组分:50kg草甘膦,5kg氨氯吡啶酸,5kg二甲四氯可溶粒剂。上述组分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得到产品。实施例2一种80%高效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80%是指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可溶粒剂三种活性组分占总重的百分比;其包括有以下组分:60kg草甘膦,10kg氨氯吡啶酸,10kg二甲四氯可溶粒剂。上述组分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得到产品。实施例3一种75%高效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75%是指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可溶粒剂三种活性组分占总重的百分比;其包括有以下组分:60kg草甘膦,7kg氨氯吡啶酸,8kg二甲四氯可溶粒剂。上述组分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得到产品。实施例4茎叶处理联合作用室内活性测定:1、试验目的: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高效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并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二者不同比例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2、供试作物:水稻品种—丰两优;供试杂草:千金子、稗草、茅草、香附子、狗牙根(上一年田间采收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3、试验条件及试材的培养:在光照培养室中进行试验材料的培养,温度25-30℃。试验时,将每种杂草种子30-40粒均匀放入盆中,覆土0.5cm,杂草培养期间应补充生长所需水分。以底部渗水的方式定期补水(药后2天内不浇水),保持土壤湿度。4、供试药剂:95%草甘膦原药、95%氨氯吡啶酸原药和95%二甲四氯可溶粒剂。用电子天平称取定量的上述原药,加入适量的乳化剂,用丙酮溶解,最后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将上述原药稀释至所需浓度。5、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联合作用:包括有草甘膦原药单剂、氨氯吡啶酸原药单剂、二甲四氯原药单剂及实施例1-3的制剂,另设空白对照,每个试验处理重复4次。处理药剂剂量详见表1。表1试验处理及试验水平(浓度ga.i./kg)6、施药方法:于农作物3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喷药采用可调速的室内天车式喷雾试验装置,模拟田间常规喷雾方法。喷头为扇形喷头,型号为Teejer8002E型,喷药量40公斤/亩。喷雾高度0.5米,喷幅0.7米,步速0.224米/秒。喷雾压力2.0兆帕,流量697升/分。试验于农作物3-5叶期进行药剂喷雾处理,施药1次。7、调查方法:施药后详细记录农作物及杂草的受害症状,药后20d,进行鲜重测量,并与对照处理相比较,计算鲜重防效。试验结果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依据SUN,Y-P(孙云沛)法计算其实际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以浓度对数为X,病虫害防效机率值为Y,求回归方程。实际毒力指数=标准药剂LD50/混剂的LD50×100;理论毒力指数=∑(供试药剂的毒力指数×在混剂中该药剂有效成分的百分率);共毒系数=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试验中以草甘膦为标准药剂。判定标准:共毒系数<80为拮抗作用,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120为增效作用。8、结果与分析: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联合作用: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混配对杂草的鲜重防效,结果见表2。表2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混配药后20d对杂草的鲜重防效PS:表中防治效果为四个数据的平均值。由表2可知:药剂对杂草的毒杀作用情况及防效。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混配对杂草的联合作用:通过公式计算各试验组的毒力回归方程、LD50、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与共毒系数。具体见表3。表3: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混配对杂草的联合作用由表3可知,处理D、E、F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55.87、202.03、230.07,共毒系数均大于150,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处理F的共毒系数最大,达到230.07,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试验结论:通过试验可知,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比为50-60:5-10:5-10均有增效作用,其中,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按60:7:8较为合适,对千金子、茅草、香附子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所述杂草除草剂总量的60‑80%,其中,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比为50‑60:5‑10:5‑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所述杂草除草剂总量的60-80%,其中,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和二甲四氯的质量比为50-60:5-10:5-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氨氯吡啶类复配杂草除草剂,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益峰方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益农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