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及人工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61729 阅读:5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及人工养殖方法,属于野生鱼类驯养领域。该驯养方法包括:捕获野生花斑副沙鳅作亲鱼并运输至驯养地。将亲鱼投入养鱼设备内用淡水驯养,淡水的深度为60‑80cm,淡水内溶氧量不低于6mg/L,养鱼设备内放养密度不高于50尾/m

Domestication method and artificial breeding method of spotted sand loach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omestication method and an artificial breeding method of spotted sand loach,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wild fish domestication. The method of domestication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catching wild spotted sand loach as a parent fish and carrying it to a domesticated place. The parent fish input equipment with fresh water fish domestication, fresh water depth of 60 80cm, dissolved oxygen in fresh water is not less than 6mg/L, the fish stocking density within the device is not higher than 50 tail /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及人工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野生鱼类驯养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及人工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花斑副沙鳅(Parabotiafasciata)隶属于沙鳅亚科(Botiinae),为中国特有鱼类,曾在我国江河中广为分布,是鳅科中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小型底栖经济鱼类。花斑副沙鳅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很高等优点。且其与泥鳅相比,骨骼只有主脊椎骨,无肌间刺,与肌肉易分离,更方便人们食用。近年来,随着各大江河水系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加剧,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花斑副沙鳅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同时不合理的渔法和过度捕捞,使其野生资源量越来越少。现在沙鳅在一些地区的售价高达每千克400元以上,对其开展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花斑副沙鳅目前仍为野生鱼类,尚未驯化,若要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需先对野生花斑副沙鳅进行驯养,再对其展开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而由于花斑副沙鳅不耐低氧,且未经驯养,一旦离开水体,很快会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该驯养方法操作简单,亲鱼的成活率高,实现了花斑副沙鳅的规模化、标准化驯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斑副沙鳅的人工养殖方法,其采用上述方法驯养亲鱼,便于对花斑副沙鳅进行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从而利用驯养得到的亲鱼繁殖鱼苗,实现对花斑副沙鳅的大规模人工养殖。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包括:捕获野生花斑副沙鳅作亲鱼并运输至驯养地;将亲鱼投入养鱼设备内用淡水驯养,淡水的深度为60-80cm,淡水内溶氧量不低于6mg/L,养鱼设备内放养密度不高于50尾/m2。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花斑副沙鳅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采用上述驯养方法驯养亲鱼,将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操作简单,实践应用性好,亲鱼成活率高。便于实现花斑副沙鳅的规模化、标准化驯养,为花斑副沙鳅的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花斑副沙鳅的人工养殖方法,利用上述驯养方法驯养的亲鱼进行花斑副沙鳅的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从而利用驯养得的亲鱼实现大规模的繁殖,繁殖得的鱼苗用于花斑副沙鳅的人工养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及人工养殖方法进行具体说明。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包括对亲鱼的捕获、运输及驯养。捕获:于每年的4-5月,在花斑副沙鳅的自然分布水体中捕捞野生花斑副沙鳅,选取无病无伤、身体健康、体质强壮的成鱼或性成熟个体作为亲鱼。花斑副沙鳅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5-8月,于每年的4-5月即繁殖季节前进行捕捞,此时的花斑副沙鳅发育成熟,体质强健,捕获后存活率较高。筛选亲鱼的具体标准为满足年龄3龄以上或体长在100mm以上或体重在18g以上。满足以上任一条件的花斑副沙鳅通常发育较成熟,便于驯养。由于沙鳅亚科的鱼类鳞片、脊椎骨及耳石较小且取材麻烦,难以用于鉴定其年龄。而沙鳅亚科的主鳃盖骨上有清晰的年轮,可用于在筛选过程中对花斑副沙鳅的年龄进行鉴定,从而选出符合条件的亲鱼。筛选亲鱼通常选择体表无伤的个体,防止亲鱼在运输和驯养过程中,因伤口感染而影响存活率。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沉刺网或拖网捕捞野生花斑副沙鳅,避免用电捕或小钩钓捕使鱼受伤,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不能用电鱼机捕获个体,因为电击会严重影响到花斑副沙鳅性腺的发育。同时勿用手抓取捕捞的花斑副沙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亲鱼不耐低氧,一旦离开水体,很快会死亡,故亲鱼的筛选需在水中进行。运输:首先检查塑料袋是否漏气,再用塑料袋盛水并加入麻醉剂,再将亲鱼放入水中。花斑副沙鳅不耐低氧,需将塑料袋内的空气排出后充入氧气并密封,为亲鱼提供充足的氧气。在放鱼前加入麻醉剂,用于减慢花斑副沙鳅的新陈代谢速度,降低花斑副沙鳅的耗氧量,提高花斑副沙鳅在运输中的存活率。本专利技术中,采用MS-222作为麻醉剂,并控制麻醉剂溶于水后的浓度为10-20mg/L。上述麻醉剂麻醉起效时间短,药物代谢快、残留小,对鱼、人都较为安全。温度较高时,亲鱼的新陈代谢旺盛。当温度高于30℃时,在塑料袋的两端分别放置如冰块等降温块,能够减慢亲鱼的新陈代谢速度,提高运输成活率。由于花斑副沙鳅不耐低氧,故在运输前向塑料袋内封入氧气的同时,控制运输密度为0.1-0.2kg/L,即每L水内放入亲鱼的质量为0.1-0.2kg。为了提高供氧量,通常用纯氧充满塑料袋的剩余空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塑料袋采用双层结构,防止运输过程中塑料袋破损,氧气和水泄漏。塑料袋采用聚乙烯材料,防止塑料袋释放有害物质溶于水中对亲鱼产生影响。驯养:采用石灰石等对养鱼池进行常规的消毒,再向养鱼设备内放入清洁无污染的淡水,将运达驯养地的亲鱼置于养鱼设备内的淡水中进行驯养。养鱼设备可以采用水泥池或水族箱,其底部平铺一层鹅卵石模拟花斑副沙鳅的野生生境,同时便于亲鱼的分散和躲藏。水泥池一般为直径约2-4m的圆形池,池底为向下凹陷的“锅底型”,底部设置30cm×30cm的沉式排水口,排水口上面用8mm粗的钢筋按5mm间隔焊接成筛网防亲鱼逃跑;排水口底预埋管径为110mm的PVC排水管,排水管出水口设闸阀以排放污水。养鱼设备还可设置遮阳网,光照过强时,可利用遮阳网对养鱼设备进行适当遮荫。养鱼设备内的淡水的深度控制在60-80cm,使设备内的水温和光线符合花斑副沙鳅亲鱼的生活习性。通过在养鱼设备内设置增氧设备或者采用流水增氧的方法,使养鱼设备内淡水水体的溶氧量不低于6mg/L。放养密度不高于50尾/m2,为亲鱼提供足够的氧分。将亲鱼放入养鱼设备后,第一天不进行投食,第二天开始投喂饲料,使亲鱼产生饥饿感,利于投食后亲鱼进食。由于前几天亲鱼处于对新环境的适应期,进食量相对较小,为了防止过量的饲料残余在养鱼设备中对水体造成污染,投食的前三天投食量较小,三天后加大投食量。具体的,前三天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的喂食量为亲鱼重量的0.8-1.2%,即1kg亲鱼喂食8-12g饲料。较佳的,喂食量为亲鱼重量的1%。开始投喂的第四天起,每天分两次投喂,分别是上午9:00左右一次,下午17:00左右一次。每天的总喂食量增长为亲鱼的重量的2.8-3.2%,较佳的为3%,投喂采用分散投饵的方式,防止因一次性投喂导致饲料过量并残余在水体中。。本专利技术中,投喂的饲料选自活体的蚯蚓、活体的水蚯蚓、活体的黄粉虫中的至少一种,其均为花斑副沙鳅喜食的动物性饵料,能够促进亲鱼进食。同时,上述的动物性饵料还有利于花斑副沙鳅的生长和性腺的发育。由于水蚯蚓能够在养鱼设备中存活,投喂时稍过量不会对养鱼设备的水体造成影响。由于亲鱼在养鱼设备内会进行新陈代谢导致对水体的污染,需要进行排污保持水体环境。为了保持养鱼设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每次排污的排水量约为总水量的1/10,排污后补充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淡水。夏天和秋天温度较高,新陈代谢旺盛,需每天进行一次排污处理;冬天和春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捕获野生花斑副沙鳅作亲鱼并运输至驯养地;将所述亲鱼投入养鱼设备内用淡水驯养,淡水的深度为60‑80cm,淡水内溶氧量不低于6mg/L,所述养鱼设备内放养密度不高于50尾/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捕获野生花斑副沙鳅作亲鱼并运输至驯养地;将所述亲鱼投入养鱼设备内用淡水驯养,淡水的深度为60-80cm,淡水内溶氧量不低于6mg/L,所述养鱼设备内放养密度不高于50尾/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驯养第二天开始投喂饲料,投喂前三天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的喂食量为所述亲鱼的重量的0.8-1.2%;投喂的第四天开始每天分两次投喂,每天的总喂食量为所述亲鱼的重量的2.8-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选自蚯蚓、水蚯蚓及黄粉虫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亲鱼放入所述养鱼设备之前,将所述亲鱼放入8-10wt%的食盐水中浸泡4-6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