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楠木的造林方法,将马尾松林分进行间伐,降低原马尾松林分的郁闭度;在间伐后的马尾松林冠下挖掘洞穴;在所挖的洞穴中种植楠木幼苗造林;造林后对楠木进行抚育。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楠木,既可以保持原有马尾松林的生态功能,又可以充分利用马尾松与楠木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把马尾松纯林培育成异龄复层的针阔混交林,提高了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提升了林分的生态功能,为发展珍贵树种楠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A pine canopy interplanting nanmu forest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ine Planting under the crown of Phoebe bournei afforestation method, the Masson pine stands for thinning, reduced the original stand of Masson Pine canopy; mining cave in Pinus massoniana canopy after thinning; planting seedlings of Phoebe afforestation in the dug caves; after afforestation tending to phoebe. In Pinus massoniana canopy with Phoebe, not only can maintain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function of Pinus, but also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inus massoniana and nanmu trees, the pure forest of Pinus massoniana bred Yiling stratified conifer forest to improve forest qua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enhanc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forest, provides open a new way and a new meth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are species, phoe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楠木的造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林业森林资源培育
,特别涉及一种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楠木的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马尾松(学名:PinusmassonianaLamb.)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红褐色,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广东两轮),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针叶,细柔,微扭曲,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叶鞘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雌球聚生于新枝近顶端,淡紫红色,种子长卵圆形,4-5月开花,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马尾松分布极广,北自河南及山东南部,南至两广、湖南(慈利县)、台湾,东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及贵州,遍布于华中华南各地。一般在长江下游海拔600-700m以下,中游约1200m以上,上游约1500m以下均有分布。是中国南部主要材用树种。经济价值高。现有马尾松林其物种多样性低下、地力衰退严重、松毛虫和松材线虫危害严重,生态和经济效益较低。为此,需要对低效的马尾松林进行改造,使其演替到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恢复相对应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提升林分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人工造林采用的是荒山造林和采伐后的迹地更新造林,以采伐后的迹地更新造林为主。迹地更新造林是指造林地为有林地,把林木采伐后进行劈草炼山挖穴植苗造林。迹地更新造林的缺陷包括:一是采伐林木使森林消失,由林分变为无林地,森林的生态功能降至最低;二是采伐林木后的炼山造林容易引起水土流失,造成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楠木的造林方法,将马尾松林分进行间伐,降低原马尾松林分的郁闭度;在间伐后的马尾松林冠下挖掘洞穴;在所挖的洞穴中种植楠木幼苗造林;造林后对楠木进行抚育。楠木(PhoebebourneiYang),为中亚热带常绿乔木,最高可达30余米,胸径可达1米。主指桢楠属(phoebenees)和润楠属(Machilusnees)木材。桢楠归类为楠木本类,主要有闻香园林金丝楠,缅甸黄楠,小叶楠等;润楠归类为楠木旁类,主要有水楠,大叶楠,滇楠,紫楠等。楠木为樟科常绿大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目前天然楠木已近枯竭,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渐危种,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气候温暖湿润,生长在气温约0-38摄氏度,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的亚热带区域。马尾松属于针叶林,为阳性树种,而楠木属于阔叶林,为阴性树种。马尾松的针叶较稀疏,能有较多的阳光透过林冠层进入到林地中,而楠木较耐荫,幼树需要一定的荫蔽,马尾松的林冠下适宜楠木的生长。马尾松的针叶林可以很好的控制林分的郁闭度,一方面可以促使一部分阳光照射到楠木树种上,使得楠木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生产,另一方面又由于马尾松针叶的遮挡,透射到楠木枝叶上的阳光不至于太强烈,太强烈的阳光,反而会阻碍马尾松的生长。本专利技术用马尾松林下间伐、挖穴、套种楠木,这种种植方式,既可以避免迹地更新造林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问题,又可以拉开马尾松与马尾松之间的距离,防止虫害在马尾松之间传播,可以有效遏制虫害的生长。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楠木属于樟科类物种,楠木具有的香樟气味,可以驱赶或者杀死寄生在马尾松林的蚊虫。总之,本专利技术用马尾松林下间伐、挖穴、套种楠木,这种种植方式,既可以避免迹地更新造林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问题,又可以促进保留的马尾松林分的生长和发展珍贵树种楠木,由此形成的马尾松楠木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也有利于防止马尾松各种虫害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林分的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总之,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楠木,确实可行,充分利用了马尾松与楠木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既可以保持原有马尾松林分的生态功能,培育形成的马尾松楠木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生长良好,提高了林分质量,提升了林分的生态功能,为发展珍贵树种楠木开辟了一条新方法、新途径。上述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楠木的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间伐:选择成年的马尾松林分进行间伐,间伐后保留林分郁闭度0.4至0.6;成年的马尾松林一般指生长良好立地条件较好的20年左右的马尾松林,优选15年至25年的马尾松林。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林分)总面积的比,它反映林分的密度。20年左右的马尾松,林木分化较严重,处在上层的马尾松生长良好,而处在下层的被压木生长较差,基本上已停止生长,因此砍伐下层的被压木既可有一定的收益,又能为保留的上层木提供更多的营养空间,有利于保留的林木的生长。郁闭度控制在0.4至0.6,是为了满足楠木的生长特性:郁闭度太高,会因楠木得不到充分的光合作用而生长缓慢,郁闭度太低,因楠木是喜阴植物,阳光太强烈会影响楠木的生长。砍留原则:以“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的原则进行间伐,“砍密留稀”指的是在马尾松林中,优先砍伐密度较大的马尾松;“砍小留大”指的是优先砍伐被压的下层木的马尾松;“砍劣留优”指的是优选砍伐树冠生长不良或有病虫害的马尾松。砍伐以后需要保持马尾松林郁闭度在0.4至0.6。2)挖穴:在间伐后的马尾松林冠下进行挖穴,面宽大于或等于50cm×50cm、底宽大于或等于30cm×30cm、深大于或等于30cm,密度1200穴/hm2至1800穴/hm2;hm2是公顷单位。上述挖穴规格,一方面可以满足种植楠木的需要,又避免挖穴过而造成劳动力的浪费。3)造林:在1月至2月选择阴雨天将一年生的楠木幼苗植入步骤2)所挖的洞穴,进行植苗造林;选择在1月至2月的阴雨天进行植苗造林,主要是根据林地种植作业与楠木生长特点,这个季节移植楠木种植,楠木成活率最高,选择阴雨天种植又可以避免给楠木浇水,节约种植成本。4)抚育:造林后的1年至3年采用块状锄草对楠木进行抚育,一年两次,分别在5月至6月和9月至10月进行;造林后4年至5年采用劈草对楠木进行抚育,一年一次,在7月至8月进行。块状锄草指的是用翻锄工具将楠木周边的杂草清除干净以免杂草与楠木竞争阳光,在翻锄的过程中也能疏松楠木周边的土壤,增加楠木根系吸水、吸氧的能力,能更好的促进楠木幼苗的生长。造林后的1年至3年锄草之所以选择5月至6月和9月至10月进行,是因为这个月份杂草生产最旺盛,将杂草去除,为楠木幼苗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之所以不选择7月和8月块状锄草,是因为块状除草过程会松动楠木周边的土壤,处于幼年期的楠木根系尚不发达、比较脆弱,加之7月8月天气炎热,这个时候块状锄草,可能会对楠木的生产构成损害。劈草指的是用砍刀等刀具,将楠木周边的杂草、杂树劈除干净,无需松动杂草、杂树所在的地面,只需要把杂草、杂树的枝干劈除干净就好,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杂草、杂树与楠木竞争光合作用。这个时候的楠木已经渐渐长大,无需采用块状锄草的方法进行除草。造林后4年至5年劈草选自7月至8月,是因为这个时候天气最为炎热,劈下来的杂草杂树容易被晒焉萎,除草效果最好。进一步地,在间伐后的马尾松林冠下进行挖穴,穴规格为面宽50cm×50cm、底宽30cm×30cm、深30cm。洞穴挖掘成这个规格,种植楠木以后存活率最高。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楠木的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马尾松林分进行间伐,降低原马尾松林分的郁闭度;在间伐后的马尾松林冠下挖掘洞穴;在所挖的洞穴中种植楠木幼苗造林;造林后对楠木进行抚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楠木的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马尾松林分进行间伐,降低原马尾松林分的郁闭度;在间伐后的马尾松林冠下挖掘洞穴;在所挖的洞穴中种植楠木幼苗造林;造林后对楠木进行抚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楠木的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间伐:选择成年的马尾松林分进行间伐,间伐后保留林分郁闭度0.4至0.6;2)挖穴:在间伐后的马尾松林冠下进行挖穴,穴规格为面宽大于或等于50cm×50cm、底宽大于或等于30cm×30cm、深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陈绍栓,
申请(专利权)人:陈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