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苑芳国专利>正文

一种缓压轮以及包含该缓压轮的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075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压轮以及包含该缓压轮的输送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在达到滚动传输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其接触物体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缓压作用,使用在农用输送机构上,能够对输送的秸秆有一定的压力,使其按照传输机构的速度进行传输,从而保障了传输的可控性,防止在输送的过程中堵塞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压轮以及包含该缓压轮的输送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缓压轮以及包含该缓压轮的秸秆缓压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针对一些大面积种植的农户,对农用机械的依赖性更强,所以在农作时需要农用机械能够持续稳定的工作。在现有的技术中轮体一般都是实体的连接结构,使用的时候灵活性不强,不具有缓冲的效果,尤其是在镇压轮或者其他一些既需要滚动作用又需要一定上下浮动空间的器械上使用不方便。另外,现有的农用设备上的传输机构由于输送通道固定不可调节,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堵塞或者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压轮,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在达到滚动传输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其接触物体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缓压作用,使用在农用输送机构上,能够对输送的秸秆有一定的压力,使其按照传输机构的速度进行传输,从而保障了传输的可控性。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缓压轮,包括:轴套管和轮体,所述轴套管设置在所述轮体内,且所述轴套管和轮体之间通过若干缓压机构相连接,且所有的所述缓压机构以所述轴套管为中心程放射形分布。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缓压机构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轮体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轴套管的外壁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缓压机构包括衔接杆和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通过所述衔接杆与所述轮体的内壁铰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轴套管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轮体的内壁上设置与所述内壁相垂直的铰接柱,所述衔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铰接柱相铰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片的外端相铰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弹片的内端通过固定螺杆固定在所述轴套管外壁上,且所述弹片与所述轴套管的外壁相切。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轴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杆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固定螺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弹片厚度加所述轴套管管壁厚度之和。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轴套管为花键套管;还包括增压片,所述增压片与所述弹片并排设置,且所述增压片一端固定在所述轴套管的外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一种秸秆缓压输送机构,包括:支撑架、联动装置和并排设置的两个输送辊,两个所述输送辊通过所述联动装置反向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两个所述输送辊上分别套设有若干个上面所述的缓压轮,所有的所述缓压轮平行设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联动装置包括通过链条相连接的变相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所述输送辊的中心轴上,所述变相齿轮设置在两个所述从动齿轮的下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输送辊上套设有防塞橡胶套,或所述输送辊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压轮之间设置有防塞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轴套管和轮体之间设置缓压机构,能够使轮体相对于轴套管具有一定的上下浮动空间,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轮体正常的释放硬压力。将缓压机构由衔接杆和弹片组成,而且衔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轮体自身转动时的惯性以及轮体下壁接触物体的上下浮动的空间进行调节,使轴套管和轮体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差,从而达到一定的缓压效果。在轴套管上设置固定螺杆的通孔,能够在达到固定弹片的同时,还具有锁紧轴套管与穿设在其内部转轴的作用,从而能够保证轮体在转轴的带动下稳定的转动。通过设置与弹片并排的增压片,能够更好的保证缓冲机构的弹性,在高速工作中使弹片不产生形变,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利用缓冲轮的结构特征设置具有一定挤压和输送功能的输送机构,通过设置联动装置能够控制两个并排的输送辊逆向转动,从而在支撑架上形成一个输送通道,能够将秸秆等通过该输送通道匀速的输送出去,通过在输送通道上设置上述中的缓压轮能够防止在输送通道出口处外力对秸秆的拖拽,从而保障了输送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缓压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秸秆缓压输送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秸秆缓压输送机构中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体;2、轴套管;3、缓压机构;31、衔接杆;32、弹片;33、增压片;4、铰接柱;5、固定螺杆;6、支撑架;7、输送辊;8、联动装置;81、从动齿轮;82、变相齿轮;83、链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压轮,包括:轴套管2和轮体1,所述轴套管2设置在所述轮体1内,且所述轴套管2和轮体1之间通过若干缓压机构3相连接,且所有的所述缓压机构3以所述轴套管2为中心程放射形分布,在使用时能够通过缓压机构3将轮体1相对于轴套管2发生位移,从而能够根据缓压轮按压物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具体的所述缓压机构3包括衔接杆31和弹片32,所述弹片32的一端通过所述衔接杆31与所述轮体1的内壁铰接,所述弹片3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轴套管2上,在轮体1滚动的过程中,当碰到物体后,硬压力会通道缓冲装置传送到轴套管2中,在传递时会先通过衔接杆31然后在通过弹片32,由于衔接杆31与轮体1内壁铰接,所以在弹片32和轮体1之间传递硬压力时会利用铰接结构的原理先行发生位移,将部分压力转化为了弹片32的弹力,然后弹片32的弹力在进行释放,从而达到了缓压的效果。根据缓压轮缓压的效果,以及对释放压力强度的需要,一是可以对弹片32的弹性系数进行调整,二是配合弹片32的弹力调节衔接杆31的扭矩,调节轮体1相对于轴套管2之间的位移量,从而控制硬压力调控的程度。所述轮体1的内壁上设置与所述内壁相垂直的铰接柱4,所述衔接杆31的一端与所述铰接柱4相铰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片32的外端相铰接,所述弹片32的内端通过固定螺杆5固定在所述轴套管2外壁上,且所述弹片32与所述轴套管2的外壁相切,通过该设计能够达到更加灵活的调控效果。在使用缓压轮时,为了更好的将缓压轮固定到转轴上,在所述轴套管2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杆5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固定螺杆5的长度大于所述弹片32厚度加所述轴套管2管壁厚度之和,在方便缓压轮安装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调节其与转轴的契合度,增加固定的牢固性和使用的安全性,也能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优选的将所述轴套管2为花键套管;本技术方案中为了更好的达到缓压的效果,弹片32在缓压轮转向的一侧设置了增压片33,所述增压片33与所述弹片32并排设置,且所述增压片33一端固定在所述轴套管2的外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通过设置增压片33,能够在缓压轮转动的过程中抵消其本身转动时的惯性,从而能够更好的达到缓压的效果,防止位移过度或者对弹片32产生超负荷的压力。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缓压机构3还可以设置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轮体1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轴套管2的外壁上,但是设置弹簧时需要对弹簧的弹性系数和抗扭力系数进行严格的控制,根据缓压轮使用时对其强度的要求进行筛选。实施例3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秸秆缓压输送机构,包括:支撑架6、联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缓压轮以及包含该缓压轮的输送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压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管和轮体,所述轴套管设置在所述轮体内,且所述轴套管和轮体之间通过若干缓压机构相连接,且所有的所述缓压机构以所述轴套管为中心程放射形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压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管和轮体,所述轴套管设置在所述轮体内,且所述轴套管和轮体之间通过若干缓压机构相连接,且所有的所述缓压机构以所述轴套管为中心程放射形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压机构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轮体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轴套管的外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压机构包括衔接杆和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通过所述衔接杆与所述轮体的内壁铰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轴套管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内壁上设置与所述内壁相垂直的铰接柱,所述衔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铰接柱相铰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片的外端相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的内端通过固定螺杆固定在所述轴套管外壁上,且所述弹片与所述轴套管的外壁相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芳国
申请(专利权)人:苑芳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