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物质微生物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562860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矿物质微生物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土壤调理剂按重量份含有以下原料组分:黏土矿物32‑60份、长石类矿物15‑30份、镁铝水滑石10‑15份、麦饭石5‑10份、草木灰1‑5份、海藻酸钙1‑4份、微生物菌种0.1‑0.5份、天然植物提取物12‑15份、草炭5‑10份、膨润土6‑8份、棒土2‑5份、硼镁粉5‑10份、秸秆粉3‑7份、沼气渣6‑10份、腐植酸2‑5份、甲壳素1‑4份和壳寡糖1‑5份;通过将各矿物质粉碎、过筛、提纯和二次燃烧,得到混合粉末,再将微生物菌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和其它营养成分与粉末进行混合,经发酵、灭菌和干燥后,得到所述土壤调理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壤调理剂对速效钾的利用率较高,将其用于温室蔬菜栽培中,可促进温室蔬菜生长,有效防治病虫害,并提高蔬菜品质与营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物质微生物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矿物质微生物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植物以其根系固定在土壤中,并通过根系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以保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土壤对植物起支撑作用和供给植物生长发育中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所以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肥力状况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性状主要由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厚度、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温度、水分及土壤微生物、土壤酸碱度等因素综合作用决定。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这四种基本成分的比例决定着土壤性状和肥力。土壤矿物质为土壤组成的最基本物质,其含量不同,颗粒大小不同所组成的土壤质地也不同,通常按照矿物质颗粒粒径的大小将土壤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其中,砂土类土壤中含矿粒多、黏粒少,因此土壤松散,土壤黏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但蓄水保肥力差,土温易增易降,昼夜温差大,有机质含量少,因养料水分流失快,肥力不高,容易遭受旱灾;黏土类土壤以黏粒、粉砂为主,粘滞力强,土粒间隙小,通透性差,排水不良,但保水性强,湿时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物质微生物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含有以下原料组分:黏土矿物32‑60份、长石类矿物15‑30份、镁铝水滑石10‑15份、麦饭石5‑10份、草木灰1‑5份、海藻酸钙1‑4份、微生物菌种0.1‑0.5份、天然植物提取物12‑15份、草炭5‑10份、膨润土6‑8份、棒土2‑5份、硼镁粉5‑10份、秸秆粉3‑7份、沼气渣6‑10份、腐植酸2‑5份、甲壳素1‑4份和壳寡糖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物质微生物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含有以下原料组分:黏土矿物32-60份、长石类矿物15-30份、镁铝水滑石10-15份、麦饭石5-10份、草木灰1-5份、海藻酸钙1-4份、微生物菌种0.1-0.5份、天然植物提取物12-15份、草炭5-10份、膨润土6-8份、棒土2-5份、硼镁粉5-10份、秸秆粉3-7份、沼气渣6-10份、腐植酸2-5份、甲壳素1-4份和壳寡糖1-5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含有以下原料组分:黏土矿物40-55份、长石类矿物18-25份、镁铝水滑石12-15份、麦饭石5-8份、草木灰1-4份、海藻酸钙3-4份、微生物菌群0.1-0.2份、天然植物提取物12-14份、草炭5-8份、膨润土6-7份、棒土2-4份、硼镁粉5-8份、秸秆粉3-6份、沼气渣6-8份、腐植酸2-4份、甲壳素1-3份和壳寡糖1-4份。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土矿物选自含有SiO2、Al2O3、Fe2O3、MgO的天然矿石;优选地,所述长石类矿物为钾长石、钠长石或霞石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天然植物提取物由冬葵子、郁金和川楝子按(3-7):(1-6):(3-5)的质量比组成;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种含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优选地,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5):(5-1):(1-5)。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黏土矿物、长石类矿物和镁铝水滑石分别粉碎成500-1000目的粒子以形成粉末状;(2)将粉末状的黏土矿物、长石类矿物和镁铝水滑石混合,然后提纯并进行二次燃烧;(3)将燃烧后的混合粉末与微生物菌种和天然植物提取物混合,并发酵;(4)将发酵后的混合物进行灭菌及干燥;(5)将麦饭石、草木灰、海藻酸钙、草炭、膨润土、棒土、硼镁粉、秸秆粉、沼气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朱昌雄李红娜郭萍李莲芳耿兵叶婧张燕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