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转盘及其盘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2442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转盘及其盘片,生物转盘盘片包括转轴孔、基盘和扬水斗,转轴孔设置在基盘中心,扬水斗设置在基盘的外缘上,基盘两个侧面的盘面上均涂覆有第一颗粒物层和第二颗粒物层,第一颗粒物层位于第二颗粒物层内侧,且第一颗粒物层的颗粒直径小于第二颗粒物层的颗粒直径。生物转盘包括转轴和上述的生物转盘盘片,生物转盘盘片套设于转轴上,生物转盘盘片之间的间距为25~35m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物转盘盘片可以减少老化的微生物膜剥落对其周围的微生物膜的连带影响,并缩短微生物膜的再生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转盘及其盘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生物法净化处理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转盘及其盘片。
技术介绍
生物转盘是60年代在原联邦德国所开创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引进生物转盘技术,并对其进行了光盘的科学研究工作。生物转盘一般是由盘片、接触反应槽和转轴组成。其中,盘片为其核心部件。转盘以较低的线速度在充满污水的接触反应槽内转动,转盘交替地和空气与污水接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盘片上就会附着一层栖息着大量微生物的生物膜。随着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逐渐被吸附降解。传统的生物转盘盘片仅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或其他轻质材料制成的薄圆片。在老化的生物膜剥落的过程中,由于材料表面的摩擦力较小,容易造成成片的生物膜被连带剥落,而形成新的生物膜又需要较长的时间,造成了生物转盘净化效率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转盘及其盘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减少老化的生物膜在剥落的过程中对其他生物膜造成的连带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转盘盘片,包括转轴孔、基盘和扬水斗,所述转轴孔设置在所述基盘中心,所述扬水斗设置在所述基盘的外缘上,所述基盘两个侧面的盘面上均涂覆有第一颗粒物层和第二颗粒物层,所述第一颗粒物层位于所述第二颗粒物层内侧,且所述第一颗粒物层的颗粒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颗粒物层的颗粒直径。优选地,所述生物转盘盘片由六个三角形的盘片单元拼接而成。优选地,每个所述基盘单元的外缘上均设有三个所述扬水斗。优选地,所述基盘的横断面呈矩形或波浪形。优选地,所述基盘的材料为硬质聚氯乙烯、玻璃钢或木板。优选地,所述第一颗粒物层的颗粒为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粒径为10~25μm。优选地,所述第二颗粒物层的颗粒为石英砂,所述石英砂的粒径为31~50μm。优选地,所述基盘的厚度为2~7mm,所述第一颗粒物层和所述第二颗粒物层的厚度为1~2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物转盘,包括转轴和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转盘盘片,所述生物转盘盘片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生物转盘盘片之间的间距为25~35mm。优选地,所述生物转盘还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套设于所述转轴的一端或两端。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基盘两个侧面的盘面上先后涂覆第一颗粒物层和第二颗粒物层,并使所述第一颗粒物层的颗粒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颗粒物层的颗粒直径。使微生物更容易附着在盘片上,缩短了微生物膜的初次形成周期。随着微生物膜在净水过程中逐渐增厚,在盘片与水流的冲刷剪力作用下,老化的微生物膜剥落,由于微生物膜的底层嵌入了第一颗粒物层和第二颗粒物层,增大了微生物膜的附着力,使老化的微生物膜无法连带其周围的微生物膜剥落,且剥落部分的微生物膜底层仍然附着在盘片上,使得微生物膜的再生周期也缩短了,减小了微生物膜脱落对净水效率的影响,提高了生物转盘盘片的有效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生物转盘盘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剖视示意图一;图3为图1中的剖视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生物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转轴孔,2-盘片单元,3-扬水斗,4-基盘,5-第一颗粒物层,6-第二颗粒物层,7-转轴,8-驱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转盘及其盘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减少老化的生物膜在剥落的过程中对与其相连的生物膜造成的连带影响。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转盘盘片,包括转轴孔1、基盘4和扬水斗3,所述转轴孔1设置在所述基盘4中心。所述扬水斗3为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基盘4的外缘上,所述扬水斗3的作用为将污水从接触反应槽中提升起来,并在生物转盘盘片转出水面后为微生物提供水分,并冲刷微生物膜,迫使老化的微生物膜剥落,且跌落至污水水面上时还可以增加污水中的氧气含量,具有一定的曝气作用。所述基盘4两个侧面的盘面上均涂覆有第一颗粒物层5和第二颗粒物层6,所述第一颗粒物层5位于所述第二颗粒物层6内侧,且所述第一颗粒物层5的颗粒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颗粒物层6的颗粒直径。所述第一颗粒物层5和所述第二颗粒物层6具有较大的摩擦阻力,使生物转盘盘片可以跟随水流的流动而转动,此外,扬水斗3的横断面也能够在水流的带动下对生物转盘盘片产生一定的旋转力矩。本实施例的生物转盘盘片能够应用于无动力生物转盘(无需电机带动旋转的生物转盘)。所述基盘4的横断面可选为矩形(如图2所示),优选为波浪形(如图3所示),波浪形的基盘可以增加单位长度圆内的所述第一颗粒物层5和所述第二颗粒物层6的表面积。所述基盘4的材料为硬质聚氯乙烯,优选为木板或玻璃钢,厚度为7mm(硬质聚氯乙烯),优选为5mm(木板),最优选为2mm(玻璃钢)。所述第一颗粒物层5和所述第二颗粒物层6的厚度为1~2mm,所述第一颗粒物层5的厚度优选1mm,所述第二颗粒物层6的厚度优选1.5mm。所述第一颗粒物层5的颗粒为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粒径为10~25μm,优选为19μm。所述第二颗粒物层6的颗粒为石英砂,所述石英砂的粒径为31~50μm,优选为45μm。第一颗粒物层5的活性炭能够在形成生物膜前对污水进行吸附净化,第二颗粒物层6的石英砂能够在活性炭吸附污水的过程中过滤掉较大的颗粒物。所述生物转盘盘片由六个三角形的盘片单元2拼接而成,盘片单元2的内侧呈弧形,拼接在一起后形成所述转轴孔1。每个所述盘片单元2的外缘上均设有三个所述扬水斗3。盘片单元2由内至外分别为所述基盘4、所述第一颗粒物层5和所述第二颗粒物层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物转盘,如图4所示,包括转轴7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生物转盘盘片,所述生物转盘盘片套设于所述转轴7上,所述生物转盘的直径为2.5~5米,优选为3.5米,运行时边缘处的线速度为10~20m/min,优选为15m/min。盘片之间的间距为25~35mm,优选为30mm。所述生物转盘随污水流动而转动,当污水流动速度过慢或过快时,也可以设置驱动轮8,并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驱动轮8套设于所述转轴7的两端,其中一个驱动轮8用以承接电机的动力,另一个驱动轮8用以带动其他的生物转盘。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生物转盘为单级系统时,仅需在所述转轴7的一端设置一个所述驱动轮8。本实施例通过在基盘4两个侧面的盘面上先后涂覆第一颗粒物层5和第二颗粒物层6,并使所述第一颗粒物层5的颗粒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颗粒物层6的颗粒直径。使微生物更容易附着在盘片上,缩短了微生物膜的初次形成周期。随着微生物膜在净水过程中逐渐增厚,在盘片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物转盘及其盘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转盘盘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孔、基盘和扬水斗,所述转轴孔设置在所述基盘中心,所述扬水斗设置在所述基盘的外缘上,所述基盘两个侧面的盘面上均涂覆有第一颗粒物层和第二颗粒物层,所述第一颗粒物层位于所述第二颗粒物层内侧,且所述第一颗粒物层的颗粒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颗粒物层的颗粒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转盘盘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孔、基盘和扬水斗,所述转轴孔设置在所述基盘中心,所述扬水斗设置在所述基盘的外缘上,所述基盘两个侧面的盘面上均涂覆有第一颗粒物层和第二颗粒物层,所述第一颗粒物层位于所述第二颗粒物层内侧,且所述第一颗粒物层的颗粒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颗粒物层的颗粒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转盘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转盘盘片由六个三角形的盘片单元拼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转盘盘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基盘单元的外缘上均设有三个所述扬水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转盘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的横断面呈矩形或波浪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转盘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的材料为硬质聚氯乙烯、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龙曾安然曾飞虎李大刚
申请(专利权)人:黎明职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