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光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2200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磷光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所述磷光蓝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依次沉积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空穴传输部、发光层、电子传输部及第二导电层,所述发光层至少由一种延迟荧光材料和一种磷光材料掺杂形成,所述发光层中延迟荧光材料的浓度为50wt.%~99wt.%,所述磷光材料的浓度为1wt.%~50wt.%;所述延迟荧光材料的发射光谱与所述磷光材料的吸收光谱部分重叠,设定发光材料的单线态能级为S1、三线态能级为T1,所述延迟荧光材料的三线态和单线态能级差ΔE(S1‑T1)<1.0eV。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磷光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通过能量回转的特性提升激子利用率,从而提升其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磷光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
,具体涉及一种磷光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装置可以作为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发光来源,具有广视角、响应时间短、轻薄和实现任意弯曲的优点。OLED的发光机制为当对OLED器件施加偏压后,空穴从阳极注入,经由HIL/HTL跃迁到EML,电子由阴极注入,经由EIL/ETL进入到EML,空穴和电子载流子在主体材料上复合形成不稳定的激子,通过FET能量转移到客体上进行退激发的过程。随着对OLED的研究与开发,荧光/磷光混合发光被认为是实现OLED照明应用的最佳途径,混合型白光OLED成为有机发光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而其发光效果是影响磷光蓝OLED应用的重要因素。OLED发光效率可以简单概括为用于复合发光的激子数量与注入到器件中的激子总数的比值。因此,OLED的器件效率与主客体掺杂体系中的能量传递FET息息相关。相关技术中,磷光蓝OLED发光效率低,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当空穴与电子在主体材料上复合后,按照光学统计,可以形成25%S1+75%T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磷光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磷光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依次沉积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空穴传输部、发光层、电子传输部及第二导电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至少由一种延迟荧光材料和一种磷光材料掺杂形成,所述发光层中延迟荧光材料的浓度为50wt.%~99wt.%,所述磷光材料的浓度为1wt.%~50wt.%;所述延迟荧光材料的发射光谱与所述磷光材料的吸收光谱部分重叠,设定发光材料的单线态能级为S1、三线态能级为T1,所述延迟荧光材料的三线态和单线态能级差ΔE(S1‑T1)<1.0e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光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依次沉积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空穴传输部、发光层、电子传输部及第二导电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至少由一种延迟荧光材料和一种磷光材料掺杂形成,所述发光层中延迟荧光材料的浓度为50wt.%~99wt.%,所述磷光材料的浓度为1wt.%~50wt.%;所述延迟荧光材料的发射光谱与所述磷光材料的吸收光谱部分重叠,设定发光材料的单线态能级为S1、三线态能级为T1,所述延迟荧光材料的三线态和单线态能级差ΔE(S1-T1)<1.0eV。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光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荧光材料的三线态和单线态能级差ΔE(S1-T1)<0.5eV。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光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荧光材料的发射光谱波长短于所述磷光材料的发射光谱波长,且所述磷光材料的发射光谱波长小于5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光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光材料为金属配合物MLnXm,其中,M表示配位数为n+m的金属元素,为Ir、Pt、Cu、Ag或稀土金属;L和X表示有机配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光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荧光材料的结构为A-D-A、D-A-D或D-SP-A,其中:A表示氰基苯化合物、三嗪化合物、二唑化合物、三唑化合物、庚嗪烷化合物、1,4-三苯基二氮苯烷化合物、二苯基硫氧化合物或二苯基酮化合物;D表示咔唑化合物、二苯胺化合物或吩噁嗪化合物;SP表示刚性的空间阻隔物,为螺旋芴结构、叔丁基及其取代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磷光蓝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荧光材料的结构为A-D-A或D-A-D,其中:A表示二苯基砜、2,5-二苯基二唑、3,4,5-三苯基三唑或2,3,4-三苯基-三唑化合物;D表示9,9-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再锋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