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杆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2150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摇杆开关,其包括:基座,两相对设置的金属弹片,摇杆,以及旋转板。基座具有内腔,腔内固定有一正一负的接线柱。两金属弹片的第一端相互连接,靠近其第一端处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套于正接线柱上,金属弹片的第二端可以正接线柱为定点旋转。两金属弹片还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摇杆下端插入至内腔中,旋转板设于两金属弹片之间,且与摇杆下端连接。旋转板设有:与正接线柱适配并套于正接线柱的第三通孔,以及在其正反两侧分别凸设的表面呈半球状且与第二通孔适配的凸起部。两凸起部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两金属弹片之间的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摇杆开关
本技术涉及开关装置的
,特别涉及一种摇杆开关。
技术介绍
摇杆开关式是一种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开关装置,现有的摇杆开关的电路切换大都是采用翘板原理,其通常包括基座1a、跷板2a、摇杆3a以及设在基座1a底部的三个端子。如图1所示,中间的端子用来支撑跷板2a,通过摆动摇杆3a使得跷板2a跷动,带动跷板2a的动触头与两侧端子上的静触头连通。这种摇杆开关虽然操作方便,但是这种开关的跷板2a与摇杆3a所需的活动空间较大,基座1a的内腔需设置较深,使得开关的装配不便;其次,由于电路切换是靠摇杆3a带动跷板2a转动,而跷板2a仅有中间的端子支撑,使得跷板2a容易移位,导致跷板2a的动触头与两侧端子的静触头接触不良,开关的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提出一种摇杆开关,以解决现有摇杆开关装配不便、可靠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摇杆开关,其包括具有内腔的基座,设在内腔中并固定在基座上的正接线柱和负接线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金属弹片,与两金属弹片的第一端均连接的连接臂,摇杆以及旋转板。两金属弹片靠近其第一端处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套于正接线柱上,以使得两金属弹片与正接线柱电连接,且金属弹片的第二端可以正接线柱为定点旋转靠近或远离负接线柱。两金属弹片还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摇杆的下端插入至内腔中。旋转板位于两金属弹片之间,且与摇杆下端固定连接。旋转板上设有:与正接线柱适配并套于正接线柱的第三通孔,及分别凸设在旋转板的正反两侧的表面呈半球状且与第二通孔适配的凸起部。其中,两凸起部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两金属弹片之间的间距。摇杆摆动带动旋转板的两凸起部插入至两金属弹片之间,两金属弹片的第二通孔沿凸起部的表面轨迹滑动并套在凸起部上,以带动金属弹片的第二端靠近并抵接于负接线柱上。优选地,两金属弹片与负接线柱的接触面与负接线柱的侧面贴合。优选地,摇杆与旋转板的连接处设有限位板,该限位板垂直于旋转板;限位板上方对应的基座的内腔壁上设有楔形块,限位板的表面与楔形块的楔面相对。优选地,正接线柱与负接线柱的端部设有螺孔。优选地,摇杆开关还包括与基座配合的外壳,基座与外壳扣位连接配合。本技术相比现有的摇杆开关,两金属弹片与旋转板的叠层设置,使得内部结构更加紧凑,所需的空间更小;其次,两金属弹片与旋转板可直接套在正接线柱,装配更加方便;相比跷板与接线端子的配合,两金属弹片与正接线柱、负接线柱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性更好。此外,本技术仅通过两金属弹片与旋转板以正接线柱为定点旋转,即可完成摇杆开关的闭合、断开,不仅动作、结构更加简单,而且易操作、灵敏度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现有的摇杆开关;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摇杆开关断开状态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摇杆开关闭合状态的结构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一种摇杆开关。参照图3,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摇杆开关包括:基座1,正接线柱21,负接线柱22,两金属弹片3,摇杆4以及旋转板5。基座1具有内腔,正接线柱21和负接线柱22设在内腔中,并固定在基座1上。两金属弹片3相对设置,且两金属弹片3的第一端设有连接两金属弹片3的连接臂31。在本实施例中,两金属弹片3与连接臂31为一体结构。两金属弹片3靠近其第一端处均设有第一通孔,两第一通孔套于正接线柱21上,使两金属弹片3与正接线柱21电连接。两金属弹片3的第二端可以正接线柱21为定点旋转靠近负接线柱22以使得正接线柱21与负接线柱22电连接;或者远离负接线柱22以断开正接线柱21与负接线柱22电连接。两金属弹片3在靠近负接线柱22的一端还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32。摇杆4的下端插入至内腔中。旋转板5固定在摇杆4下端,并设于两金属弹片3之间。旋转板5上设有第三通孔以及两凸起部51。第三通孔与正接线柱21相适配并套于正接线柱21。两凸起部51分别凸设在旋转板5的正、反两侧,其表面呈半球状。两凸起部51与两金属弹片3的第二通孔32呈一一对应关系,两凸起部51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两金属弹片3之间的间距。此外,摇杆开关还包括与基座1配合的外壳6,正接线柱21与负接线柱22的端部穿过外壳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如图4所示,当两金属弹片3的第二端远离负接线柱22,由右向左转动摇杆4,带动旋转板5的两凸起部51向下移动,两凸起部51压入两金属弹片3之间,使两金属弹片5发生形变。当两凸起部51的顶部下压到两金属弹片3的第二通孔32的边缘位置,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两金属弹片3沿两凸起部51的表面的弧形轨迹滑动,恢复形变。在两金属弹片3恢复形变的过程中,两金属弹片3的第二端被提起并抵接在负接线柱22上,从而完成正接线柱21与负接线柱22电连接,即摇杆开关的闭合。若需断开摇杆开关,同理,由左向右转动摇杆4,使得两凸起部51撑开两金属弹片3。当两凸起部51移动至两金属弹片3的边缘处时,两金属弹片3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沿两凸起部51的表面的弧形轨迹向下滑动,使得两金属弹片3的第二端与负接线柱22分开,即断开摇杆开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两接线柱作为摇杆开关的正负接线端子,将两金属弹片3以及设在两金属弹片3之间的旋转板5套在正接线柱21上,使得两金属弹片3和旋转板5可以正接线柱21为定点旋转。在两金属弹片3分别设置第二通孔32,在旋转板5的正反两侧分别设置与两第二通孔32相配合的表面呈半圆状的凸起部51。通过摇杆4转动旋转板5,将两凸起部51滑入两第二通孔32中,即可闭合摇杆开关;将两凸起部51滑出两第二通孔32时,即可断开摇杆开关。本技术的相比现有的摇杆开关,两金属弹片3与旋转板5叠层设置,结构更加紧凑,所需的空间更小;其次,两金属弹片3与旋转板5可直接套在正接线柱21,装配更加方便;相比跷板2a与接线端子的配合,两金属弹片3与正接线柱21、负接线柱22的配合更加稳定,两金属弹片3与旋转板5可靠性更好。此外,本技术仅通过两金属弹片3与旋转板5以正接线柱21为定点旋转,即可完成摇杆开关的闭合、断开,结构简单、易操作、灵敏度高。为增加本技术摇杆开关的稳定性,优选地,如图2所示,将两金属弹片3与负接线柱22的接触面设置成弧形,使得其接触面与负接线柱22的侧面贴合。由此以增加两金属弹片3与负接线柱22的接触面积,确保两金属弹片3与负接线柱22有稳定的电连接,从而增加本技术的稳定性。为减少旋转板5在转动过程对基座1内腔壁的撞击。优选地,如图3-4所示,在摇杆4与旋转板5的连接处设有限位板41,该限位板41垂直于旋转板5。在限位板41上方对应的基座1的内腔壁上设有楔形块11,限位板41的表面与楔形块11的楔面相对。通过限位板41与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摇杆开关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杆开关,其包括具有内腔的基座,设在所述内腔中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正接线柱和负接线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金属弹片,及与两所述金属弹片的第一端均连接的连接臂;两所述金属弹片靠近其第一端处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套于所述正接线柱上,以使得两所述金属弹片与所述正接线柱电连接,且金属弹片的第二端可以所述正接线柱为定点旋转靠近或远离所述负接线柱;两所述金属弹片还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摇杆,所述摇杆的下端插入至所述内腔中,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位于两所述金属弹片之间,且与所述摇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上设有:与所述正接线柱适配并套于所述正接线柱的第三通孔,及分别凸设在旋转板的正反两侧的表面呈半球状且与所述第二通孔适配的凸起部;其中,两所述凸起部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两所述金属弹片之间的间距;摇杆摆动带动旋转板的两所述凸起部插入至两所述金属弹片之间,两所述金属弹片的第二通孔沿所述凸起部的表面轨迹滑动并套在所述凸起部上,以带动金属弹片的第二端靠近并抵接于所述负接线柱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杆开关,其包括具有内腔的基座,设在所述内腔中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正接线柱和负接线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金属弹片,及与两所述金属弹片的第一端均连接的连接臂;两所述金属弹片靠近其第一端处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套于所述正接线柱上,以使得两所述金属弹片与所述正接线柱电连接,且金属弹片的第二端可以所述正接线柱为定点旋转靠近或远离所述负接线柱;两所述金属弹片还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摇杆,所述摇杆的下端插入至所述内腔中,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位于两所述金属弹片之间,且与所述摇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上设有:与所述正接线柱适配并套于所述正接线柱的第三通孔,及分别凸设在旋转板的正反两侧的表面呈半球状且与所述第二通孔适配的凸起部;其中,两所述凸起部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两所述金属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绍联徐辉文重茂徐耀飞刘居敏黄玉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志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