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机动车安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1775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安全座椅,包括头枕、上靠背骨架、下靠背骨架以及坐垫骨架;头枕通过导杆能够相对上靠背骨架上下调节;上靠背骨架与下靠背骨架可以相对转动,下靠背骨架与坐垫骨架固定;上靠背骨架为L型,其内部有方向相同的L型头枕导套,头枕导套底端与位于坐垫骨架内部的压力板的后端通过连杆A连接,实现相对转动;上靠背骨架底部末端与所述压力板的后端分别通过连杆B和连杆C连接,实现相对转动;上靠背骨架与头枕导套之间有滞后装置,滞后装置上有向前倾斜的叶片突出,能阻碍头枕导套相对向后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驾驶员大腿对坐垫的压力,使头枕、靠背上部能够向前转动,以避免后排乘客头部与靠背发生碰撞,降低后排乘客受到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动车安全座椅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动车安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保护前排驾驶员颈部安全以及后排乘客头、颈部安全的机动车安全座椅。
技术介绍
机动车座椅是乘员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动车正面碰撞前期,佩戴安全带的驾驶员与乘客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向前冲撞。在此过程中,后排乘客的头部会撞击到前排座椅靠背上。通常,在撞击力的作用下,普通座椅的靠背不能向前位移,导致前排靠背会对后排乘客头、颈部产生伤害。在机动车正面碰撞后期,驾驶员在安全带的拉力与安全气囊的反弹力作用下,作向后复位运动。在此过程中,当驾驶员背部与座椅靠背接触后,背部停止向后运动,但此时头部仍然向后运动,直至与头枕接触。这样会使颈部受到较大的伸张弯矩,从而导致颈部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机动车座椅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机动车安全座椅,在机动车正面碰撞中,能对前排驾驶员与后排乘客进行保护。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动车安全座椅,它包括头枕、头枕导杆、头枕导套、上靠背骨架、下靠背骨架、坐垫骨架、一对滞后装置、上圆轴、中圆轴、下圆轴、连杆A、连杆B、连杆C、压力板、弹性块状物、固定板、圆轴A、圆轴B、圆轴C、圆轴D、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动车安全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1)、头枕导杆(2)、头枕导套(3)、座椅骨架、两滞后装置(7)、上圆轴(8)、中圆轴(9)、下圆轴(10)、连杆A(11)、连杆B(12)、连杆C(13)、压力板(14)、弹性块状物、圆轴A(17)、圆轴B(18)、圆轴C(19)、圆轴D(20)、圆轴E(21);所述头枕(1)与所述头枕导杆(2)固定连接,所述头枕导杆(2)插入所述座椅骨架内部、且能够上下滑动;所述座椅骨架为L型,包括靠背骨架和坐垫骨架(6);所述靠背骨架包括上靠背骨架(4)与下靠背骨架(5);所述上靠背骨架(4)位于下靠背骨架(5)的上方,所述上靠背骨架(4)可相对下靠背骨架(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1)、头枕导杆(2)、头枕导套(3)、座椅骨架、两滞后装置(7)、上圆轴(8)、中圆轴(9)、下圆轴(10)、连杆A(11)、连杆B(12)、连杆C(13)、压力板(14)、弹性块状物、圆轴A(17)、圆轴B(18)、圆轴C(19)、圆轴D(20)、圆轴E(21);所述头枕(1)与所述头枕导杆(2)固定连接,所述头枕导杆(2)插入所述座椅骨架内部、且能够上下滑动;所述座椅骨架为L型,包括靠背骨架和坐垫骨架(6);所述靠背骨架包括上靠背骨架(4)与下靠背骨架(5);所述上靠背骨架(4)位于下靠背骨架(5)的上方,所述上靠背骨架(4)可相对下靠背骨架(5)转动,所述下靠背骨架(5)与所述坐垫骨架(6)固定连接;所述上靠背骨架(4)呈L型,其在座椅内的放置方向与座椅骨架L型方向相反;所述头枕导套(3)位于所述上靠背骨架(4)内部;所述头枕导套(3)呈L型,包括垂直体与横向体,所述垂直体、所述横向体的末端均成凹型;所述头枕导套(3)在座椅内的放置方向与所述座椅骨架L型方向相反;所述头枕导杆(2)活动式插入所述头枕导套垂直体的两突起中;所述上靠背骨架(4)偏上位置固定安装上圆轴(8),所述上圆轴(8)横向间隙穿过所述L型头枕导套拐角处的圆孔,所述头枕导套(3)能够绕所述上圆轴(8)自由转动;所述下靠背骨架(5)偏上位置固定安装中圆轴(9),所述中圆轴(9)横向间隙穿过L型上靠背骨架拐角处的圆孔,所述上靠背骨架(4)能够绕所述中圆轴(9)自由转动;所述坐垫骨架(6)偏后位置固定安装下圆轴(10),所述下圆轴(10)横向间隙穿过长方体压力板(14)后部的圆孔,所述压力板(14)能够绕所述下圆轴(10)在所述坐垫骨架(6)内自由转动;所述头枕导套(3)横向体的凹缺处固定安装一圆轴A(17);所述上靠背骨架(4)L型底部的末端固定安装一圆轴B(18);所述压力板(14)后端开有三个方形凹缺,所述三个方形凹缺中自左向右分别固定安装圆轴D(20)、圆轴C(19)、圆轴E(21);所述圆轴A(17)与所述圆轴C(19)之间通过连杆A(11)相连,所述连杆A(11)的上端开有上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亮夏志尧葛如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