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羧基丁基胶乳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984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羧基丁腈胶乳的制备方法。具体为:按重量配比加入脱盐水85-140份,乳化剂1.5-3.5份,分子量调节剂0.3-1.5份,pH缓冲剂0.1-0.5份,再加入聚合单体丁二烯50-75份,丙烯腈20-45份,不饱和羧酸1-10份,不饱和羧酸酯1-5份,最后加入引发剂0.1-1.0份,一阶段反应温度为5-9℃,反应4小时;加入占第一次乳化剂重量的5-15%的乳化剂补加液,5-9℃下反应12小时;加入第二次补加乳化剂和还原剂,分别占第一次乳化剂重量的3-7%,温度5-9℃下反应8小时,转化率达到90%时,停止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低温反应,得到的胶乳稳定性强,产品拉伸率高,成品率>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胶乳材料的制造技术,特别是。
技术介绍
20世纪30年代,天然胶乳开始应用于浸渍工业,制造各种浸渍品,如手套、气球等。由于天然胶乳的耐油性较差,不能满足耐油制品如手套等的物性要求;50年代初丁腈胶乳开始大量应用于生产浸渍手套,但丁腈胶乳的粘合性、成膜性较差,随着丁腈胶乳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品种日趋系列化。在丁腈胶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羧基丁腈胶乳是丁二烯、丙烯腈和羧酸共聚物的水分散体系。羧基丁腈胶乳因分子链上有羧基,性能优于普通丁腈胶乳,具有可以自交联等优点。所制得的胶乳具有优异的耐油、耐化学和耐磨性能,流动性好,抗张强度高并且具有独特的粘着力,与淀粉、干酪素、乙烯基树脂、酚醛树脂、氯醛树脂等极性高分子物质有良好相溶性。因此,近年来羧基丁腈胶乳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厚型、薄型、有内衫、无内衫手套及密封材料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羧基丁腈胶乳的制备中通常采用的反应温度较高,如德国专利DD151456Z公开的羧基丁腈胶乳的制备方法为将185份苯乙烯和134份丁二烯加入到反丁烯二酸1.15,丙烯酸1.9,碳酸氢钠3.00,过二硫酸钾5,十二烷基硫酸钠0.4,水350,四氯化碳3.8,丁二烯24.6,和苯乙烯38.2份于345K下反应9小时,在348K下反应6小时,得到51.6%固态胶乳,在50℃、12000-15000rpm转速下搅拌5分钟,仅0.0011%凝结。反应温度是影响羧基丁腈胶乳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偏高容易引起胶束分子量大小不均匀,从而影响胶乳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反应温度过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反应,提高产品拉伸率和稳定性的羧基丁腈胶乳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羧基丁基胶乳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聚合单体一次性加入,分二次加入乳化剂,最后补加还原剂的间歇式乳液聚合,引发体系为氧化-还原体系;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过程用泵按重量配比依次加入脱盐水85-140份,乳化剂1.5-3.5份,分子量调节剂0.3-1.5份,pH缓冲剂0.1-0.5份,再加入聚合单体丁二烯50-75份,丙烯腈20-45份,不饱和羧酸1-10份,不饱和羧酸酯1-5份,最后加入引发剂0.1-1.0份,第一阶段反应温度为5-9℃,反应4小时;加入占第一次乳化剂重量的5-15%的乳化剂补加液,温度维持5-9℃,反应12小时,再加入第二次补加乳化剂和还原剂,分别占第一次加入乳化剂重量的3-10%,维持温度5-9℃继续反应8小时,转化率达到90%时,加终止剂停止反应,再进行减压脱气处理,用碱液调胶乳pH值到8-9.5之间。上述制备方法采用的乳化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壬酚基聚氧乙烯醚-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扩散剂NF。还原剂可采用过氧化氢异丙苯。本专利技术得到的羧基丁腈胶乳的性能为总固物45±1%,pH8-9.5,粘度≤100mPa.S,表面张力≤50mN/m,密度=0.98-1.01g/cm3,粒径120-160nm,结构凝胶≤40%,宏观凝胶≤0.01%,机械稳定性≥99.7%。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低温反应,使胶束分子量大小均匀,提高产品的拉伸率,产品稳定性强。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1.胶乳生产(1)投料过程按比例用泵依次投入脱盐水115份,乳化剂溶液(其中脱盐水0.3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8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为0.8份,扩散剂0.2份),无机盐、pH缓冲剂溶液0.4份,丙烯腈30份,分子量调节剂0.8份,不饱和羧酸3.5份,不饱和羧酸酯2.5份、丁二烯65份,最后加入引发剂溶液0.5份。(2)反应控制及补加控制温度5-9℃,维持反应4小时,加入第一次补加液(其中脱盐水5.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05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为0.04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4份,分子量调节剂0.2份),维持反应12小时。加入第二次补加液(其中脱盐水5.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05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为0.04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4份,分子量调节剂0.10份,还原剂0.04份),维持反应8小时。2.脱除残余单体及后处理转化率达到90%时,加终止剂50ppm,停止反应,在脱气釜真空度为-0.10MPa,釜温50℃的条件下,将胶乳转入脱气釜脱气,进行除去残余单体,减压脱气时间为4.5小时。后缓慢加入20%的碱液25L,最后经过滤后包装。3.胶乳的物性指标总固物45±1%,pH8-9.5,粘度≤100mPa.S,表面张力≤50mN/m,密度0.981.01g/cm3,粒径120-160nm,结构凝胶≤40%,宏观凝胶≤0.01%,机械稳定性≥99.7%。4.应用性能(1)工艺适应性好,常温硫化。(2)加硫化助剂时稳定性好,沉淀析出物≤0.5%。(3)胶膜光洁白亮。(4)胶膜与衬里之间粘接牢固。实施例2若把丙烯腈的用量由实施例1中的30份减少到28份,丁二烯67份,其它组成、配比与例1相同的情况下生产该胶乳,反应温度不变。生产的胶乳仍然满足物性指标及工艺要求。实施例3若不饱和羧酸酯用1.0份,不饱和羧酸用5.0份。其它单体配比与例1相同,pH值缓冲剂的用量则需0.5份。其它助剂和工艺相同。反应时间仍然24小时,转化率达到90%时,调pH值时需增加碱量,使pH值达到8-9之间。所生产的胶乳的物性指标仍然在例1的范围。使用性能均能达到工艺技术要求,与实施例1相比,按例3所生产的胶乳与衬里布、挂布之间的粘合力更强。权利要求1.一种羧基丁基胶乳的制备方法,聚合单体一次性加入,分二次加入乳化剂,最后补加还原剂的间歇式乳液聚合,引发体系为氧化-还原体系;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过程用泵按重量配比依次加入脱盐水85-140份,乳化剂1.5-3.5份,分子量调节剂0.3-1.5份,pH缓冲剂0.1-0.5份,再加入聚合单体丁二烯50-75份,丙烯腈20-45份,不饱和羧酸1-10份,不饱和羧酸酯1-5份,最后加入引发剂0.1-1.0份,第一阶段反应温度为5-9℃,反应4小时;加入占第一次乳化剂重量的5-15%的乳化剂补加液,温度维持5-9℃,反应12小时,再加入第二次补加乳化剂和还原剂,分别占第一次加入乳化剂重量的3-10%,维持温度5-9℃继续反应8小时,转化率达到90%时,加终止剂停止反应,再进行减压脱气处理,用碱液调胶乳pH值到8-9.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乳化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扩散剂NF。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还原剂可采用过氧化氢异丙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得到羧基丁腈胶乳的性能为总固物45±1%,pH8-9.5,粘度≤100mPa.S,表面张力≤50mN/m,密度0.98-1.01g/cm3,粒径120-160nm,结构凝胶≤40%,宏观凝胶≤0.01%,机械稳定性≥99.7%。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为按重量配比加入脱盐水85-140份,乳化剂1.5-3.5份,分子量调节剂0.3-1.5份,pH缓冲剂0.1-0.5份,再加入聚合单体丁二烯50-75份,丙烯腈20-45份,不饱和羧酸1-10份,不饱和羧酸酯1-5份,最后加入引发剂0.1-1.0份,一阶段反应温度为5-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羧基丁基胶乳的制备方法,聚合单体一次性加入,分二次加入乳化剂,最后补加还原剂的间歇式乳液聚合,引发体系为氧化-还原体系;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过程:用泵按重量配比依次加入脱盐水85-140份,乳化剂1.5-3.5份,分子量调节剂0.3-1.5份,pH缓冲剂0.1-0.5份,再加入聚合单体丁二烯50-75份,丙烯腈20-45份,不饱和羧酸1-10份,不饱和羧酸酯1-5份,最后加入引发剂0.1-1.0份,第一阶段反应温度为5-9℃,反应4小时;加入占第一次乳化剂重量的5-15%的乳化剂补加液,温度维持5-9℃,反应12小时,再加入第二次补加乳化剂和还原剂,分别占第一次加入乳化剂重量的3-10%,维持温度5-9℃继续反应8小时,转化率达到90%时,加终止剂停止反应,再进行减压脱气处理,用碱液调胶乳pH值到8-9.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强丰合成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