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9460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包括:依污染场地的地下水流向或者在污染场地四周开挖的沟槽;搭设在沟槽上方的滑轮支架,其包括:矩形的边框、固定于边框的多个支撑腿和至少两个装设有定滑轮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固定于边框的两个相对的边;支撑杆对应位于沟槽的上方,沿沟槽的径向设置;多个支撑腿固定在沟槽的两侧;多个高强度尼龙网袋,各高强度尼龙网袋中填充有微电解填料,各高强度尼龙网袋的开口处由扎口拉绳扎紧,每个扎口拉绳均绕设在一个定滑轮上;利用定滑轮控制装有微电解填料的尼龙网袋上下移动,实现多个高强度尼龙网袋相互交叠紧密排列在沟槽的底部构成可渗透性反应墙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
本技术属于环境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全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铬污染场地中常见的六价铬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毒性,易溶于酸和水,一旦进入环境将对人体健康及周围环境造成持续危害。鉴于六价铬的高毒性、高迁移性等特征,在对六价铬污染场地开展修复治理的同时,还要及时对污染场地周边地下水开展修复处理及预防污染扩散处理。目前常用的六价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包括固化/稳定化、电动修复、土壤淋洗、渗透反应墙、异位清洗以及植物和生物修复等。可渗透性反应墙技术是一种治理污染地下水的常用原位技术,通过在墙内添加还原性化学药剂来去除地下水中的六价铬。然而,常见的可渗透性反应墙造价昂贵,且受地下水流速、流量影响,墙内添加的还原性化学药剂易消耗,反应一段时间后会在墙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碍反应有效进行的同时还会使反应墙发生堵塞,干扰地下水力传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用于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渗透性反应墙造价昂贵,墙内添加的还原性化学药剂易消耗,反应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堵塞,干扰地下水力传导。针对当前可渗透性反应墙在六价铬污染场地修复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电解结合可渗透性反应墙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新方法,其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工艺简单、能耗低、对土壤和地下水无二次污染,极具发展潜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包括:依污染场地的地下水流向或者在污染场地四周开挖的沟槽;搭设在沟槽上方的滑轮支架,其包括:矩形的边框、固定于边框的多个支撑腿和至少两个装设有多个定滑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边框的两个相对的边;所述支撑杆对应位于所述沟槽的上方,沿沟槽的径向设置;所述多个支撑腿固定在沟槽的两侧;多个高强度尼龙网袋,各高强度尼龙网袋中填充有微电解填料,各高强度尼龙网袋的开口处由扎口拉绳扎紧,每个所述扎口拉绳均绕设在一个所述定滑轮上;多个高强度尼龙网袋紧密排列在所述沟槽的底部构成可渗透性反应墙体。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装设有多个定滑轮的支撑杆相互平行。优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杆上的定滑轮交错设置。优选地,所述高强度尼龙网袋的网眼小于20目。优选地,所述高强度尼龙网袋外设有尼龙网箱。优选地,所述边框、支撑腿和支撑杆均为不锈钢材质。本技术能够达到如下效果:1、本技术将微电解技术与可渗透性反应墙技术有机结合,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快速高效、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新型可渗透性反应墙。2、定滑轮连接高强度尼龙袋填充结构可以在保证可渗透性反应墙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更换填料的工作量。3、微电解填料利用铁和碳之间的电极电位差形成的无数个微原电池产生的初生态的Fe2+和羟基自由基(·OH),将六价铬快速还原为三价铬;利用高强度尼龙网装载微电解填料的形式,在实现填料可更换的前提下避免了反应墙易发生堵塞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的滑轮支架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用于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的垂直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包括:依污染场地的地下水流向或者在污染场地四周开挖的沟槽4(根据污染场地要求在地下水流向或场地四周开挖的具有一定深度和一定宽度的沟槽4,若开挖沟槽4较深需要做支护处理)。搭设在沟槽上方的滑轮支架3,其包括:矩形的边框31、固定于边框31的多个支撑腿32和至少两个装设有多个定滑轮1的支撑杆33,支撑杆33的两端固定于边框31的两个相对的边;支撑杆33对应位于沟槽4的上方,沿沟槽4的径向设置;多个支撑腿32固定在沟槽4的两侧;至少两个装设有定滑轮1的支撑杆33相互平行,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支撑杆33上的多个定滑轮1为交错设置。多个高强度尼龙网袋6(网眼小于20目),各高强度尼龙网袋6中填充有微电解填料5,各高强度尼龙网袋6的开口处由扎口拉绳2扎紧,每个扎口拉绳2均绕设在一个定滑轮1上;多个高强度尼龙网袋6相互交叠紧密排列在沟槽4的底部构成可渗透性反应墙体;为保证尼龙网袋安全不泄露,可考虑在尼龙网袋外加尼龙网箱。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滑轮支架3上交错固定有至少两排定滑轮1(),多个高强度尼龙网袋6通过扎口拉绳2和定滑轮1相连接,由定滑轮1控制尼龙网袋上下移动,通过交错设置的定滑轮1多个高强度尼龙网袋相互交叠紧密排列在沟槽4的底部,防止高强度尼龙网袋之间存在渗漏缝隙,形成可渗透性反应墙体。本技术中所述的微电解填料可采用下述质量份数比制备而成:其中来废铸铁屑质量占比60~80%,粒径6~20目;陶粒10~20%,粒径6~20目;碎木屑或碎秸秆20~30%;装填前需混合拌匀。本技术中所述的微电解填料中主成分为含碳的铸铁屑,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陶粒可以增大铸铁屑之间的孔隙率,防止反应一段时间后发生的铸铁屑板结、可渗透性反应墙堵塞、反应效率降低等问题;在微电解填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碎木屑或碎秸秆可以在增大铸铁屑之间孔隙率的同时,作为地下水中厌氧菌的附着载体,促进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有机物的存在同时也可加强六价铬的还原。从长期运行的角度出发,可以根据现场污染状况及修复状况利用定滑轮分批次更换一定比例的尼龙网袋,定滑轮结构及至少双排的高强度尼龙袋填充结构可以在保证可渗透性反应墙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更换填料的工作量。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污染场地的地下水流向或者在污染场地四周开挖的沟槽;搭设在沟槽上方的滑轮支架,其包括:矩形的边框、固定于边框的多个支撑腿和至少两个装设有多个定滑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边框的两个相对的边;所述支撑杆对应位于所述沟槽的上方,沿沟槽的径向设置;所述多个支撑腿固定在沟槽的两侧;多个高强度尼龙网袋,各高强度尼龙网袋中填充有微电解填料,各高强度尼龙网袋的开口处由扎口拉绳扎紧,每个所述扎口拉绳均绕设在一个所述定滑轮上;多个高强度尼龙网袋紧密排列在所述沟槽的底部构成可渗透性反应墙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污染场地的地下水流向或者在污染场地四周开挖的沟槽;搭设在沟槽上方的滑轮支架,其包括:矩形的边框、固定于边框的多个支撑腿和至少两个装设有多个定滑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边框的两个相对的边;所述支撑杆对应位于所述沟槽的上方,沿沟槽的径向设置;所述多个支撑腿固定在沟槽的两侧;多个高强度尼龙网袋,各高强度尼龙网袋中填充有微电解填料,各高强度尼龙网袋的开口处由扎口拉绳扎紧,每个所述扎口拉绳均绕设在一个所述定滑轮上;多个高强度尼龙网袋紧密排列在所述沟槽的底部构成可渗透性反应墙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正勇李淑彩唐先进倪鑫鑫魏丽申坤苗竹朱湖地任贝郭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