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持野生甜茶天然品质的丰产种植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种植野生甜茶育苗难度大,抗性差等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冬天对苗地深耕至30以上,每亩撒生石灰300kg消毒,过冬后翻耕,扦插前三天再消毒;把野生甜茶枝条100株一捆,扦插前半个小时浸泡,苗床盖上黄土5cm,反复浇生根粉水溶液6-8次,扦插后再反复浇水3-5次,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揭膜浇水、除草。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野生甜茶的丰产种植,它使育苗难度降低,幼苗抗性提高,容易壮苗成林,所产花穗、嫩芽、嫩叶制作的野生甜茶保留了天然色、味、口感,品质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持野生甜茶天然品质的丰产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野生甜茶的种植方法,具体为一种保持野生甜茶天然品质的丰产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野生甜茶是采用植物多穂柯制作的茶。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记载:给植物为壳斗科类型,名称:多穂柯、多穂石柯、甜茶,在民间也有别名观音甜茶、甜叶子,学名:LithocarpuspolystachyumRehd,英文为CarvalhoTanoakbrown,为常绿乔木,高7-15米,小枝无毛,叶卵状披针形、至近椭圆形,长12-20厘米,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有灰白色鳞粃,无毛。侧脉10-12对,叶柄长1.5-2厘米。雌花序常顶生,长15-20厘米,果序长22-25厘米,果密集。壳斗3-5枚联合,具长约2.5厘米的柄或几无柄,浅盘形,和壳斗贴生,排列成环,坚果栗色、卵形,直径1-1.5厘米,长1.2-1.6厘米,基部圆形,仅中央和壳斗愈合,果脐深,直径5-7厘米。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印度、泰国也有,生于海拔400米以上的密林中,种子含淀粉,嫩叶可制甜茶。《中药大辞典》除以上记载外,还记载:该植物高甜度、低热量,无含糖成分。叶、根、果均可入药,有解毒利湿,泻痢疾、降脂、降压作用。功能主治高血压。在湖南、贵州等地侗族人民俗称观音甜茶,是当地侗族千百年来用作清火、降压、解暑、消炎、解毒、防病的一种常用保健药茶。现有技术种植野生甜茶的不足是,育苗难度大,抗性降低,难以壮苗成林,所产花穗、嫩芽、嫩叶制作的野生甜茶的色、味、口感改变,品质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保持野生甜茶天然品质的丰产种植方法,它使育苗难度降低,幼苗抗性提高,容易壮苗成林,所产花穗、嫩芽、嫩叶制作的野生甜茶保留了天然色、味、口感,品质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保持野生甜茶天然品质的丰产种植方法是:a.冬天深耕复式消毒:冬天对苗地深耕至30以上,每亩撒生石灰300kg消毒,过冬后翻耕,苗床宽110cm,上设防晒网,扦插前三天再消毒;b.插苗前后间隔复式浇水:把剪回的当年新发的野生甜茶枝条,整理为10-12公分长,留二片对叶,然后100株一捆,扦插前半个小时将已捆好的枝条进行浸泡,苗床盖上黄土2——5cm,反复浇生根粉水溶液6-8次,然后扦插野生甜茶枝条,扦插深度3-5厘米,扦插后再反复浇水3-5次,铺上0.15号薄膜,再盖上太阳网,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揭膜浇水、除草。本专利技术用于野生甜茶的丰产种植,它使育苗难度降低,幼苗抗性提高,容易壮苗成林,所产花穗、嫩芽、嫩叶制作的野生甜茶保留了天然色、味、口感,品质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以野生甜茶多穂柯为例,本专利技术保持野生甜茶天然品质的丰产种植方法是:a.冬天深耕复式消毒:冬天对苗地深耕至30以上,每亩撒生石灰300kg消毒,过冬后翻耕,苗床宽110cm,上设防晒网,扦插前三天再消毒;b.插苗前后间隔复式浇水:把剪回的当年新发的野生甜茶枝条,整理为10-12公分长,留二片对叶,然后100株一捆,扦插前半个小时将已捆好的枝条进行浸泡,苗床盖上黄土2——5cm,反复浇生根粉水溶液6-8次,然后扦插野生甜茶枝条,扦插深度3-5厘米,扦插后再反复浇水3-5次,铺上0.15号薄膜,再盖上太阳网,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揭膜浇水、除草。实施例2;另一实施方式,保持野生甜茶(多穂柯)天然品质的丰产种植方法是:冬天对苗地深耕至30以上,每亩撒生石灰300kg消毒,过冬后翻耕,扦插前三天再消毒;把野生甜茶枝条100株一捆,扦插前半个小时浸泡,苗床盖上黄土2——5cm,浇生根粉水溶液6-8次,然后扦插野生甜茶枝条,扦插深度3-5厘米,扦插后再浇水3-5次,铺上0.15号薄膜,盖太阳网,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揭膜浇水、除草。具体实施如下:播种育苗采种,在现有野生甜茶多穂石柯林分中,选择生长快、无病虫害的健壮成年母树采集种子。多穂石柯种子成熟期在9——10月,当果实成熟呈橙红色或红色时分批采收。必须注意的是,多穂石柯果实是隔年成熟,即当年开花第二年果实才成熟,因此同一棵树上会出现成熟果实和未成熟果实并存、当年果实和隔年果实并存的现象,采种时需注意区分。成熟果实颗粒较大,直径约0.8—1厘米,呈栗色,未成熟果实较小,呈灰黄色。种子处理,果实采回后,清除杂质,将种子用清水浸种2小时,闷死坚果中的桃柱螟、栗实象甲,然后把浮上来的害虫、蛀空的种子及不饱满的种子清除,把清理后的种子摊置地面阴干。阴干后的种子每公斤月550—700颗。种子贮藏,种子采用室内混沙贮藏,贮藏室应保持干燥和通风良好。先在地面上铺7——10厘米湿河沙,再按100公斤种子、200克多菌灵、300公斤湿河沙的比例,搅拌均匀,堆高80—100厘米贮藏。沙子湿度要求含水量30%左右,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种堆上再盖上薄膜保湿保温。贮藏期间定期揭膜检查和透气,防止种子发热、发霉,防止鼠害。翌年3月至4月上旬,待种子有30%左右露白发芽时用于播种。圃地选择,选择交通方便,阳光充足,靠近水源,土层较深厚、土壤肥沃的微酸性砂质土壤为圃地,坡度平缓的阳坡、半阳坡或稻田均可。冬天对苗地深耕至30以上,每亩撒生石灰300kg消毒,过冬后翻耕,扦插前三天再消毒;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农家肥800公斤。苗床平整后撒黄心土厚2——5厘米。播种,每亩播种145—180公斤。播种时间以3月至4月上旬为宜,太早易致冻害。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点播,播种后用无菌黄心土覆盖2厘米,浇透水,用竹片和地膜搭建小弓棚保温保湿。如先集中培育小苗再移至容器或大田培育大苗,则应加大播种密度。苗期管理,注意浇水抗旱、除草、追肥及防治病虫害,经圃地培育一年,苗高30厘米、地径0.4厘米以上即可上山造林。如播种苗需移栽至大田或容器袋培育,宜在幼苗长至有3—5片嫩叶时进行。扦插育苗冬天对苗地深耕至30以上,每亩撒生石灰300kg消毒,过冬后翻耕,扦插前三天再消毒。圃地内建宽1.1——1.2米苗床,苗床间留30厘米宽步道。苗床土壤采用黄心土和腐熟肥土,按1;1比例混合,用3%的高锰酸钾消毒后一周后扦插。苗床上用竹片和薄膜搭建小拱保温保湿,同时在圃地上搭建遮阳棚(遮阳网覆盖棚顶及四周)。把野生甜茶枝条100株一捆,扦插前半个小时浸泡,苗床盖上黄土2——5cm,浇生根粉水溶液6-8次,然后扦插野生甜茶枝条,扦插深度3-5厘米,扦插后再浇水3-5次,铺上0.15号薄膜,盖太阳网,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揭膜浇水、除草。扦插时间,在5月下旬—8月下旬进行,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扦插。剪枝,清晨在母本园选择健壮、无病虫的粗壮枝条,按8—10厘米的长度将枝条剪好备用。每枝留3个芽头,枝条下端齐芽头下位斜剪,枝条上端芽带叶,大的叶子可剪去1/3或1/2,枝条100枝为一扎,扎捆时下口对齐,然后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浸泡2—3小时(枝条基部浸水3—4厘米深),浸泡完后取出枝条用干净湿布包好。当天采集的枝条当天扦插完,扦插前再用50ppm的“ABT”生根粉6号,浸泡穂条1.5—2小时。扦插,将浸泡处理的枝条扦插在整理好的床面上。扦插密度为两种,扦插成活后准备移栽的按3×3.5厘米扦插;扦插后不移栽直接育苗的按8×10厘米扦插。扦插入土深度为枝条的2/3,插好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持野生甜茶天然品质的丰产种植方法,其特征是:a.冬天深耕复式消毒:冬天对苗地深耕至30以上,每亩撒生石灰300kg消毒,过冬后翻耕,扦插前三天再消毒;b.插苗前后间隔复式浇水:把野生甜茶枝条100株一捆,扦插前半个小时浸泡,苗床盖上黄土2——5cm,反复浇生根粉水溶液6‑8次,然后扦插野生甜茶枝条,扦插深度3‑5厘米,扦插后再反复浇水3‑5次,铺上0.15号薄膜,盖上太阳网,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揭膜浇水、除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持野生甜茶天然品质的丰产种植方法,其特征是:a.冬天深耕复式消毒:冬天对苗地深耕至30以上,每亩撒生石灰300kg消毒,过冬后翻耕,扦插前三天再消毒;b.插苗前后间隔复式浇水:把野生甜茶枝条100株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应祥,
申请(专利权)人:芷江野生甜茶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