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7367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2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其包括设于水域中间的全不锈钢养殖区,所述的养殖区的底面为不锈钢钢板,在钢板与河床之间为三合土基础层,所述的钢板成一角度设置,在较高一端的钢架内侧设置有推水装置,在较低一端的钢架外侧设置有集污槽,所述的集污槽与养殖区相通,吸泵与集污槽及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与净化区相通;推水装置上方的钢架上设置有投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采用全不锈钢养殖水槽,保证了水槽的使用寿命和养殖区的水质;推水装置安装于水槽内侧且位于投饵机的下方,能耗小,喂饲效果好;净化区与养殖区隔离,净化区采用生物净化,既保证了养殖区的水质,又能达到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态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方面人们对于生活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尽最大可能的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源成了农业养殖领域的研究重点。对于水产养殖更是如此,其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尤其的高。相比于传统的自然放养,其需要更多的水面才能满足产出的需求,而且,自然放养对于水产品如鱼类的病害防治难以控制,而且,饲料的投放易造成水面的大面积污染等等。基于此,人们提出一种集约化水产养殖系统,在养殖水面的一部分水域内建立集中养殖区,建造混凝土养殖槽集中养殖,但是,这种养殖系统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混凝土的表面比较粗糙,水流不畅,而且污染物容易吸附,特别是鱼类排泄物的清除不干净,增加了细菌的滋生条件,易造成病害;另外,混凝土池底建于松软的淤泥之上,淤泥容易遭水冲刷造成底部局部空洞进而使混凝土池底不平衡下沉,降低混泥土养殖槽的使用寿命。另外,目前的养殖槽的推水装置一般都安装在养殖槽的外侧,在推水时动力消耗较大,而且推水装置附近的水体流速较高,对水生动物的伤害较大,不利于其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现实产业中的需求以及现有养殖系统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其可以极大的减少对养殖水源的污染,减少水面的使用面积,降低能耗,同时大幅提高水产品的产量。为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包括设于水域中间的养殖区,所述的养殖区为由不锈钢钢架构成的养殖水槽,所述的养殖区的底面为不锈钢钢板,在钢板与河床之间为三合土基础层,所述的钢板成一角度设置,在较高一端的钢架内侧设置有推水装置,在较低一端的钢架外侧设置有集污槽,所述的集污槽与养殖区相通,吸泵与集污槽及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与净化区相通;推水装置上方的钢架上设置有投饵机;所述的推水装置、吸泵以及投饵机均与电控箱电连接,电控箱与公用电网连接。优选的,所述的净化区采用堤坝与养殖区隔离,在净化区栽种有荷藕等水生植物进行生物净化。再优选的,所述的电控箱还与一备用发电机组连接,当公用电网发生断电时,所述备用发电机组自动给电控箱提供工作电源。本专利技术的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在水域的中间采用全不锈钢养殖水槽,保证了水槽的使用寿命和养殖区的水质;推水装置安装于水槽内侧且位于投饵机的下方,能耗小,喂饲效果好;净化区与养殖区隔离,净化区采用生物净化,既保证了养殖区的水质,又能达到环保的要求;所述生态养殖系统可以实现高效的集约化养殖,极大地提高的水域的利用效率。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的组成架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的组成架构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及优点详述如下。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的组成架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养殖系统包括设于水域中间的养殖区30,所述的养殖区30,其为不锈钢钢架34构成的养殖水槽,所述的养殖区30的底面为不锈钢钢板32,在钢板32与河床10之间为三合土基础层20,所述的钢板32成一角度设置,在较高一端的钢架内侧设置有推水装置36,在较低一端的钢架外侧设置有集污槽40,所述的集污槽40与养殖区相通,吸泵20与集污槽40及输送管道42连接,所述管道42与净化区50相通;推水装置36上方的钢架上设置有投饵机38;所述的推水装置36、吸泵20以及投饵机38均与电控箱(未图示)电连接。上述的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的养殖区水槽采用全不锈钢结构,水槽的底部、四壁的平整度和光滑度均远优于混凝土水槽,有利于水体流动,减少污染物吸附,弱化细菌的滋生条件,为保持水体安全提供了条件。水槽建于三合土基础层之上,可以有效避免因水槽基础松软引发的水槽不平衡下沉的情况,确保水槽的使用寿命。推水装置安装于不锈钢水槽内侧投饵机的下方,与推水装置安装于水槽外侧相比,其动力消耗低,水体流速平缓,减少了对水生动物的伤害,更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达到节能的效果;另外,推水装置安装于养殖区水位较浅(位置较高)的一端,集污槽在位置较低的一端,如此,在推水装置工作时,可以将养殖区的水生动物如鱼类的排泄物以及残饵顺利的收集到集污槽中,始终保持养殖区的水质优异;投饵机位于推水装置的上方,由于鱼类的“逆水而上”的习性,鱼类会朝向投饵机的方向运动,喂食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养殖系统,通过吸泵将集污槽内的污染物吸取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净化区,而不是直接排放在水域中,有效降低了养殖区水体的污染程度,提高了养殖区的水体质量,保护了养殖区水生动物生长的水体环境。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净化区50采用堤坝52与养殖区隔离,在净化区采取栽种荷藕等水生植物进行生物净化,套养少量河蟹、小龙虾、甲鱼等特种水产品,不仅提高生物净化效果,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养殖综合效益,有效提升了生态环保减排的效果。另外,由于采用不锈钢结构的养殖水槽,可以高效的进行水产品如鱼类的病害防治,仅需对养殖区采取预防和病害处理,不会涉及到整个大片的水域,对水域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进行水产品养殖,通过推水装置一方面使养殖区的水在不断地循环,保证水的质量;另一方面,利用鱼类“逆水而上”的习性,刺激养殖区的鱼不断地游动,促进鱼类的生长,保证鱼类的养殖质量;如此,也可以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以常见的鱼类如草鱼为例,其产量可以达到100kg/m2,可以达到原先散养模式下数倍的养殖水域面积才能达到的产量,极大地增加了养殖水域的利用效率,避免占用更多的水域面积。由于养殖密度大,为了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需要的条件,本专利技术的养殖系统需要保证不间断的运行,特别是保证养殖区的水不断循环的推水装置不能出现长时间的工作停顿,因此,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确保养殖系统的安全运作,所述的电控箱除了与公用电网连接外,还与一备用发电机组连接,当公用电网发生断电时,所述备用发电机组可以自动给电控箱提供电源。本专利技术的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在水域的中间采用全不锈钢养殖水槽,水槽基础采用三合土配置不锈钢钢板,保证了水槽的使用寿命,也可以使养殖区的水质得到优化;推水装置安装于水槽内侧且位于投饵机的下方,能耗小,喂饲效果好;净化区与养殖区隔离,通过管道将养殖区的排泄物收集到净化区进行生物净化,既保证了养殖区的水质,又能达到环保的要求。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专利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系统包括设于水域中间的养殖区,所述的养殖区为由不锈钢钢架构成的养殖水槽,所述的养殖区的底面为不锈钢钢板,在钢板与河床之间为三合土基础层,所述的钢板成一角度设置,在较高一端的钢架内侧设置有推水装置,在较低一端的钢架外侧设置有集污槽,所述的集污槽与养殖区相通,吸泵与集污槽及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与净化区相通;推水装置上方的钢架上设置有投饵机;所述的推水装置、吸泵以及投饵机均与电控箱电连接,电控箱与公用电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塘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系统包括设于水域中间的养殖区,所述的养殖区为由不锈钢钢架构成的养殖水槽,所述的养殖区的底面为不锈钢钢板,在钢板与河床之间为三合土基础层,所述的钢板成一角度设置,在较高一端的钢架内侧设置有推水装置,在较低一端的钢架外侧设置有集污槽,所述的集污槽与养殖区相通,吸泵与集污槽及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与净化区相通;推水装置上方的钢架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凤兵吴艳丽顾明赵琦华王珊珊周丽斌陈如国侯玉兰文执信许怀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