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7026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包括:上护套和下护套,所述上护套和下护套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下护套适于嵌入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具有抵推结构,以使所述下护套嵌入所述容置槽的过程中,所述容置槽的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绕所述铰接轴翻转自动扣合在所述下护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装配步骤仅需要将折叠护套中的下护套放入到容置槽中一步即可,因此能够节省装配步骤;由于装配步骤少,因此这种折叠护套更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折叠护套固定在电机的定子上,用于保护从电机引出的电源线和控制线,同时还具备防水和防尘的功能。现有的折叠护套结构如JP3355379B2所公开技术方案中,折叠护套包括一个底座和与底座铰接相连的上盖,底座上设置有线槽,上盖上设置有开口,用于和底座上的卡扣配合,从而使上盖能够扣合固定到底座上。底座上的线槽采用的是直线形的矩形槽,依靠矩形槽和导线之间的过盈配合固定导线。这种折叠护套存在以下缺陷:1、直线型的线槽仅仅依靠过盈配合带来的摩擦力固定导线,对导线的握持力不可靠;2、上盖和底座之间通过卡钩固定,在电机采用非注塑密封的情况下(如通过安装端盖密封),由于卡钩呈凸出状态,因此在安装端盖时,卡钩容易与端盖发生干涉而受力折断;此外,定子上预留的空间大小也难以把控,预留空间较大时,护套和预留空间之间的间隙较大,造成护套安装不稳定,预留空间较小时,则影响端盖的安装。中国专利CN201438658U公开了一种引线护套,其通过非凸出的卡扣结构连接上盖和底座,从而解决了护套容易和端盖发生干涉的技术缺陷。同时,该技术方案中的线槽采用了一种能够使导线呈直角弯折的结构来增加线槽对导线的握持力。但该护套还存在以下缺陷:1、上盖和底座之间的连接仍需要借助到卡钩结构,使得这种护套的结构较为复杂;2、其安装过程是,首先将底座安装到定子或机壳的凹口内,之后再将引线放入底座上的线槽中,最后扣合上盖,底座和上盖是通过手动进行扣合的。可见这种护套的安装需要经过三道工序,这就导致了这种护套安装过程较为繁琐,不利于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折叠护套的结构较为复杂,且不利于自动安装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有利于快速、自动装配的自动折叠护套。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能自动引导调整对位、不伤线防脱防滑卡线以及微过盈式密封的自动折叠护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包括:上护套和下护套,所述上护套和下护套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下护套适于嵌入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具有抵推结构,以使所述下护套嵌入所述容置槽的过程中,所述容置槽的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绕所述铰接轴翻转自动扣合在所述下护套上。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抵推结构为所述容置槽的槽深大于所述铰接轴的轴线至所述下护套底面之间的距离。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抵推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容置槽顶部的凸起。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上护套的侧面连接所述铰接轴,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的侧面。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铰接轴靠近所述下护套的底面设置。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在铰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结构,以使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扣合后密封。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上护套上的第一斜面、由所述第一斜面顶部延伸的第一平面,以及接续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一凹槽;和成型在所述下护套上的第二斜面、由所述第二斜面顶部延伸的第二平面,以及接续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一凸台;所述上护套翻转扣合到所述下护套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凸台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之间还设置有调整结构,所述调整结构用于调整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的相对位置。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调整结构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护套上的第一对位斜面,和设置在所述下护套上的第二对位斜面,所述第一对位斜面和所述第二对位斜面具有相同斜度,以借助所述第一对位斜面和所述第二对位斜面相对滑动,调整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的相对位置。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之间还设置有对位引导结构,所述对位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准确扣合。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对位引导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上护套上的定位柱和/或定位孔,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护套上的配合孔和/或配合柱。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定位柱和所述配合柱为端部成型倒角的圆柱,所述配合孔和所述定位孔为由外至内逐渐缩径的锥形孔。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之间成型有线槽,所述线槽内设置有使导线弯曲固定的卡线结构。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卡线结构包括用于抵压导线的抵压部,和用于容纳被抵压弯曲的导线的卡线槽,所述抵压部设置在所述上护套上,所述卡线槽设置在所述下护套上,或反之。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卡线槽的槽宽大于所述抵压部的宽度,以使导线的弯曲角度处于90°+k*d范围区间内,所述K的取值范围为10~20,所述d为导线外径。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导线在所述抵压部两侧的弯曲角度相同。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线槽的孔径为*d,所述d为导线外径。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上护套和下护套通过铰接轴铰接,下护套适于嵌入容置槽内,容置槽具有抵推结构,该抵推结构能够在折叠护套放入容置槽的过程中抵推上护套,从而使上护套绕铰接轴翻转自动扣合在下护套上,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装配步骤仅需要将折叠护套中的下护套放入到容置槽中一步即可,因此能够节省装配步骤;由于装配步骤少,因此这种折叠护套更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上护套的侧面连接所述铰接轴,所述容置槽的顶部抵推所述上护套的侧面,在完成装配后,上护套的侧面即正向翻转至与容置槽的侧壁相对,因此上护套不能受力反向翻转,使本实施例的自动折叠护套不需要设置卡钩等结构对上护套和下护套保持固定,可以有效简化折叠护套的结构;且通过上护套的侧壁和容置槽来保持固定上护套和下护套的方式不存在卡钩结构容易和端盖等密封件发生干涉、以及受力折断的缺陷。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上护套和下护套在铰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的设置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折叠护套的防水防尘性能,进一步,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斜面、第一平面和第一凹槽,以及与之相配合的第二斜面、第二平面和第一凸台,该密封结构还能提高上护套和下护套折叠对位后的精准度。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为了使上护套在翻转时能够更准确的和下护套扣合,在上护套和下护套之间还设置有对位引导结构,对位引导结构具体为定位柱和配合孔,配合孔由外至内逐渐缩径,从而使定位柱能够较为容易的进入配合孔,在翻转过程中,配合孔的缩径部分则能够对定位柱施力,起到调节上护套和下护套相对位置的作用。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通过抵压部和卡线槽的设置,使得导线能够在抵压部两侧形成弯曲,从任意一侧拉扯导线时,沿着导线轴向的拉扯力会作用至抵压部或卡线槽上,并由抵压部和卡线槽提供反作用力来阻碍导线被拉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仅采用线槽夹持固定导线的设置方式来说,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折叠护套具有更好的固定导线的作用。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导线被抵压弯曲的角度是90°+k*d(其中k为10~20,d为导线直径)范围内,导线在该角度范围内弯曲时,即便受到拉力作用,也不容易受到损伤。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线槽的孔径为(0.9~1)*d(其中d为导线直径),线槽与导线进行微过盈配合,在不夹伤导线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隔绝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套(1)和下护套(2),所述上护套(1)和下护套(2)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下护套(2)适于嵌入容置槽(4)内,所述容置槽(4)具有抵推结构,以使所述下护套(2)嵌入所述容置槽(4)的过程中,所述容置槽(4)的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1)绕所述铰接轴翻转自动扣合在所述下护套(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套(1)和下护套(2),所述上护套(1)和下护套(2)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下护套(2)适于嵌入容置槽(4)内,所述容置槽(4)具有抵推结构,以使所述下护套(2)嵌入所述容置槽(4)的过程中,所述容置槽(4)的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1)绕所述铰接轴翻转自动扣合在所述下护套(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推结构为所述容置槽(4)的槽深大于所述铰接轴的轴线至所述下护套(2)底面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推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容置槽(4)顶部的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套(1)的侧面连接所述铰接轴,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1)的侧面(17)。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靠近所述下护套(2)的底面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在铰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结构,以使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扣合后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上护套(1)上的第一斜面(11)、由所述第一斜面(11)顶部延伸的第一平面(12),以及接续所述第一平面(12)的第一凹槽(13);和成型在所述下护套(2)上的第二斜面(21)、由所述第二斜面(21)顶部延伸的第二平面(22),以及接续所述第二平面(22)的第一凸台(23);所述上护套(1)翻转扣合到所述下护套(2)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斜面(11)与所述第二斜面(21)相抵接,所述第一平面(12)与所述第二平面(22)相抵接,所述第一凸台(23)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3)内。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之间还设置有调整结构,所述调整结构用于调整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的相对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东霖许金鑫王庆凯张之元王周叶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