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70266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包括:上护套和下护套,所述上护套和下护套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下护套适于嵌入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具有抵推结构,以使所述下护套嵌入所述容置槽的过程中,所述容置槽的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绕所述铰接轴翻转自动扣合在所述下护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装配步骤仅需要将折叠护套中的下护套放入到容置槽中一步即可,因此能够节省装配步骤;由于装配步骤少,因此这种折叠护套更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折叠护套固定在电机的定子上,用于保护从电机引出的电源线和控制线,同时还具备防水和防尘的功能。现有的折叠护套结构如JP3355379B2所公开技术方案中,折叠护套包括一个底座和与底座铰接相连的上盖,底座上设置有线槽,上盖上设置有开口,用于和底座上的卡扣配合,从而使上盖能够扣合固定到底座上。底座上的线槽采用的是直线形的矩形槽,依靠矩形槽和导线之间的过盈配合固定导线。这种折叠护套存在以下缺陷:1、直线型的线槽仅仅依靠过盈配合带来的摩擦力固定导线,对导线的握持力不可靠;2、上盖和底座之间通过卡钩固定,在电机采用非注塑密封的情况下(如通过安装端盖密封),由于卡钩呈凸出状态,因此在安装端盖时,卡钩容易与端盖发生干涉而受力折断;此外,定子上预留的空间大小也难以把控,预留空间较大时,护套和预留空间之间的间隙较大,造成护套安装不稳定,预留空间较小时,则影响端盖的安装。中国专利CN201438658U公开了一种引线护套,其通过非凸出的卡扣结构连接上盖和底座,从而解决了护套容易和端盖发生干涉的技术缺陷。同时,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套(1)和下护套(2),所述上护套(1)和下护套(2)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下护套(2)适于嵌入容置槽(4)内,所述容置槽(4)具有抵推结构,以使所述下护套(2)嵌入所述容置槽(4)的过程中,所述容置槽(4)的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1)绕所述铰接轴翻转自动扣合在所述下护套(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套(1)和下护套(2),所述上护套(1)和下护套(2)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下护套(2)适于嵌入容置槽(4)内,所述容置槽(4)具有抵推结构,以使所述下护套(2)嵌入所述容置槽(4)的过程中,所述容置槽(4)的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1)绕所述铰接轴翻转自动扣合在所述下护套(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推结构为所述容置槽(4)的槽深大于所述铰接轴的轴线至所述下护套(2)底面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推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容置槽(4)顶部的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套(1)的侧面连接所述铰接轴,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1)的侧面(17)。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靠近所述下护套(2)的底面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在铰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结构,以使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扣合后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上护套(1)上的第一斜面(11)、由所述第一斜面(11)顶部延伸的第一平面(12),以及接续所述第一平面(12)的第一凹槽(13);和成型在所述下护套(2)上的第二斜面(21)、由所述第二斜面(21)顶部延伸的第二平面(22),以及接续所述第二平面(22)的第一凸台(23);所述上护套(1)翻转扣合到所述下护套(2)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斜面(11)与所述第二斜面(21)相抵接,所述第一平面(12)与所述第二平面(22)相抵接,所述第一凸台(23)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3)内。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之间还设置有调整结构,所述调整结构用于调整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的相对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东霖许金鑫王庆凯张之元王周叶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