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930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包括两个单列天线阵列,单列天线阵列包括反射板、辐射单元、隔离板和隔离条和馈电网络,反射板关于中心线对称,若干辐射单元沿反射板的中心线等间距的设置,馈电网络设置在反射板的背面,隔离条设置在相邻的辐射单元之间,隔离板设置在隔离条的两侧,隔离板设置在反射板的内侧,隔离板相对于辐射单元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频率覆盖为1710MHz‑2690MHz,在调节电下倾角时,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同时具有结构稳定,成本低廉,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
本技术涉及通讯
,尤其涉及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
技术介绍
天线在移动通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站天线是基站通信系统中站点与终端建立通信链路的关键部件。基站负责转发终端发出的上行请求信号,同时将通信另一端发送过来的信息下行传送给终端,因此,天线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这个小区的覆盖。通过对天线进行不同的设计,改变其辐射特性,控制电磁能的空间分布,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不同话务量的小区,提供不同的下倾角度。现阶段2G、3G、4G与LTE网络同时运行,网络厚度增加。室外宏站、室内小站、微站等组成立体覆盖网络,网络密度增加。多网协同和网络优化是建设高性能LTE网络的关键。为了满足逐渐增多的网络优化需求,运营商需寻求易操作、高效率、低成本、灵活度高的天线方案。天线下倾是实现网络优化常用的方法。通过改变基站天线主波束的下倾角可以实现不同半径小区的覆盖并降低小区间的干扰。天线下倾角大小与需控制的覆盖范围、基站天线的相对高度、天线垂直波瓣的宽度等有关。天线波束下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机械下倾和电调下倾。机械下倾天线通过在站点上调整天线机械下倾臂实现波束下倾,电调下倾则是通过改变单元之间的相位差,从而改变远区合成场波束指向实现下倾。随着移动宽带业务的不断增长,小区间干扰和用户体验成为关键,机械下倾将会导致方向图畸变,增加小区间干扰,降低边缘用户速率,影响用户体验。对于电调下倾,改变下倾角后方向图变化不大。增加下倾角度,扇区覆盖面积缩小,但不产生干扰。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基站选址越来越严苛,基站上每一个位置也就选得尤为宝贵。双列天线相较于传统单列天线,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也越来越为各大运营商所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空间利用率高、频率覆盖范围广的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包括两个单列天线阵列,单列天线阵列包括反射板、辐射单元、隔离板和隔离条和馈电网络,反射板关于中心线对称,若干辐射单元沿反射板的中心线等间距的设置,馈电网络设置在反射板的背面,隔离条设置在相邻的辐射单元之间,隔离板设置在隔离条的两侧,隔离板设置在反射板的内侧,隔离板相对于辐射单元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方案,辐射单元包括四个辐射臂、馈电片、馈线、馈电片塑料垫片、巴伦支撑结构、辐射单元底座和底座塑料垫片,辐射臂采用方形镂空结构,四个辐射臂通过馈电片交叉组阵,馈电片的一端与辐射臂连接,馈电片的另一端与馈线连接,馈电片塑料垫片设置在馈电片与辐射臂之间,辐射臂通过巴伦支撑结构安装在辐射单元底座上,底座塑料垫片设置在辐射单元底座和反射板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方案,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由两个单列天线阵列对称组成。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方案,反射板的两端设置有U型折弯边角。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方案,馈电网络包括移相器、功分器和同轴电缆,移相器用于控制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的下倾角度,功分器通过同轴电缆与移相器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方案,隔离条垂直于隔离板,隔离条的高度与隔离板的高度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方案,隔离板沿反射板的内侧设置,隔离板的长度与反射板的长度相同。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由两列高频阵列组成,相较于单列天线,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通过馈电网络对相位的控制可实现0°-10°下倾角度的调整,可以满足不同话务量小区的覆盖;2)本技术的辐射臂采用金属压铸,辐射性能稳定,一致性好,折损率低;3)本技术采用U型折弯边角,降低了反射板的高度,改善了天线前后比,瓣宽也更加收敛;4)本技术的天线整体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参数一致性较好,易于大批量生产,天线频率覆盖范围广。5)本技术频率覆盖为1710MHz-2690MHz,在调节电下倾角时,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同时具有结构稳定,成本低廉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单个辐射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下倾10°时垂直面方向图。其中:1、反射板,2、辐射单元,3、隔离板,4、隔离条,5、U型折弯边角,21、辐射臂,22、馈电片,23、馈线,24、馈电片塑料垫片,25、巴伦支撑结构,26、辐射单元底座,27、底座塑料垫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包括单列天线阵列,单列天线阵列包括反射板1、辐射单元2、隔离板3和隔离条4和馈电网络,反射板1关于中心线对称,若干辐射单元2沿反射板1的中心线等间距的设置,馈电网络设置在反射板1的背面,隔离条4设置在相邻的辐射单元2之间,隔离板3设置在隔离条4的两侧,隔离板3设置在反射板1的内侧,隔离板3相对于辐射单元2对称设置。其中,反射板1的厚度为2mm。辐射单元2包括四个辐射臂21、馈电片22、馈线23、馈电片塑料垫片24、巴伦支撑结构25、辐射单元底座26和底座塑料垫片27,辐射臂21采用方形镂空结构,四个辐射臂21通过馈电片22交叉组阵,馈电片22的一端与辐射臂21连接,馈电片22的另一端与馈线23连接,馈电片塑料垫片24设置在馈电片22与辐射臂21之间,辐射臂21通过巴伦支撑结构25安装在辐射单元底座26上,底座塑料垫片27设置在辐射单元底座26和反射板1之间。其中,巴伦支撑结构25设置在辐射臂21的下方,辐射臂21之间通过馈电片22进行交叉连接,四个辐射臂21通过馈电片22垂直交叉组阵,辐射臂21采用金属压铸。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由两个单列天线阵列对称组成,反射板1的两端设置有U型折弯边角5。通过对垂直边角进行折弯改进,降低了反射板1的整体高度,改变了辐射电流路径,可以有效的改善因两列单列天线阵列存在相互干扰所造成的前后比差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天线瓣宽的收敛性。馈电网络包括移相器、功分器和同轴电缆,移相器用于控制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的下倾角度,功分器通过同轴电缆与移相器相连接。隔离条4垂直于隔离板3,隔离条4的高度与隔离板3的高度相同。隔离板3沿反射板1的内侧设置,隔离板3的长度与反射板1的长度相同。其中,隔离条4能有效的改善阵列极化间的隔离度。图4为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下倾10°时垂直面方向图,可以看出,在1710MHz-2690MHz频率范围内,天线上副瓣抑制大于16dB,下倾角度在9.8°附近。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单列天线阵列,所述的单列天线阵列包括反射板(1)、辐射单元(2)、隔离板(3)和隔离条(4)和馈电网络,所述的反射板(1)关于中心线对称,若干辐射单元(2)沿反射板(1)的中心线等间距的设置,所述的馈电网络设置在反射板(1)的背面,隔离条(4)设置在相邻的辐射单元(2)之间,所述的隔离板(3)设置在隔离条(4)的两侧,所述的隔离板(3)设置在反射板(1)的内侧,所述的隔离板(3)相对于辐射单元(2)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单列天线阵列,所述的单列天线阵列包括反射板(1)、辐射单元(2)、隔离板(3)和隔离条(4)和馈电网络,所述的反射板(1)关于中心线对称,若干辐射单元(2)沿反射板(1)的中心线等间距的设置,所述的馈电网络设置在反射板(1)的背面,隔离条(4)设置在相邻的辐射单元(2)之间,所述的隔离板(3)设置在隔离条(4)的两侧,所述的隔离板(3)设置在反射板(1)的内侧,所述的隔离板(3)相对于辐射单元(2)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单元(2)包括四个辐射臂(21)、馈电片(22)、馈线(23)、馈电片塑料垫片(24)、巴伦支撑结构(25)、辐射单元底座(26)和底座塑料垫片(27),所述的辐射臂(21)采用方形镂空结构,四个辐射臂(21)通过馈电片(22)交叉组阵,馈电片(22)的一端与辐射臂(21)连接,馈电片(22)的另一端与馈线(23)连接,所述的馈电片塑料垫片(24)设置在馈电片(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傅将顺蒯振起徐凯朱晓维张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濠暻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