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切换成单风机运行模式的双风机型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该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包括回风段(1)和送风段(2),回风段(1)设置有回风口、回风机(10)和第一隔板(11),所述回风口设置有回风阀(9),所述回风机(10)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量调节阀(12),所述第一隔板(11)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设置有第二风量调节阀(13);所述送风段(2)设置有送风机(17),所述送风机(17)设置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设置有送风阀(18)。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风机型空调机组在投入运行后送风机、回风机同时运行,不能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因此导致耗能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切换成单风机运行模式的双风机型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切换成单风机运行模式的双风机型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技术介绍
组合式空调机组是中央通风空调系统中常用的一种空气处理末端设备,由各种空气处理功能段组装而成,可实现对空气的多种处理功能,如空气混合、均流、过滤、冷却、加热、去湿、加湿、送风、回风、消声等功能。根据全年新风能否调节、以及风道的阻力损失大小,组合式空调机组可配置为仅送风机的单风机型空调系统,或送风机加回风机的双风机型空调系统。单风机型空调机组只配置送风机,全年新风量可调范围较小,送风机负担整个空调系统的全部阻力损失;双风机型空调机组除配置送风机外,还配置有回风机,送风机负担由新风口至系统最远送风口的压力损失,回风机负担系统最远回风口至空调机组排风出口的阻力损失。双风机型空调机组除应用于系统管道阻力较大的场合外,还应用于系统阻力不大、但过渡季节需加大新风、利用新风自然冷源的场合。双风机型空调系统在全年运行过程中,有些工况下可通过关闭回风机、仅送风机运行来获得更节能的运行效果。比如:(1)系统阻力不大,但为过渡季节加大新风而设计的双风机型变风量空调系统。在全年最小新风运行、系统运行风量较小的季节(如冬季),可采取仅送风机运行模式。(2)空调系统风量和压头设计余量过大的场合。(3)过渡季节不需要加大新风冷源、系统阻力不大,设计失误、选用了双风机型空调系统。目前,双风机型空调机组在设计制造时,均采用送风机、回风机同时运行的固定模式,在投入运行后不能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因此导致耗能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风机型空调机组在投入运行后送风机、回风机同时运行,不能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因此导致耗能较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切换成单风机运行模式的双风机型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包括回风段和送风段,回风段设置有回风口、回风机和间隔在回风段与送风段之间的第一隔板,回风口设置有回风阀,回风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量调节阀,第一隔板上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设置有调节通风口风量的第二风量调节阀。本技术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在回风机的出风口设置了第一风量调节阀,在回风段的出口端的第一隔板上设置了第二风量调节阀,当需要送风机、回风机同时运行时,可以关闭第二风量调节阀,打开第一风量调节阀;当仅需要送风机运行时,可以停止回风机运行,关闭第一风量调节阀,并打开第二风量调节阀,因此可根据全年各季节运行工况、室内空调负荷的变化,灵活地实现双风机运行、单风机运行两种模式的切换,节省风机的运行能耗。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可切换成单风机运行模式的双风机型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内部结构图。图中附图标记:1、回风段;2、送风段;3、分流段;4、新回风混合段;5、过滤段;6、表冷段;7、加热段;8、加湿段;9、回风阀;10、回风机;11、第一隔板;12、第一风量调节阀;13、第二风量调节阀;14、第二隔板;15、均流阀;16、排风阀;17、送风机;18、送风阀;19、新风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请参考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可切换成单风机运行模式的双风机型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包括回风段1和送风段2,回风段1设置有回风口、回风机10和间隔在回风段1与送风段2之间的第一隔板11,回风口设置有回风阀9,回风机10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量调节阀12,第一隔板11上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设置有调节通风口的风量的第二风量调节阀13。本技术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在回风机10的出风口设置了第一风量调节阀12,在回风段l的出口端的第一隔板11上设置了第二风量调节阀13,当需要送风机17、回风机10同时运行时,可以关闭第二风量调节阀13,打开第一风量调节阀12;当仅需要送风机17运行时,可以打开第二风量调节阀13,并停止回风机10运行,同时关闭第一风量调节阀12,因此可根据全年各季节运行工况、室内空调负荷的变化,灵活地实现双风机运行、单风机运行两种模式的切换,节省风机的运行能耗。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还包括分流段3,分流段3设置在回风机10的出风口,分流段3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隔板14,第二隔板14上设置有均流口,均流口处设置有均流阀15。该分流段3可以对从回风段1送出的空气进行均流,提高空气流动效果,保证空气的输送效率。优选地,分流段3的上侧壁上设置有排风口,排风口处设置有排风阀16。该排风阀16可以在需要回风机10和送风机17同时运行时打开,当回风机10进行送风时,部分风量可以从排风阀16排出,剩下一部分风量从均流阀15处流动至送风段2,然后送出。通过调节排风阀16的大小,可以调节排风量和新风量,使得空调的送风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分流段3的出口端设置有新回风混合段4,新回风混合段4的上侧壁上设置有新风口,新风口设置有新风阀19。该处的新风阀19可以引入室外新风,并与回风段1送出的回风进行混合之后,由送风段2进行送风。当室外新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能够充分利用室外新风来降低室内温度,从而提高空气处理机组的节能效果。新回风混合段4的出口端与送风段2进口端之间可根据空调房间室内负荷特点及送风要求等设置不同的功能段,从而将空气处理到所需的状态。如图1所示,一种典型的功能段组合模式还依次包括过滤段5、表冷段6、加热段7和加湿段8。由于每个功能段均可采用特定的装置或设备达到对空气一种或几种处理功能的目的(如过滤段5的主要目的是对混合后的新回风进行净化,可以根据室内空气洁净度的要求选用不同过滤等级的过滤器),空调机组组合后的功能段不同,处理后的空气状态也不同,但功能段的组合不同,并不影响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相关要求选用不同的功能段组合形式,故不再赘述。采用本技术的可切换成单风机运行模式的双风机型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在夏季和冬季时,可以采用最小新风量运行,此时回风机10、排风阀16、第一风量调节阀12关闭,回风阀9、第二风量调节阀13、均流阀15、新风阀19、送风阀18打开,采用送风机17为动力的单风机运行模式。当过滤季节室外新风可利用时,第二风量调节阀13关闭,回风阀9、排风阀16、均流阀15、新风阀19、送风阀18和第一风量调节阀12打开,回风机10与送风机17采用同步变频调节,实现双风机运行模式。例如,针对现有双风机系统风量和压头设计考虑余量过大的问题,过渡季节不需要加大新风冷源的机组以及系统阻力不大、设计失误的双风机型空气处理机组,通过在回风段1的第一隔板11上设置第二风量调节阀13,在回风段1的回风机10的出风口处设置第一风量调节阀12,可有效节省回风机10运行的能耗。当夏季采用最小新风运行时,关闭回风机10、排风阀16和第一风量调节阀12,第二风量调节阀13和均流阀15完全打开,回风阀9、新风阀19和送风阀18与送风机17变频控制进行联动调节,从而实现最小新风量的运行模式。经改造后的系统节能效果相比原有双风机的运行模式是非常明显的:首先,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切换成单风机运行模式的双风机型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风段(1)和送风段(2),所述回风段(1)设置有回风口、回风机(10)和间隔在所述回风段(1)与所述送风段(2)之间的第一隔板(11),所述回风口设置有回风阀(9),所述回风机(10)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量调节阀(12),所述第一隔板(11)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设置有调节所述通风口风量的第二风量调节阀(13);所述送风段(2)设置有送风机(17),所述送风机(17)设置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设置有送风阀(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成单风机运行模式的双风机型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风段(1)和送风段(2),所述回风段(1)设置有回风口、回风机(10)和间隔在所述回风段(1)与所述送风段(2)之间的第一隔板(11),所述回风口设置有回风阀(9),所述回风机(10)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量调节阀(12),所述第一隔板(11)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设置有调节所述通风口风量的第二风量调节阀(13);所述送风段(2)设置有送风机(17),所述送风机(17)设置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设置有送风阀(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成单风机运行模式的双风机型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顺荣,肖炯,马黎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康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