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电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3602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震电杆,包括支撑底座(1)、减震结构和电杆主体(10),支撑底座(1)中心开设容纳腔(2),支撑底座(1)上端面设置盖板(3),盖板(3)的中心设置通孔,减震结构包括设置减震座(4)和连接杆(5),减震座(4)设置在容纳腔(2)内,连接杆(5)上端伸出通孔外,连接杆(5)与盖板(3)之间设置密封圈(6),密封圈(6)内设置经纬交织的增强层,减震座(4)容纳腔(2)之间设置多个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撑底座和减震座之间设置减震弹簧,并且在连接杆和盖板之间设置密封圈,有效预防地震的横波和纵波对电杆的刚性损伤,同时也具有制作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震电杆
本技术属于输电线路
,尤其涉及一种防震电杆。
技术介绍
目前,电网的35KV及以下输配电线路杆塔设计和结构安全稳定性建设方面相对薄弱,输电、架线的杆塔均是在下部设置粗大的圆柱体,顶端设有支架,高空呈树状,用于架设电线电缆,其底端由螺栓连接简单敷设在地下的地基,但是这种传统的杆塔与地面的刚性固定方式难以抵抗地基产生震动或发生地震灾害,当发生地震时,往往造成基础开裂和不均匀沉降等;当发生大风、大雪、暴雨、覆冰等自然灾害时,杆塔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整条、整段的倾斜倾覆,甚至折断损坏等,往往造成电网大面积的破坏和停电事故,严重危害着电力安全和居民生产生活用电,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2013年8月14日,龙卷风突袭湘西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龙卷风过后,该镇镇内瓦房屋顶被掀翻,电线杆成排倒塌砸在住户的房顶或树木上,超过5条10千伏线路受灾,影响四个乡镇近十万居民生产生活用电,但是,目前常用的方式就是在基座位置预制混凝土,然后通过法兰盘连接线杆的底部,若是混凝土体积小基座容易沉降,若是很大又浪费很多资源,且法兰盘连接方式在大风、震动等情况下易拗断,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型的杆塔结构使得抗击灾害能力极大提高。申请号CN201510833079.0公开了一种防震电杆,包括底座,底座上端面设有定位凹槽,在电杆底部和定位凹槽之间设置一个垂直定向的螺旋压力弹簧,锁合电杆底部和底座,电杆周测布置圆盘箍,所述圆盘箍上设有等间距圆孔,所述的底座和圆盘箍由混凝土浇筑而成。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电杆和底座之间仍为刚性连接,面对地震的横波和纵波,抗震能力不强。申请号CN201310387464.8一种震动自适应式杆塔装置,包括底部设置有支撑立柱的杆塔体、敷设于地下的自适应式定位底座和混凝土塔基,所述自适应式定位底座包括下部预制在混凝土塔基上的底盘和若干层空间交错布局的抱杆器,所述底盘中部设置支撑立柱的承载定位构件,所述承载定位构件周侧和/或所述抱杆器下部设置自复位弹簧,所述混凝土塔基内设置定位基准模块,所述杆塔体上部设置连接有控制器的位置采集模块,所述控制器连接告警模块。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安装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震电杆,通过在支撑底座和减震座之间设置多个减震弹簧,并且在连接杆和盖板之间设置密封圈,有效预防地震的横波和纵波对电杆的刚性损伤,同时也具有制作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防震电杆,电杆主体和防震机构,包括支撑底座和减震结构,所述支撑底座为锥台形,所述支撑底座内部开设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底座上端面设置盖板,所述盖板为中间厚、边缘薄的结构,所述盖板的中心开设通孔,所述容纳腔的宽度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设置减震座和连接杆,所述减震座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连接杆下端伸入容纳腔内与减震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伸出所述通孔外并与所述电杆主体之间设置固定螺栓,固定螺栓斜向设置,连接杆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在所述连接杆外壁;所述减震座的下端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之间设置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座的侧壁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之间设置四个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电杆主体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置固定螺栓。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内部设置经纬交织的增强层,所述增强层为芳纶,所述增强层为多个且为分段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电杆主体下端的内壁设置L形凸起,L形凸起包括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连接杆上端的外壁开设与所述L形凸起相配合的L形卡槽,所述L形卡槽包括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宽度大于第一水平部的宽度,所述第二水平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下方设置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支撑底座为锥台形,可有效提高支撑底座埋入土壤中的接触面积,提高使用和抗震过程中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支撑底座上端面设置盖板,盖板为中间厚、边缘薄的结构,本结构设计有利于提高盖板、密封圈和连接杆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使用和抗震过程中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地震所产生的横波、纵波和面波使减震结构产生小幅度移动时,减震座下端面和侧壁与支撑底座之间设置的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有效降低连接杆和电杆主体的挠曲或者硬性损伤,同时配合连接杆与盖板之间的密封圈,制作时密封圈可以设计厚度为3-5cm,即使在减震结构发生大幅度位移时,连接杆跟随减震座同时发生位移,密封圈进一步减少连接杆与盖板之间的硬性碰撞,从而保证地震发生过程中电杆主体的稳定性;电杆主体的下端与连接杆的上端设置固定螺栓,固定螺栓斜向设置可有效增加固定螺栓与电杆主体和连接杆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电杆主体和连接杆之间的紧固性能;另外,密封圈的设置使容纳腔为一个密闭空间,减少土壤或者空气中的化学成分对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造成氧化或者腐蚀的现象发生,进一步增加本技术长期使用过程中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指出,支撑底座、盖板和减震座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利于现场快速施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2.密封圈内部设置经纬交织的增强层,增强层为芳纶,增强层为多个且分段式分布在密封圈内,有效提高密封圈的抗压性能。3.减震座的外侧壁环设四个第一凸起,容纳腔内壁设置四个第二凸起,第二缓冲部两端分别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套接,本结构设计有利于第二缓冲部在发生弹性形变过程中的稳定性。4.电杆主体下端的内壁设置L形凸起,L形凸起包括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连接杆上端的外壁开设与L形凸起相配合的L形卡槽,L形卡槽包括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第二竖直部的宽度大于第一水平部的宽度,第二水平部的高度大于第一水平部的高度,使用时可以将连接杆与电杆主体快速对接,在保证紧固连接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在连接杆和电杆主体之间设置固定螺栓,进一步提高连接杆和电杆主体之间的紧固强度。5.支撑底座下方设置滚轮,本结构设计有利于在制造厂预先制作安装,在将整体结构搬运至需要使用的道路,有利于大规模预制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标号A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L形凸起和L形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支撑底座,2-容纳腔,3-盖板,4-减震座,5-连接杆,6-密封圈,7-增强层,8-第一减震弹簧,9-第二减震弹簧,10-电杆主体,11-固定螺栓,12-第一凸起,13-第二凸起,14-第一竖直部,15-第一水平部,16-第二竖直部,17-第二水平部,18-紧固螺栓,19-底板,20-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支撑底座1、减震结构和电杆主体10,支撑底座1为锥台形结构,支撑底座1中心开设容纳腔2,容纳腔2为长方体柱状结构,支撑底座1上端面安装盖板3,盖板3为中间厚、边缘薄的结构,盖板3的中心设置通孔,通孔为圆形结构,容纳腔2的宽度大于通孔的直径;减震结构包括设置减震座4和连接杆5,减震座4为长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防震电杆

【技术保护点】
防震电杆,电杆主体和防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和减震结构,所述支撑底座为锥台形,所述支撑底座内部开设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底座上端面设置盖板,所述盖板为中间厚、边缘薄的结构,所述盖板的中心开设通孔,所述容纳腔的宽度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设置减震座和连接杆,所述减震座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连接杆下端伸入容纳腔内与减震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伸出所述通孔外并与所述电杆主体之间设置固定螺栓,固定螺栓斜向设置,连接杆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在所述连接杆外壁;所述减震座的下端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之间设置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座的侧壁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之间设置四个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电杆主体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置固定螺栓。

【技术特征摘要】
1.防震电杆,电杆主体和防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和减震结构,所述支撑底座为锥台形,所述支撑底座内部开设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底座上端面设置盖板,所述盖板为中间厚、边缘薄的结构,所述盖板的中心开设通孔,所述容纳腔的宽度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设置减震座和连接杆,所述减震座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连接杆下端伸入容纳腔内与减震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伸出所述通孔外并与所述电杆主体之间设置固定螺栓,固定螺栓斜向设置,连接杆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在所述连接杆外壁;所述减震座的下端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之间设置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座的侧壁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潇石岩王伟雷震张菲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社旗县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