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化多糖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6183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三种海洋新药产品及制备方法。该新药对肾衰和血管病和肿瘤具有显著疗效,是低毒甚至无毒的药物。其中有抗病毒、抗HIV、抗肿瘤和提高机体免疫等广泛功能的硒化褐藻多糖,硒化壳聚糖,硒化红藻多糖,其中硒化红藻多糖还对淋巴细胞的分裂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抑制疱疹病毒复制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硒化多糖化合物是新的化合物,通过对本硒化多糖的光谱分析,可以证实该化合物真实存在。其物化性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分子结构的构型、光谱分析、物化性质等在国内外还未见报导。(*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多糖新型分子结构的硒化多糖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即海洋多糖和无机硒结合,发挥彼此协同的预防和治疗肿瘤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其属于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
自1957年Schwarz,k.等发现缺乏维生素E的饮食中添加微量硒可以防止营养性肝坏死以来,有许多出色的工作揭示了硒在人类防癌抗癌,抗老化,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以及家畜白肌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硒作为生命必需微量元素的认识正日益深入。同时硒又是一个极毒元素,动物对硒的营养需要范围是0.1~0.3ppm,2~10ppm将引起慢性中毒,而超过10ppm时会引起急性中毒以致突然死亡。但人类社会趋势的当今是食物链中硒含量在减少,动物和人体缺硒病增加,缺硒情况正在加剧。显然,寻求低毒而生物利用度好的硒化物对于进一步揭示硒的生化行为及其在人类保健事业上的应用是十分有意义的。国外未见有硒多糖的报导,国内有两篇硒多糖制备方面的专利。第一篇专利公告号为CN1038454A,专利技术名称硒化卡拉胶的制法。该方法是硒粉以浓硝酸溶解后,用无离子水制备成浓度为0.5-1.0mg Se/ml的硒液,而后按0.5-1.0mg Se/m硒液加0.5-5%的卡拉胶的比例(即1∶0.1-50重量比)加入Kappa-角叉菜胶或Lambda-角叉菜胶溶胶液,硒化反应后,经乙醇沉析,乙醇洗涤后得到硒化角叉菜胶粗品。该方法制备的硒化卡拉胶,其硒含量最高为2512ppm。该硒化产物分子结构仍然是保持硫酸多糖酯的基本构型,其中硒是以两个不同价态存在的。即角叉菜胶中部分硫酸根为硒取代形成硒酸酯;而末端单元的3,6-内醚-D-半乳糖在C1开环形成C-Se-H结构。该方法制备的硒化卡拉胶,其硒含量较低。该制备方法中使用硒粉与浓硝酸反应,其中硒粉和反应生成的硒化氢等副产物都是剧毒化合物,以致使该剧毒副产物即使是微量也可造成人员的生命危险;此外,该硒化产物产品中的硒是+6价的,其生物利用度低,卡拉胶多糖本身无抗肿瘤作用。制备的硒化卡拉胶不仅抗肿瘤活性不强,而且该硒化卡拉胶虽然毒性较低,但仍然是有毒性的。该硒化卡拉胶的分子量太大,不易被人体机体吸收利用。然而几乎所有的药理实验都是用亚硒酸钠进行的,这其中硒是+4价的,并证实其具有显著的防癌抗癌,抗老化,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以及家畜白肌病等方面的作用,Combs等发现亚硒酸钠的生物利用度也显著高于硒酸钠。该方法制备的硒化卡拉胶对小鼠的LD50为2.92g/kg,亚硒酸钠的LD50为12.7mg/kg,显然该硒化卡拉胶还具有相当的毒性。第二篇专利公开号为CN1069495,专利技术名称硒多糖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富硒酵母→提取→分离→加碱匀浆→中和→浓缩→加乙醇沉淀→精制→成品。提取在反应锅中进行,分离在离心机中进行,加碱匀浆在匀浆机中进行,中和时pH值为8-10,然后静止分离所得的清液减压浓缩,加乙醇沉淀后烘干得粗制品,进一步精制得精制品。”该方法制备的每克硒多糖的硒含量为400微克/克以上。该文献中没有对硒多糖的分子结构的分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海洋新药产品-,以及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即海洋多糖和无机硒结合,发挥彼此协同的预防和治疗肿瘤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将两者优势互补,起协同作用,同时该硒化多糖化合物要成为低毒甚至无毒药物。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的,研制了一种硒化多糖化合物。该化合物包括其本身及其盐,加成盐或药用盐,该化合物的单元分子通式为 其中x1,x3为亚硒酸根及其盐,C1-C4烷基,或羟基;x2为亚硒酸根及其盐,或亚硒酰胺基,或羟基;x4为C1-C4羟烷基;x5为亚硒酸根及其盐;n为自然数。本硒化多糖化合物,所设计的 其可以是2位硒化褐藻多糖和3位硒化褐藻多糖,即 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物化性质如下(1)外观灰白色或浅黄色粉末;(2)溶解性能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丙酮有机溶剂;(3)粘度该化合物1%水溶液在25℃时的特性粘度为1-100;(4)pH值该化合物1%水溶液在25℃时的pH值为6.8-7.0;(5)平均分子量3000-30000道尔顿;(6)平均含硒量10-125mg/g;(7)稳定性该化合物及其盐、加成盐或药用盐常温存放一年后,含硒量不变;(8)旋光度-30--80度;(9)光谱①紫外光谱在波长255nm附近处有弱特征吸收峰②红外光谱在波长1255-1260cm-1或820cm-1处有中强度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③氢谱在化学位移3.906ppm和3.929ppm两处有特征吸收峰;④碳谱在化学位移75ppm和76ppm两处有特征吸收峰。本硒化多糖化合物,所设计的 其可以是硒化壳聚糖,即 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物化性质如下(1)外观灰褐色粉末;(2)溶解性微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丙酮有机溶剂;(3)粘度该化合物1%水溶液在25℃时的特性粘度为30-500;(4)pH值该化合物1%水溶液在25℃时的pH值为6.6-7.0;(5)平均分子量100-20000道尔顿;(6)平均含硒量15-125mg/g;(7)稳定性该化合物及其盐、加成盐或药用盐常温存放一年后,含硒量不变;(8)旋光度-5--30度;(9)光谱①紫外光谱在波长281nm附近处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②红外光谱在波长1538.39cm-1和1091.05cm-1处有很宽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③氢谱在化学位移3.830ppm处有一个多重特征吸收峰;④碳谱在化学位移76.090ppm和58.710ppm两处有两个特征吸收峰。本硒化多糖化合物,所设计的 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物化性质如下(1)外观灰白色,或浅褐色粉末;(2)溶解性易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丙酮有机溶剂;(3)粘度该化合物1%水溶液在25℃时的特性粘度为10-200;(4)pH值该化合物1%水溶液在25℃时的pH值为6.7-7.0;(5)平均分子量100-20000道尔顿;(6)平均含硒量15-125mg/g;(7)稳定性该化合物及其盐、加成盐或药用盐常温存放一年后,含硒量不变;(8)旋光度+30-+90度;(9)光谱①紫外光谱在波长281nm附近处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②红外光谱在波长1263.54cm-1处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并在704.11cm1和771.62cm-1处有两个特征吸收峰;③氢谱在化学位移4.834ppm和4.794ppm处有两个特征吸收峰;④碳谱在化学位移73.002ppm和72.546ppm处有两个特征吸收峰。本硒化多糖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硒化多糖化合物是由下列步骤制成的(1)硒化反应将多糖类化合物与亚硒酸及其盐在酸性溶液中经钡离子、氢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并加热10-100℃,恒温反应5-10小时,该反应是在吡喃己糖单元的C2或C3或/和C5位上的取代反应,或在3,6-内醚-D-半乳糖单元的C3和C6位上的加成反应,而生成硒化多糖化合物;该反应式如下多糖类化合物+亚硒酸根 硒化多糖化合物,反应完毕,降温反应液至室温;(2)除去催化剂将降温的反应液逐步滴加0.1-1N的硫酸溶液,使反应液中的Ba2+离子成为硫酸钡沉淀;(3)除去未反应的亚硒酸根离子将(2)中的带有硫酸钡沉淀的反应液抽滤,取滤液,再加入氯化铁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硒化多糖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包括:其本身及其盐,加成盐或药用盐,该化合物的单元分子通式为:***其中:x↓[1],x↓[3]为:亚硒酸根及其盐,C↓[1]-C↓[4]烷基,或羟基;x↓[2]为:亚硒酸根及其盐,或亚硒 酰胺基,或羟基;x↓[4]为:C↓[1]-C↓[4]羟烷基;x↓[5]为:亚硒酸根及其盐;n为:自然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友缪锦来刘发义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