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51908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8 0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枢转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至少一第一曲柄以及至少一第二曲柄。第一支架连接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且具有第一滑槽。第二支架连接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且具有第二滑槽。第一曲柄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一枢接部。第一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耦接于第一滑槽,第二端枢接于第二支架。第二曲柄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与第二枢接部。第三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耦接于第二滑槽,第四端枢接于第一支架。第二枢接部枢接于第一枢接部而形成旋转中心,第一曲柄与第二曲柄以旋转中心进行相对旋转,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枢转机构外观美观,同时能实现大角度的枢转效果,从而提高电子装置在操作上的便利性。

Pivoting mechanism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pivot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a first support, a second support, at least a first crank, and at least a second crank. The first bracket connects the first body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has a first chute. The second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body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hute. The first crank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nd, a second end and a first pivot part. The first end is slidable and rotationally coupled to the first chute, and the second end is pivoted with the second bracket. The second crank has third ends, fourth ends and second pivoting parts. The third end can slide and be rotationally coupled to the second chute, and the fourth end is pivoted on the first bracket. The second pivoting part is pivoted on the first pivot part to form a rotating center; the first crank and the second crank rotate relative to the rotating center;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slide respectively in the first chute and the second chute. The pivoting mechanism of the invention has beautiful appearance, and can realize the pivoting effect of large angle at the same time, thereby improving the convenience of operation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枢转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PDA、数字取像机或电子书等具备可掀开及盖合能力的电子器物,其不同的机体之间,例如主机与屏幕,或机体与支撑架,通常设有单一可接受外力驱动而往复转动自如的转轴,并经由掀开及盖合的动作来展收机体,以利于使用操作及收藏。但这类设有单一转轴的电子器物的掀开角度通常不大,亦或是能提供大角度的枢转效果,却往往因结构干涉而使机体的外观会有明显的机构轮廓而影响其美观性。因此,如何兼具外观上的美观效果,即隐藏式的机构,同时也能让所述机构能大角度的枢转效果,以藉此提高电子装置在操作上的便利性,实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须思考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枢转机构,用以连接电子装置的两个机体,使两个机体能相对地枢转。本专利技术的枢转机构,用以连接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以让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彼此相对地枢转。枢转机构包括第一支架(bracket)、第二支架、至少一第一曲柄(crank)以及至少一第二曲柄。第一支架连接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且具有第一滑槽。第二支架连接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且具有第二滑槽。第一曲柄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一枢接部。第一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耦接于第一滑槽,第二端枢接于第二支架。第二曲柄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与第二枢接部。第三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耦接于第二滑槽,第四端枢接于第一支架。第二枢接部枢接于第一枢接部而形成旋转中心,第一曲柄与第二曲柄以旋转中心进行相对旋转,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滑动。基于上述,枢转机构是配置以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至少一第一曲柄与第二曲柄,其中曲柄的一端枢接于支架,而曲柄的另一端则滑动地耦接于另一支架,因而让成对的曲柄得以在相对于支架枢转的同时,也能使其另一端沿支架上的滑槽移动,因此形成类双轴的枢转机构,且还因其滑动而提供更进一步地自由度,以有效避免结构干涉。据此,所述枢转机构配置且连接于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便能让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的枢转动作更加顺利,并据以避开机体枢转时可能发生干涉的动作路径,而提高电子装置的操作便利性与美观性。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显示的枢转机构的局部示意图;图3至图5分别显示图2的枢转机构的侧视图;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枢转机构的示意图;图7至图9显示图6的枢转机构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00、300:枢转机构110、310:第一支架112、312:第一滑槽114:锁孔120、320:第二支架122、322:第二滑槽130、130A、330:第一曲柄132、332:第一枢接部140、140A、340:第二曲柄142、342:第二枢接部150、350:铰链200:电子装置210:第一机体220:第二机体230:枢转区B1、B2:平面C1、C2:旋转中心C3:轴E1、D1:第一端E2、D2:第二端E3、D3:第三端E4、D4:第四端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所示电子装置200例如是平板计算机,其包括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其中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藉由在枢转区230设置相关的枢转构件(在此暂未显示,后面详细描述),而让第二机体220能相对于第一机体210沿轴C3进行枢转或翻转,且在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呈相对展开时(如图1的单向箭号所指,让第二机体220贴合收纳后与第一机体210呈摊平展开的配置状态)能让结构(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之间的间隙达到最小。本专利技术并未限制电子装置200的形式,任何需让相对两机体进行枢转的,均可适用本专利技术后面所述的枢转机构。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显示的枢转机构的局部示意图,其应用于前述图1的电子装置200中,以让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能进行相对枢转。图3至图5分别显示图2的枢转机构的侧视图,其中图2至图5均将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予以透视(以虚线轮廓显示),以能清楚辨识枢转机构100的相关构件。请同时参考图2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枢转机构100即设置在图1所示机体内的枢转区230,枢转机构100包括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第一曲柄130与130A、第二曲柄140与140A,所述第一曲柄130与130A、第二曲柄140与140A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之间,且曲柄彼此枢接在一起。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虽显示四个曲柄构件,但其中130与130A运动方式与效果相同,140与140A运动方式与效果相同,因此在图3至图5仅显示第一曲柄130与第二曲柄140作为代表。进一步地说,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分别连接至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如图3所示,第一支架110呈凸形轮廓,锁附件(例如是螺丝,在此未显示)穿过第一支架110的翼部上的两个锁孔114(在此仅标示其一)而锁固于第一机体210,第二支架120也以同样方式而固定于第二机体220,在此便不再赘述。再者,第一支架110具有第一滑槽112,第二支架120具有第二滑槽122,前述第一曲柄130具有第一端E1、第二端E2与第一枢接部132,而第二曲柄140具有第三端E3、第四端E4与第二枢接部1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E1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耦接于第一滑槽112,且第二端E2枢接于第二支架120。第三端E3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耦接于第二滑槽122,第四端E4枢接于第一支架110。第一枢接部132位于第一曲柄130的弯折处,第二枢接部142位于第二曲柄140的弯折处。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枢接部132与第二枢接部142相互枢接在一起而形成旋转中心C1,即前述第一曲柄130与130A与第二曲柄140与140A的枢接部均枢接在一起而能均沿旋转中心C1而进行枢转。基于上述,当使用者施力于第一机体210或第二机体220以让两者相对地枢转时,第一曲柄130与第二曲柄140(包括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便沿着旋转中心C1进行旋转,且同时让其第一端E1与第三端E3分别在第一滑槽112与第二滑槽122中滑动(且转动),而第一曲柄130与第二曲柄140以其第二端E2与第四端E4则分别相对于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旋转,而让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在图3所示第一状态与图5所示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图4显示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转换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如此一来,藉由双曲柄(第一曲柄130、130A与第二曲柄140、140A)的成对结构配置,且同时也让曲柄的局部能在支架的滑槽滑动,因此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便能轻易地在第一状态(叠合状态)与第二状态(展开摊平状态)之间转换,而使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不会因此而转换过程相互干涉,即在其第二状态时,能因前述结构配置而让支架之间的缝隙降低,甚至达到无缝隙的状态。换句话说,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曲柄130、130A与第二曲柄140、140是沿旋转中心C1彼此交错地排列而串接起来,且所述旋转中心C1是位在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之外(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枢转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以连接一电子装置的一第一机体与一第二机体,以让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彼此相对地枢转,所述枢转机构包括:一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机体,所述第一支架具有一第一滑槽;一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机体,所述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二滑槽;至少一第一曲柄,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与一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耦接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以及至少一第二曲柄,具有一第三端、一第四端与一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三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耦接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四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枢接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而形成一旋转中心,其中所述第一曲柄与所述第二曲柄以所述旋转中心进行相对旋转,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在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而使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彼此相对地枢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以连接一电子装置的一第一机体与一第二机体,以让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彼此相对地枢转,所述枢转机构包括:一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机体,所述第一支架具有一第一滑槽;一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机体,所述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二滑槽;至少一第一曲柄,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与一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耦接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以及至少一第二曲柄,具有一第三端、一第四端与一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三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耦接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四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枢接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而形成一旋转中心,其中所述第一曲柄与所述第二曲柄以所述旋转中心进行相对旋转,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在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而使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彼此相对地枢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柄与所述第二曲柄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呈镜像配置,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呈镜像对称,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瑄徽陈顺彬吴明谚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