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及其扩展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3092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及其扩展附件。其中该终端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的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与后盖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后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相适配的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口插接,形成用于电连接设置在后盖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组与设备主体的第一导电通路。在后盖与设备本体之间采用插接式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可以方便的拆开和叠加加入的不同数量或者功能的扩展附件,便于设置在后盖上的功能模组与设备本体之间保持的良好的通信连接。

Terminal device and extension accessory there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erminal device and an extended accessory thereof. The terminal device comprises a device body and the back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device bod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body and the back cover equipment the opposite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on port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cover;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point is matched with the second connecting port; the first port and the second port insert form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is disposed on the first conductive path cover one or more of the function module and the main equipment. The first connecting plug connection port and the second port is used between the back cover and the device body, different number or function of extending accessories convenient open and easy stacking join, good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unction module and the device main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l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终端设备及其扩展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终端设备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设备及其扩展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块化组装及设计思路因其独特的优势以及极高的效率而广泛的推广使用。基于这样的思路,相应的三明治结构形式在智能手机等设备中被广泛的应用,对于采用三明治结构(即如图1所示的,由前面板10,后盖20以及中间隔层30组成的三层结构)的终端设备,其可以方便的在前面板10和后盖20之间添加模块化的附件设备,通过可拓展接口从而增强设备性能或者提供更多的设备功能。一般的,对于许多的终端设备而言,在后盖中设置摄像头或者类似的摄像设备是普遍的需求(以下简称后摄像头)。为了实现最好的光学性能,需要保证摄像头依然能和后盖紧密结合,避免使摄像头的视角变小以及通光量降低。在现有的技术中,后摄像头的结构通常为将摄像头紧密贴合在主板和后盖上,并通过排线与主板连接。还有一些技术方案为将摄像头固定在后盖上,然后通过上述附件设备通用的大接口与主板之间进行连接。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对于采用摄像头通过排线连接的技术方案,在添加了扩展附件后,会导致中间层加厚。为保证摄像头与后盖的紧密贴合,需要在主板和摄像头间给摄像头做垫高。但是该垫高结构会对排线造成伤害,而且受排线的限制,垫高的高度有限。而对于摄像头固定在后盖的方案,由于通用接口的面积较大,而且位置一般位于电路板的边缘位置。这样会导致摄像头与主板之间的传输线路长度过长(如目前的MIPI接口在传输距离过长后信号会有明显恶化,一般都会控制5cm以内),传输的信号质量发生显著下降。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及其扩展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后盖与设备主体之间的连接无法适应中间隔层厚度变化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的后盖。所述设备本体与后盖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后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相适配的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口插接,形成用于电连接设置在后盖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组与设备主体的第一导电通路。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端口触点式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具有与所述触点式端口相适配的凹陷。可选地,所述触点式端口为若干球形触点组成的阵列。可选地,所述触点式端口具有与MIPI接口引脚数量对应的第一触点。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后盖与设备本体之间的扩展附件;所述扩展附件包括一连接区;所述连接区内设置有若干贯穿所述扩展附件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填充有导电介质;相邻扩展附件的连接区电连接,形成纵向的第二导电通路;所述第二导电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插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插接。可选地,所述连接区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向下垂直延伸的空间内。可选地,所述导电介质在所述通孔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触点;所述导电介质在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触点相适配的凹陷。可选地,所述连接区的至少一侧为可形变的软质结构。可选地,所述导电介质在所述通孔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触点;所述导电介质在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形成平面连接点;所述平面连接点为可形变的软质结构。可选地,所述平面连接点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点在所述平面连接点上的投影面积。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可选地,所述功能模组为摄像机模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扩展附件。其中,所述扩展附件所述扩展附件包括一连接区;所述连接区内设置有若干贯穿所述扩展附件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填充有导电介质;相邻扩展附件的连接区电连接,形成纵向的第二导电通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在后盖与设备本体之间采用插接式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可以方便的拆开和叠加加入的不同数量或者功能的扩展附件,便于设置在后盖上的功能模组与设备本体之间保持的良好的通信连接。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扩展附件,提供了可以贯穿扩展附件的纵向导电通路。该导电通路的信号传输距离短,其层叠形成的方式能够方便的适应中间隔层的厚度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终端设备的典型“三明治”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端口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连接端口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区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扩展附件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区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为现有的终端设备的典型“三明治”结构的示意图。在采取模块化设计的“三明治”结构中,中间夹层30的厚度会随着功能模块或者性能增强模块的加入而发生显著的变化。这样的中间夹层厚度的变化,令一些需要在终端设备中保持特定位置的同时还需要与其它层中的功能模块建立数据连接的装置带来数据传输和位置设置的矛盾,如用于采集图像信息的摄像机模组,一方面,其光学部分(包括镜头、变焦等机械部分)需要保持在后盖的表面或者突出于后盖以便于获得最好的视角以及通光量等。另一方面,其电子部分(如感光芯片CCD、CMOS等)需要与终端设备主体(如处理器、控制电路等)建立通信连接,上传数据或者接收指令。对于一些功能模块,可以通过通用附加接口,以层叠的方式建立与其它层的数据连接。但在一些数据传输只能在有限距离内完成(如衰减程度大)的情况下,这样的层叠方式因信号传输距离较长(通用附加接口设置在功能模块的侧面)而不适用或者受到限制,如对于较为常见的应用于智能移动设备的MIPI协议,其传输距离基本限制在5cm以内,一旦超出,信号质量将出现明显恶化。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为陈述简便,对上述“三明治”结构的终端设备予以简化。一方面,将包括终端设备的主体结构表示为上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内包括用以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硬件结构和存储有相应的程序指令。而终端设备的背面概括的表示为后盖。该后盖形成终端设备的背面,并具有或者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功能模块,例如,按键、显示屏、指纹解锁器、摄像机、闪光灯等。另一方面将设置在终端设备的设备主体以及后盖之间的一个或者多个功能模块,使用“扩展附件”这样的术语表示。每个扩展附件为具有一定厚度。通过挑选上述扩展附件、设备主体以及后盖,经过装配后可以组成现有技术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具有不同的功能或者性能的“三明治”结构的设备,例如各种类型的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电子阅读器、可穿戴设备、手提电脑等;或者非移动设备,包括电视机、显示器等。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结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简化模型中,如图2所示,一个或者多个扩展附件200设置于设备主体100以及后盖300之间。在这样的结构中,随着扩展附件200数量的增加,中间夹层的厚度增加。由此,位于后盖中的功能模块(如摄像机模组400)与目标连接层(如设备主体的背面)之间的相对位置随之发生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摄像机模组设置位置为与后盖300平齐或者凸出于后盖200中。使用中,该摄像机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终端设备及其扩展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的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与后盖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后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相适配的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口插接,形成用于连接设置在后盖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组与设备主体的第一导电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的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与后盖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后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相适配的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口插接,形成用于连接设置在后盖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组与设备主体的第一导电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触点式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具有与所述触点式端口相适配的凹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式端口为若干球形触点组成的阵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式端口具有与MIPI接口引脚数量对应的第一触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后盖与设备本体之间的扩展附件;所述扩展附件包括一连接区;所述连接区内设置有若干贯穿所述扩展附件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填充有导电介质;相邻扩展附件的连接区电连接,形成纵向的第二导电通路;所述第二导电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插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插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