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接种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1299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0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微生物接种针,包括主针管、连接在主针管上的针头、滑动地设于主针管内的主推塞,还包括推针和接种副针。推针滑动地设于主推塞内和针头内;至少一个接种副针设于主针管之上,接种副针包括与主针管连通的接种副针管和滑动地设于接种副针管内的副推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生物接种针在主针管为套针的形式,在主针管上加设接种副针,将微生物存储在副针管中,一方面便于向副针管中添加微生物,另一方面接种副针中可以存储一定量的微生物,能够进行多次接种,无需反复的、麻烦的装取微生物,是一种能够连续接种的、微生物装取方便的、省时省力、接种效率高的微生物接种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接种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射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生物接种针。
技术介绍
在医药学领域,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筛选评价中,建立合格的动物肿瘤移植模型对进一步的研究致关重要,动物肿瘤移植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其中小块接种法因其接种后肿瘤成活率高且能使肿瘤生长体积更大,应用较为广泛。小块接种法是从已保种的动物(多为小鼠)体内取出肿瘤组织,将肿瘤组织切剪成小块(约5×5×5mm),放入接种部位(常为动物腋下),肿瘤组织放入动物接种部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受体动物腋窝处剪开一个小口,用镊子夹取肿瘤组织小块送入腋窝内皮下。另外一种方法是用套管针将肿瘤组织小块塞入套管针内,将套管针从动物侧腹部穿入,沿皮下穿行至腋下,再将肿瘤组织小块从套管针中推出接种。通过传统的肿瘤组织块接种方法接种受体动物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用镊子夹入肿瘤组织小块,一方面动物腋窝切口需要开的较大,镊子的使用会使动物腋窝切口更加扩大,肿瘤组织块容易漏出,不易生长,肿瘤接种后生长缓慢。用套管针时,套管针无法定量组织体积,将肿瘤组织块装入套管针较为麻烦和耗时,每次装入的肿瘤组织只能给予一只动物,不能连续接种,因此在接种时存在耗时、费力、每只动物肿瘤组织接种量不一致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是一种能够连续接种的、微生物装取方便的、省时省力、接种效率高的微生物接种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解决方案如下:微生物接种针,包括主针管、连接在所述主针管上的针头、滑动地设于所述主针管内的主推塞;还包括推针和接种副针,所述推针滑动地设于所述主推塞内和所述针头内;至少一个所述接种副针设于所述主针管之上,所述接种副针包括与所述主针管连通的接种副针管和滑动地设于所述接种副针管内的副推塞。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主推塞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主针管的长度;所述推针的长度大于所述主推塞和所述针头的长度之和。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推针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主推塞抵接时,所述推针从所述主推塞中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针头的长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主推塞为中空管,所述中空的孔与所述推针相配合;所述限位部为设于靠近所述推针端部的凸起,所述凸起限制所述推针向所述主推塞内滑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副针管上标有体积刻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副针管与所述主针管可拆卸。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副针管与所述主针管通过螺纹连接。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副针管与所述主针管通过卡接连接。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针头的内孔与所述推针相配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针头与所述主针管可拆卸。本专利技术的微生物接种针在主针管为套针的形式,在主针管上加设接种副针,将微生物存储在副针管中,一方面便于向副针管中添加微生物,另一方面接种副针中可以存储一定量的微生物,能够进行多次接种,无需反复的、麻烦的装取微生物,是一种能够连续接种的、微生物装取方便的、省时省力、接种效率高的微生物接种针。接种副针的副针管上标注有体积刻度,通过套针的结构可使通过接种副针中注入的微生物全部从针头中推出,因而接种副针中注入的微生物量即为接种量,是一种可定量注射的、接种效果好的微生物接种针。接种副针和主针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微生物的装取操作更加简便,装取效率更高。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微生物接种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微生物接种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微生物接种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微生物接种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微生物接种针;11-主针管;111-接口;12-针头;13-主推塞;14-推针;141-限位部;15-接种副针;151-副针管;152-副推塞。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微生物接种针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微生物接种针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微生物接种针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微生物接种针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微生物接种针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微生物接种针1为一种注射器,主要用于接种疫苗以预防疾病或接种培养组织以治疗疾病。本微生物接种针1尤其适用于小剂量的接种。本实施例的微生物接种针1以向小鼠接种肿瘤组织为例。微生物接种针1包括主针管11、针头12、主推塞13、推针14和接种副针15。其中,主针管11的端部连接有针头12。主针管11的内部设有主推塞13,主推塞13在主针管11内部滑动。主推塞13内部设有推针14,推针14在主推塞13内部滑动。接种副针15连接在主针管11上,接种副针15包括接种副针15管和副推塞152,副推塞152设于接种副针15管内并在接种副针15管内滑动。接种副针15管与主针管11连通。主针管11为微生物接种针1的主体,各个部件均以主针管11为主要的载体。通过主针管11、主推塞13和推针14构成了套针,主推塞13将主针管11中的注射物推到针头12中,将针头12自接种部位,即小鼠的腋下穿入,通过推动推针14将针头12中的小剂量注射物注射至小鼠的腋下。加设的副针管151中用于存储注射物,即肿瘤组织,通过加设的接种副针15能在实现小剂量的注射的同时,又能实现一次性装入肿瘤组织,向多个小鼠进行注射,无需反复添加肿瘤组织,使用更加方便,省时省力,同时使得肿瘤组织的纯净度更高,避免了反复添加肿瘤组织时的污染。连接在主针管11上的接种副针1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主针管11上连接有两个接种副针15。连接有至少一个接种副针15的优点在于,多个接种副针15可以获得更大的肿瘤组织接种容量,一次性装取可以对更多的小鼠接种。本实施例的两个接种副针15,一方面满足了连续对多个小鼠接种的容量要求。另一方面从合理优化的布局考虑,在不影响使用者对主针管11的握持的条件下,使用两个接种副针15。主针管11呈圆筒状,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微生物接种针

【技术保护点】
微生物接种针,包括主针管、连接在所述主针管上的针头、滑动地设于所述主针管内的主推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针和接种副针,所述推针滑动地设于所述主推塞内和所述针头内;至少一个所述接种副针设于所述主针管之上,所述接种副针包括与所述主针管连通的接种副针管和滑动地设于所述接种副针管内的副推塞。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生物接种针,包括主针管、连接在所述主针管上的针头、滑动地设于所述主针管内的主推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针和接种副针,所述推针滑动地设于所述主推塞内和所述针头内;至少一个所述接种副针设于所述主针管之上,所述接种副针包括与所述主针管连通的接种副针管和滑动地设于所述接种副针管内的副推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接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推塞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主针管的长度;所述推针的长度大于所述主推塞和所述针头的长度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接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针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主推塞抵接时,所述推针从所述主推塞中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针头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接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推塞为中空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纳鑫刘丹丹陈丽君张旋罗敏罗绍忠张玲陈亚娟卿晨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