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9209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10:32
一种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能提高空气与光触媒的接触面积,且能保证光触媒表面得到足够的光照射,通过与照明系统结合来实现机舱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外壳和个人照明组件,由装置主体外壳的内周面与个人照明组件的外周面围起的空间构成通风流道,通风流道具有供气入口和供气出口,来自上游进风部件的空气从供气入口流入通风流道,并从供气出口排出至个人座舱所在的空气环境中,在装置主体外壳的内周面涂敷有光触媒涂层,在个人照明组件的外周面布置有光触媒激发光源,利用光催化氧化反应,对在通风流道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更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利用光触媒的原理对通风管道中的空气的净化与个人座舱的照明相结合的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民用客机座舱的空气品质直接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有资料表明空气品质不佳会使得机组人员和乘客普遍存在疲劳、头疼和咽喉疼痛等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节省能源而采用的空气再循环系统将座舱排出的空气重新导入座舱进行通风,使空气品质的问题更加严重。众所周知,光触媒是一种在光的照射下,自身不发生变化,但却能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光触媒在光的照射下,可使材料表面所吸附的氧和水分活性化,产生具有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发生氧化反应,以使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光触媒空气净化技术是当前国际上治理环境污染的理想技术。其中,光触媒净化效果优异与否的关键便在于能否更大程度地提高污染空气与光触媒的接触面积以及能否更大程度地保证光触媒表面得到足够的光照射。另外,上述光触媒不仅可以是通过照射紫外光而发生激发的光触媒,也可以是通过照射其它的光(例如可见光)而发生激发的光触媒。另外,现有的光触媒净化装置按结构主要可分为单流道式、单流道型拓展表面式、蜂窝流道叠加式以及拓展光源式这几种类型。以下,将分别对每种类型的装置进行简单说明。(1)单流道式单流道式结构是典型的光触媒装置结构。在单流道式的光触媒装置中,仅包含一个流道,流道壁面涂有光触媒涂层,而在流道中心布置紫外线灯,通过激发光触媒来实现光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上海理工大学的金宁等人将初级过滤、高效过滤、活性炭过滤及光触媒催化过滤集成为一个装置进行了研究。这种集成装置1A的结构如图1所示。空气由圆柱筒10A的侧壁10A1进入,在设于内部的风机20A的作用下,空气会先后经过多层过滤网(初效过滤网30A、HEPA高效过滤网40A、活性炭过滤网50A),到达内层的附着有TiO2(光触媒)的滤网60A上。由于在集成装置1A的圆柱筒10A的中心布置有紫外线双灯管70A,因此,光触媒处于激发状态,污染气体在经过光触媒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此利用多重过滤整体上实现空气净化的过程。但是,如图1所示,单流道式的缺点在于污染空气与光触媒(TiO2)接触的面积小,因此,其发生反应的反应面积也较小。(2)单流道型拓展表面式如上所述,由于单流道式的光触媒装置的反应面积较小,因此,为了提高污染空气与光触媒的反应面积,提出了单流道型拓展表面式结构其中,上述单流道型拓展表面式结构是在单流道式结构的基础上,采用了其它形式的载体,以取代单纯的流道壁面来作为光触媒的附着表面。这种方式增加了光触媒的表面积,由此能够提高装置的反应效率。闫其年等人对导流回旋风道形式的光触媒装置进行了研究。这种导流回旋风道形式的光触媒装置1B的结构如图2所示。相对于单流道式的光触媒装置,这种导流回旋风道形式的光触媒装置1B采用隔板(未图示),形成螺旋流道20B。TiO2涂层(光触媒涂层)除了喷涂在管道壁11B上之外,还喷涂附着在隔板上,由此来提高反应面积。四支(在此仅示出了两支)不同辐射波长的紫外灯管31A、32A布置于装置中央轴线方向,由此来形成谐振光源,以使光触媒处于高强度激发状态。在图2所示的导流回旋风道形式的光触媒装置1B中,由于流道长度与涂层面积均有较大程度地拓展,因此,这两个因素也成为反应效率提高的关键。此外,赵刚为铁路客车设计了丝网式的光触媒装置,其结构如图3所示。这种丝网式的光触媒装置1C安装于回风管路(未图示)上,呈扁平的抽屉式结构。流道的出口与入口距离较小,且两个端面各布置有一层金属丝网结构。TiO2涂层(光触媒涂层)附着于丝网上,受到流道中间布置的两支紫外灯管10C照射后达到激发状态。由于此装置特殊的外形要求,使得其涂层布置于垂直流道方向,又考虑到不可阻塞流道,因此采用了丝网结构。但是丝网结构对面积拓展有限,并非理想载体形式,导致装置的单次通过反应效率较低。因此,图3所示的这种丝网式的光触媒装置1C的结构仅适用于可重复回风且污染气体浓度较低的情况。另外,单兴刚等人进行了光催化的实验研究。该研究采用的实验装置为玻璃管套筒的结构形式,在内层的石英管中安装紫外灯管,在外层的玻璃管套筒中填充小玻璃珠颗粒。将TiO2(光触媒)以涂层形式喷涂附着在小玻璃珠上,而形成为填充床的形式,由此能大幅拓展反应面积。但是,上述三种情形的单流道型拓展表面式的光触媒装置均存在如下缺点:在流道中流动的空气会受到较大的流阻,在对流阻较为敏感的通风系统领域,如交通工具的通风系统中,很可能不满足流阻要求。(3)蜂窝流道叠加式蜂窝流道结构与拓展表面式结构同样,都是为了增大反应表面而提出的。但是,由于蜂窝流道较为密集,无法在每个流道内部布置紫外光源,因此,只能在通道的入口与出口位置放置紫外灯管。另外,考虑到光线的照射范围的局限性,流道又不可设置得过长,由此,也就出现了较短的蜂窝流道结构与紫外灯叠加的所谓蜂窝流道叠加式的结构。北航王浚课题组为旅客机座舱设计的光触媒装置1D就属于这种蜂窝流道叠加式的结构,其结构如图4所示。采用蜂窝流道的目的,是考虑到与填充床以及图3所示的金属网等形式的结构相比,蜂窝流道式结构的流阻要低得多。另外,将TiO2涂层(光触媒涂层)30D喷涂附着在每个蜂窝流道10D的壁面位置,利用多组紫外灯20D与多个蜂窝流道10D的叠加结构,能使大部分蜂窝通道10D中的紫外线光照条件良好,由此能实现较大的反应效率。另外,鹿院卫等人同样研究了这种蜂窝流道叠加式结构。所采用的蜂窝流道层板尺寸为300mm×300mm,厚度为6mm,蜂窝孔密度为250×250单元/m2。经过计算验证,研究提出蜂窝通道最佳纵横比为1.5,这个结构比例下,可保证光强得到充分利用。此外,谷昌军等人也对这种结构进行了研究。与鹿院卫等人不同的是,谷昌军等人采用了陶瓷网取代了金属网,同样也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但是,上述三种情形的蜂窝流道叠加式的光触媒装置也同样存在如下缺点:在流道中流动的空气会受到较大的流阻,在对流阻较为敏感的通风系统领域,如交通工具的通风系统中,很可能不满足流阻要求。(4)拓展光源式除了上述较为常规的光触媒装置类型,还有些研究者另辟蹊径,通过对光路拓展的方式使得光强分布更加均匀,以此提高反应效率。冯巧莲等人提出了采用光纤作为拓展光源的想法,其构想的光触媒装置1E如图5所示。光纤LF替代了风机BL的叶片,插在风机BL的轮毂H上。而在光纤LF的表面,则覆盖有TiO2的涂层。轮毂中央布置有紫外灯管20E,分布于径向的光纤束可将紫外光源延展至涂层部位,激发光触媒发生光催化反应。但是,此想法并未通过实物实现,其实际效果如何有待验证。叶剑人则提出了以SiO2为光触媒的载体,其制成的光触媒装置1F如图6所示。实验时,需先制备SiO2的三维骨架,其后将TiO2涂层附着于骨架上,并将骨架以填充床形式安置于装置内部。载体附近布置有紫外灯管。由于光源可通过SiO2扩展光路,因此这种形式的光触媒也属于光源拓展型,对反应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另外,目前光触媒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民用领域,用于净化房间内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在航天领域中,污染气体的控制目前仍主要采用的是热催化氧化反应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100),包括装置主体外壳(110)和个人照明组件(120),所述个人照明组件(120)用于提供个人座舱的照明,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装置主体外壳(110)的内周面与所述个人照明组件(120)的外周面围起的空间构成通风流道(140),所述通风流道(140)具有供气入口(141)和供气出口(142),来自上游进风部件的空气从所述供气入口(141)流入所述通风流道(140),并从所述供气出口(142)排出至所述个人座舱所在的空气环境中,在所述装置主体外壳(110)的内周面涂敷有光触媒涂层(160),在所述个人照明组件(120)的外周面布置有光触媒激发光源(150),通过所述光触媒激发光源(150)激发所述光触媒涂层(160),利用光催化氧化反应,对在所述通风流道(140)中流动的所述空气进行净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100),包括装置主体外壳(110)和个人照明组件(120),所述个人照明组件(120)用于提供个人座舱的照明,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装置主体外壳(110)的内周面与所述个人照明组件(120)的外周面围起的空间构成通风流道(140),所述通风流道(140)具有供气入口(141)和供气出口(142),来自上游进风部件的空气从所述供气入口(141)流入所述通风流道(140),并从所述供气出口(142)排出至所述个人座舱所在的空气环境中,在所述装置主体外壳(110)的内周面涂敷有光触媒涂层(160),在所述个人照明组件(120)的外周面布置有光触媒激发光源(150),通过所述光触媒激发光源(150)激发所述光触媒涂层(160),利用光催化氧化反应,对在所述通风流道(140)中流动的所述空气进行净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流道(140)的靠所述供气入口(141)及所述供气出口(142)一侧的流道的截面积均小于所述通风流道(140)的用于进行所述光催化氧化反应的部分处的流道的截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光触媒激发光源(150)在所述个人照明组件(120)的外周上彼此间隔开一定间隔地布置在所述个人照明组件(120)的外周面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100)还包括流量调节机构(130),所述个人照明组件(120)具有灯罩壳(122),所述灯罩壳(122)具有灯罩壳主体(122a)和激发光源安装部分(122c),所述流量调节机构(130)具有:手动旋钮(131),该手动旋钮(131)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外壳(110)的出口端、即靠所述通风流道(140)的供气出口(142)一侧,并形成为能相对于所述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100)的轴线旋转,在所述手动旋钮(131)的内部形成有靠所述个人座舱通风照明装置(100)外部一侧的开口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乔升程湛况薇张存汪光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