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晏新海专利>正文

甲鱼养殖系统及甲鱼养殖收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46950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2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甲鱼养殖系统及甲鱼养殖收集方法,其要点是:包括养殖区。养殖区由塘堤围成。养殖区的塘堤采用土质基础夯实,表面加15至3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塘堤外坡度α为50°至70°,内坡度β为70°至80°。塘堤塘顶面宽度1米至1.2米。塘堤可维持池塘水深1.5‑2米。将相应的河流的水引入养殖区。甲鱼养殖方法是将河流的水引入甲鱼养殖系统的养殖区中,营造出甲鱼的野生生长环境,同时投放小鱼小虾供甲鱼捕食;河流的水能带来腐殖质,腐殖质用来喂养小鱼小虾,不喂养人工饲料,甲鱼在水库中自由生长,处于野生状态,最后水库中的甲鱼在通过养殖区的排水口或梯级冬眠区重新被收集和捕捉。

Turtle culture system and turtle culture colle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urtle culture system and a turtle culture collection method. By the Tang culture zone into the embankment. The dyke of the breeding area is rammed with soil foundation, and the concrete is covered with 15 to 30 cm thick cement and stone blocks. The slope of Tang Di alpha is 50 degrees to 70 degrees, the gradient in the beta is 70 DEG to 80 deg. The top surface of Tong dyke is 1 meters to 1.2 meters. Tang Di can maintain the pond water depth of 1.5 2 meters. The corresponding river wate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breeding area. Turtle breeding method is the river water into the turtle breeding system in the culture area, to create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wild turtle, and put the fish and shrimp for turtle predation; river water bring humus, humic substances used to feed fish and shrimp, not feeding artificial feed, a free fish growth in the reservoir, in the wild turtle, finally the reservoir in the farming area through the drain or cascade hibernating region were collected and re cap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甲鱼养殖系统及甲鱼养殖收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野生甲鱼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鳖是鳖科鳖属的一种动物,俗称甲鱼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甲鱼具有“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清怕污,喜鲜怕腐”的生活习性,主要捕食鱼、虾、螺、蚌、蚯蚓等。甲鱼为水生杂食动物,幼鳖以水生昆虫、蝌蚪、小虾等为食;成鳖摄食田螺类、蛤蜊等软体动物,和鱼、虾等,也食蔬菜、水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是一种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滋补保健的传统美食。野生甲鱼是一种珍贵的、营养价值很高的水生经济动物,生长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野生甲鱼的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尤以裙边更是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份,被视为食用上选珍品、食疗的滋补佳品,且价格不菲。人们普遍追求野生甲鱼、并过量捕捉,由于环境破坏、适合甲鱼生长的空间受到挤压等原因,野生甲鱼越来越少;伴随不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急功近利、不讲诚信,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市场中充斥着人工饲料饲养的养殖甲鱼冒名顶替野生甲鱼,普通消费者真假难辨。人工饲料饲养的甲鱼,由于饲养的水质差、甲鱼活动范围有限、生长周期短,导致人工饲养的甲鱼营养价值低、泥腥味重、口味不够鲜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更有甚者为了加速养殖甲鱼成长、提高产能,在甲鱼食料中添加激素、抗生素等有害物,将传统滋补保健的美食变成了害民毒药,让很多想吃甲鱼的人不敢尝试,限制了甲鱼消费市场的正常增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甲鱼养殖系统,使得甲鱼接近野生甲鱼的品质,而且还能改善周边水域的水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甲鱼的野生化养殖和收集方法,使得甲鱼接近野生甲鱼的品质,同时还能收集水库和天然湖泊中放养的甲鱼和原生态的野生甲鱼。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甲鱼养殖系统,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养殖区。养殖区由塘堤围成。养殖区的塘堤采用土质基础夯实,表面加15至3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塘堤外坡度α为50°至70°,内坡度β为70°至80°。塘堤塘顶面宽度1米至1.2米。塘堤可维持池塘水深1.5-2米。塘堤设有进水口。通过进水口将相应的河流的水引入养殖区。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塘堤底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相应的阀门和滤网。排水管用于排出养殖区的水进行干塘捕捉甲鱼。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养殖区中设有繁殖区。繁殖区高于池塘水面,方便甲鱼从水中爬上来。繁殖区设有15厘米至25厘米的细沙层,用于甲鱼下蛋、并自然孵化。繁殖区周围设有第一冬眠区。第一冬眠区设有20-30厘米的细沙层,细沙层上面水深10-30厘米。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甲鱼养殖系统建立在水库或天然湖泊与河流的汇入处。塘堤在水库或天然湖泊的一侧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的外坡度γ为15°至30°。排水口的内坡也即塘堤的內坡。排水口处的表面加20至4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排水口处低于塘堤顶部25至35厘米。排水口顶面设有不锈钢滤网。不锈钢滤网沿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竖直设置。排水口顶面还设有若干甲鱼坡道。甲鱼坡道连通排水口顶面与不锈钢滤网顶部,便于甲鱼沿甲鱼坡道爬入养殖区。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塘堤在水库或天然湖泊的一侧还设有冬眠区捕捉口。冬眠区捕捉口的外坡度δ为15°至30°。冬眠区捕捉口的内坡也即塘堤的內坡。冬眠区捕捉口处的表面加20-4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冬眠区捕捉口处低于塘堤顶部25-35厘米。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梯级冬眠区。梯级冬眠区呈阶梯状设置在养殖区的冬眠区捕捉口处,由水库或天然湖泊一侧至养殖区呈逐级增高设置,每梯级高度差为50厘米至100厘米。各梯级之间设有甲鱼爬行通道,甲鱼爬行通道的结构与排水口的结构相同,甲鱼易上不易下,也即甲鱼可以自由爬进高一层梯级,甲鱼不易爬回低一层梯级。每梯级底部设有厚度为20厘米至30厘米的细沙层。每梯级的水深为10厘米至30厘米。每梯级均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采用太阳能技术对水温或细沙层进行加热,用于冬季加热梯级冬眠区中的水的温度。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收集区。收集区设置在冬眠区捕捉口处,收集区设有单向通行机构。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收集区的单向通行机构包括甲鱼收集坡道和弹性盖板。收集区建有相应的房屋,房屋的地面部分建在塘堤的塘顶上,位于塘堤和梯级冬眠区上方。房屋还设有甲鱼入口和网格地面。网格地面设置在养殖区上方,甲鱼入口位于房屋的地面部分和网格地面之间。网格地面设有网孔。甲鱼收集坡道一端设置在冬眠区捕捉口的顶面上,另一端与网格地面连通。甲鱼收集坡道不影响水流通过。弹性盖板弹性设置在甲鱼入口处,弹性盖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房屋的地面部分上,另一端靠近网格地面,与网格地面之间的距离为0厘米至5厘米。甲鱼可以沿甲鱼收集坡道穿过弹性盖板后爬入网格地面部分,而不能重新爬回甲鱼收集坡道。收集区还建有相应的房屋,可以在房屋中对甲鱼进行捕捞、分类包装和进行仓储,同时房屋中建有监控控制中心,可监控周边的养殖安全,实时掌控、调节养殖区和梯级冬眠区中小鱼小虾的密度。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二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的甲鱼养殖系统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甲鱼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河流的水以稳定的水流量引入甲鱼养殖系统的养殖区中,在养殖区中投放个体重量50克至250克的甲鱼,甲鱼的投放密度约为1-2只/平方米,同时投放小鱼小虾供甲鱼捕食;河流的水能带来腐殖质,腐殖质用来喂养小鱼小虾;在水库中投放个体重量50克至250克的甲鱼,甲鱼的投放密度约为3-10只/百平方米,甲鱼在水库中自由生长,基本处于野生状态,不需人工饲养管理;(2)、实时监测养殖区中小鱼小虾的密度,当小鱼小虾密度降低过快的时候,及时适当补充;通过合理调节小鱼小虾的实时密度,满足甲鱼正常生长需要;(3)、经过3-4年的生长,甲鱼在养殖区的繁殖区开始自我繁殖,实现甲鱼的可持续化产出;(4)、经过4-5年养殖,甲鱼生长可达到适销重量,采用干塘方式批量收捕,收集大的甲鱼进入市场销售,小的继续放养生长;(5)、梯级冬眠区的每个梯级的甲鱼爬行通道处由于泄水水流使得该处水中含氧量充足,能吸引小鱼小虾在此聚集,其小鱼小虾的密度相对较高,从而可以吸引水库中的甲鱼前来觅食,最终甲鱼进入梯级冬眠区后难以逃出;当冬季来临、水库的水温度逐步下降后,通过梯级冬眠区出的被加热的水流被附近的甲鱼感知,甲鱼出于本能将爬入温度更舒适、食物更丰富的梯级冬眠区的各梯级中,并在此过冬;水库中的甲鱼被吸引进入梯级冬眠区后,部分甲鱼逐级向上、并最终进入收集区或养殖区;然后对进入收集区的甲鱼再进行人工分类,达到收集重量标准的甲鱼进行市场销售,达不到重量标准的甲鱼放入养殖区中,使其继续生长。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甲鱼养殖系统建立在天然湖泊、大型水库等无污染水源地,特别是受保护饮水水源地,利用甲鱼等水生动物,对周边山上随雨水进入水库的腐植质进行净化,培养纯天然、无公害甲鱼的同时,优化周边水域的水质。(2)本专利技术的甲鱼养殖系统一次放苗、自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甲鱼养殖系统及甲鱼养殖收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区(1);养殖区(1)由塘堤(11)围成;养殖区(1)的塘堤(11)采用土质基础夯实,表面加15至3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塘堤(11)外坡度α为50°至70°,内坡度β为70°至80°;塘堤(11)塘顶面宽度1米至1.2米;塘堤(11)可维持池塘水深1.5‑2米;塘堤(11)设有进水口(11‑1);通过进水口(11‑1)将相应的河流的水引入养殖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区(1);养殖区(1)由塘堤(11)围成;养殖区(1)的塘堤(11)采用土质基础夯实,表面加15至3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塘堤(11)外坡度α为50°至70°,内坡度β为70°至80°;塘堤(11)塘顶面宽度1米至1.2米;塘堤(11)可维持池塘水深1.5-2米;塘堤(11)设有进水口(11-1);通过进水口(11-1)将相应的河流的水引入养殖区(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塘堤(11)底部设有排水管(11-3),排水管(11-3)上设有相应的阀门和滤网;排水管(11-3)用于排出养殖区(1)的水进行干塘捕捉甲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区(1)中设有繁殖区(1-1);繁殖区(1-1)高于池塘水面,方便甲鱼从水中爬上来;繁殖区(1-1)设有15厘米至25厘米的细沙层,用于甲鱼下蛋、并自然孵化;繁殖区(1-1)周围设有第一冬眠区(1-2);第一冬眠区(1-2)设有20-30厘米的细沙层,细沙层上面水深10-30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甲鱼养殖系统建立在水库(100)或天然湖泊与河流(200)的汇入处;塘堤(11)在水库(100)或天然湖泊的一侧设有排水口(11-2);排水口(11-2)的外坡度γ为15°至30°;排水口(11-2)的内坡也即塘堤(11)的內坡;排水口(11-2)处的表面加20至4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排水口(11-2)处低于塘堤(11)顶部25至35厘米;排水口(11-2)顶面设有不锈钢滤网(11-2-1);不锈钢滤网(11-2-1)沿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竖直设置;排水口(11-2)顶面还设有若干甲鱼坡道(11-2-2);甲鱼坡道(11-2-2)连通排水口(11-2)顶面与不锈钢滤网(11-2-1)顶部,便于甲鱼沿甲鱼坡道(11-2-2)爬入养殖区(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塘堤(11)在水库(100)或天然湖泊的一侧还设有冬眠区捕捉口(11-4);冬眠区捕捉口(11-4)的外坡度δ为15°至30°;冬眠区捕捉口(11-4)的内坡也即塘堤(11)的內坡;冬眠区捕捉口(11-4)处的表面加20-4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冬眠区捕捉口(11-4)处低于塘堤(11)顶部25-35厘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梯级冬眠区(2);梯级冬眠区(2)呈阶梯状设置在养殖区(1)的冬眠区捕捉口(11-4)处,由水库(100)或天然湖泊一侧至养殖区(1)呈逐级增高设置,每梯级高度差为50厘米至100厘米;各梯级之间设有甲鱼爬行通道(2-1),甲鱼爬行通道(2-1)的结构与排水口(11-2)的结构相同,甲鱼易上不易下,也即甲鱼可以自由爬进高一层梯级,甲鱼不易爬回低一层梯级;每梯级底部设有厚度为20厘米至30厘米的细沙层;每梯级的水深为10厘米至30厘米;每梯级均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采用太阳能技术对水温或细沙层进行加热,用于冬季加热梯级冬眠区(2)中的水的温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甲鱼养殖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新海晏日安
申请(专利权)人:晏新海晏日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